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傀儡皇帝元惠宗,兩個權臣鬥爭都不敢插手

傀儡皇帝元惠宗,兩個權臣鬥爭都不敢插手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7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皇帝元惠宗的相關文章,歡迎閱讀哦。

元朝第八位皇帝元文宗去世前,非常悔恨當年爲了皇權謀害哥哥——明宗和世琜,故而留下遺詔讓哥哥的長子妥懽帖睦爾即位,以此彌補過失。當然,文宗這麼做,還因爲他篤信佛教的因果報應,他早先把大兒子阿忒納答剌立爲皇太子,結果第二年兒子就死了,文宗感到是老天在懲罰他,所以才抱着贖罪的心態,讓哥哥的兒子即位。

文宗死後,權臣燕鐵木兒不想按他的遺命辦,想立文宗的次子燕帖古思爲帝。他去找皇后卜答失裏商量,卜答失裏和文宗一樣,也很相信佛教的因果報應,不想讓自己的兒子冒險,就堅持按文宗的遺命辦。燕鐵木兒只好想了個折中的辦法,遵照文宗遺命,立明宗的兒子爲帝,但不是長子妥懽帖睦爾,而是次子懿磷質班,因爲他只有7歲,便於自己控制。

公元1332年10月23日,懿磷質班即位稱帝,史稱元寧宗,皇后卜答失裏臨朝攝政。沒想到,寧宗在位僅53天就去世了,這使得皇后卜答失裏更加篤信人的命數,“不該是自己的東西,拿了就要遭報應”。所以,她再次拒絕了燕鐵木兒立自己兒子爲帝的提議,堅持遵照文宗遺命,立明宗長子妥懽帖睦爾爲帝。燕鐵木兒不同意,一直拖着不辦,元朝皇位空了半年之久。不過半年之後,燕鐵木兒因縱慾過度而死,在皇后卜答失裏的主持下,妥懽帖睦爾終於登上皇位,史稱元惠宗,又叫元順帝。

元惠宗的早期經歷挺坎坷,父親和世琜被叔叔元文宗毒殺,文宗還下詔說他非明宗之子(由此演繹出一個傳奇故事,說元惠宗是南宋恭帝的兒子),把他流放到了高麗,後來又弄到了廣西靜江,讓他吃了不少苦。得益於元文宗良心發現,他這個流浪之人成了皇帝。不過他上臺後,是一個不打折扣的傀儡皇帝,上有皇太后卜答失裏,下有權臣伯顏、撒敦(燕鐵木兒的弟弟),元惠宗只有端坐聽政的份。後來撒敦死了,燕鐵木兒的兒子唐其勢與伯顏爭權,爭不過,就想發動政變殺掉伯顏,廢掉順帝,結果被伯顏先下手除掉。伯顏被封爲秦王,獨攬了朝政大權。

傀儡皇帝元惠宗,兩個權臣鬥爭都不敢插手

影視劇中的