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從好友到分道揚鑣,揭祕劉文靜和裴寂之間的故事

從好友到分道揚鑣,揭祕劉文靜和裴寂之間的故事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5.7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劉文靜和裴寂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在隋末唐初的歷史上,曾經有這麼一對十分奇怪的朋友。兩人本是最好的朋友,又同時輔助李淵起兵,爲唐朝的建立立下過汗馬功勞。但後來,這對好友卻沒能走到最後,因爲覺得李淵的封賞不公,徹底分道揚鑣。

最後,其中一個,唆使李淵處斬了另一個,自己做了唐朝的第一位宰相。而這個坐上宰相之位的人,也沒有得以善終。在李世民登基之後,被李世民流放到了邊疆,最後死在了當地。

這兩個人,一個叫劉文靜,一個叫裴寂。

1.劉文靜和裴寂

在演義小說當中,對於隋末這段歷史,我們似乎永遠是對秦瓊、尉遲恭、程咬金這些人更加熟悉。但是實際上,在真實的歷史當中,劉文靜和裴寂對唐朝做出的貢獻,其實要遠比這些我們熟悉的人更大。

劉文靜,唐朝開國功臣,出生於568年。這一年,是北周天和三年,距離隋朝開國還有13年。劉文靜因爲父親劉韶戰死,早早襲承父親的職位,授爲儀同三司。到了隋朝末年,劉文靜擔任晉陽(今太原)縣令。這個位置,也是他和李淵、裴寂兩人結緣的開始。

再說裴寂。裴寂出身河東裴氏,比劉文靜小兩歲,比李淵小四歲。其出身的河東裴氏,是中國古代最頂級的一個大世家。裴寂舉孝廉出身,因爲家族的關係,步步高昇。在隋朝末年,升任晉陽宮副監一職。

從好友到分道揚鑣,揭祕劉文靜和裴寂之間的故事

熟悉隋末歷史的朋友,對於晉陽宮這個地方,應該並不陌生。晉陽宮最早由東魏權臣高歡修造,後來到了隋朝的時候,成了楊廣在晉陽的行宮。因爲楊廣並不常住晉陽,所以需要有人來管理。這個負責管理的人,就被稱之爲晉陽宮監。當時擔任這個職位的,就是後來的唐高祖李淵。裴寂擔任副監,做李淵的副手。而劉文靜,則是晉陽的縣令。

三人在一地爲官,自然關係不錯。

到了隋朝末年,因爲楊廣一通亂搞,使得隋朝風雨飄搖,到處都有人起義謀反。當時身在晉陽的李淵,也是蠢蠢欲動。不過當時,李淵還不太敢妄動,倒是他的二兒子李世民,對此頗爲熱衷。當時恰逢劉文靜遭難,因爲和隋末的另一位著名軍閥李密存在親戚關係,所以李密事發後,劉文靜也被關進了監獄。李世民對其十分看重,常去探望他。

這樣一來二去,劉文靜也知道的李家的心思,便建議李世民,將當時和李淵關係很好的裴寂也拉了進來。後來三人乘着隋煬帝要問罪李淵,給李淵下了一個套,就是演義小說裏那個李淵夜宿晉陽宮的故事。這個故事,歷史上是真實發生過的。在這件事後,李淵不得不起兵,這纔有了後面的事情。

可以說,在李淵起兵之初,除了李世民、李建成這兩個兒子之外,就數劉文靜和裴寂兩人,最爲得力。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正是因爲他們的存在,促使李淵建立了唐朝。

2.兄弟二人如何反目成仇

在擔任晉陽縣令的時候,劉文靜就和裴寂關係極好。後來,兩人又輔助李淵起兵,成了李淵的左膀右臂。照理來說,應該是交情莫逆的生死兄弟纔對。

但是後來,隨着李淵的地盤越來越大,權力的分配問題,最終使得這對好朋友分道揚鑣,甚至反目成仇。

李淵起兵之後,隋朝當時已經是臨近崩潰的邊緣。僅僅一年之後,宇文化及就在江都發動政變,勒死了楊廣,隋朝徹底結束。而當時的李淵所採取的策略,是先統一關中地區,然後再圖天下。

所以,李淵起兵之後,兵鋒首先直至長安。爲了拿下長安,李淵派劉文靜出使突厥,說服突厥出兵幫忙,最終成功佔領了長安,擁立代王楊侑爲帝。

拿下了長安之後,李淵接下來面對最大的一個敵人,就是關西地區的薛舉。說起薛舉,這個人其實也是隋末極其厲害的一個人。起兵之後,短短几個月時間內,就佔領了整個關西地區,號稱西秦霸王。而且這個人,還是隋末諸多勢力當中,唯一一個正面擊敗過李世民的人。

爲了擊敗薛舉,當時李淵派李世民率兵進攻薛舉,可惜當時恰好趕上李世民得了一場急病,臥牀不起,只能將指揮權交由劉文靜和殷開山。結果兩個人不聽李世民的囑咐,率兵主動出擊,結果被薛舉打得慘敗。唐朝也差一點因此被滅殺在襁褓當中。當時的薛舉,在打贏這一仗之後,本來已經想率領大軍直取長安。但結果當時薛舉忽然得了重病,然後直接去世了,唐朝滅國之危瞬間解除。並且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裏,病癒之後的李世民,再次率軍討伐西秦。這一次,沒了薛舉的西秦軍隊,被李世民一戰打平。李淵也因此順利統一了關中。

至於劉文靜,雖然因爲這一戰的失敗,被關了一段時間。但後來還是被李淵起復,並且任命爲民部尚書,也就是後來所謂的戶部尚書。

而在這個過程當中,裴寂卻始終呆在李淵身邊。除了最開始的李淵起兵的時候,裴寂將晉陽宮的家底獻給了李淵,做了一個順水人情外。再就是後來率領百官勸進,勸進李淵登上皇位。總的來說,並沒有什麼實際戰功。但因爲有着勸進之功,加上當時久居中樞,深的李淵信賴,被加封爲尚書右僕射,成了唐朝第一位宰相。

反觀劉文靜,因爲征討薛舉一戰的失利,只拿到了一個民部尚書,位居裴寂之下。再加上劉文靜一直覺得,自己爲唐朝做出的貢獻更多,又有軍功在身,自然對裴寂開始不服氣。

從好友到分道揚鑣,揭祕劉文靜和裴寂之間的故事 第2張

就這樣,原本的生死之交,開始因爲一個氣字,徹底分道揚鑣。當時在朝中,劉文靜已經開始爲了反對而反對。凡是裴寂支持的,他全都要反對,兩人的矛盾開始越來越深。

3.兄弟二人的結局

因爲極其不服裴寂,劉文靜不管是在家裏還是在朝中,都絲毫不掩飾自己的不屑。除了在朝中公然反對裴寂之外,在家亦是如此。有一次,劉文靜和自己的弟弟劉文起喝酒時,酒醉後口出狂言,要殺了裴寂。恰巧當時劉文靜家裏又發生了幾次妖崇之事,劉文靜便找來了幾個巫師驅鬼。

這兩件事,按理說也不是什麼大事。無非是封建迷信,和酒後失言而已。但問題是,對於已經徹底反目的裴寂來說,那就截然不同了。裴寂引誘劉文靜家裏一個失寵的小妾,出來告發劉文靜,以這兩件事爲由,說劉文靜是在謀反。李淵本來就對劉文靜有些不滿和不信任,一聽到這件事後,直接抓了劉文靜。

如果說是正常時候,劉文靜既然沒有謀反,只是出言不遜。憑藉着他開國功臣的身份,最多也就是查明之後,被李淵訓斥一頓,削減一些權力而已。畢竟當時,劉文靜對戰薛舉失敗,害的唐朝險些滅國,都沒有受到太重的懲罰。但是這一次,大家都失策了。因爲當時審訊劉文靜的,正是裴寂!

這一下,問題大條了。

本來劉文靜心裏就不服,面對裴寂的審訊,自然更加不服。在審訊的過程中,就直言自己當年和裴寂同時輔佐李淵起兵,爲何裴寂一點功勞都沒有,卻能身居高位,遠超與他。而他的這個反應,也堅定了裴寂想要殺他的決心。在接下來的審訊中,雖然和裴寂同審的李綱、蕭瑀兩人,都認爲劉文靜無罪,李世民也想盡力保住劉文靜的性命。奈何最後,深得李淵信任的裴寂,對李淵私進讒言,說劉文靜生性陰險,對李淵早有不服。如果此時赦免,以後必成大患。

最終,李淵還是決定,就此殺掉劉文靜。當年陪着李淵起兵的左膀右臂,在李淵起兵後,更是被李淵許諾‘赦二死’的大功臣,最後竟是以這種原因死掉,實在是令人嘆息。

當然,這次事件中,看似勝利的裴寂,最後也沒得到好下場。

劉文靜死後,裴寂也深感自己軍功不足,向李淵提出,要率軍征戰。結果在征戰宋金剛的過程中,被宋金剛打得一敗塗地。

接下來的裴寂,遭遇了和劉文靜生前幾乎一模一樣的經歷。敗於宋金剛之手後,裴寂一度被下獄,但後來又被李淵釋放,並且重新起復爲宰相。到了武德四年,麟州刺史韋雲起又告發裴寂謀反。雖說最後查無實據,裴寂並沒有受到實質性的處罰。但這種經歷,實在是和劉文靜昔日一模一樣,不知道當時的裴寂,會是什麼感受了。

而在接下來的幾年當中,裴寂也知道了自己確實沒什麼軍事才能,老老實實做一個文官,終於沒再惹出什麼大問題。而在李世民的南征北戰之後,唐朝也逐漸統一了全國。直到武德九年,隨着一場玄武門事變的爆發,李世民登上了皇位,情況纔有所變化。

李世民剛剛登上皇位的時候,爲了籠絡住前朝老臣,還對裴寂頗爲重用,依舊任用他爲宰相。但是過了兩年之後,等到李世民抓穩了權力,這時裴寂就成了一個絆腳石。貞觀三年,因爲當時有個叫法雅的和尚胡言亂語,李世民藉故削去了裴寂的宰相之位,讓裴寂回蒲州老家養老。也正是在這一年,李世民爲當年被冤枉的劉文靜正名,恢復了劉文靜的爵位。

而裴寂這邊,回家一年之後,就再次被人告發謀反。這一次,裴寂沒有再像上次那樣僥倖過關,雖然沒有查明實證,但李世民還是直接將他一口氣流放到了靜州。

到了靜州之後,裴寂最終死在了當地,結束了自己的一生。雖然死後也被李世民以其功勞,再次追封,但確實算得上流放而死了。

當年曾一同輔佐李淵起兵的難兄難弟,卻因爲爭權奪利,最終反目成仇,兩人皆不得善終。如果兩個人死後還能相見的話,不知道會作何感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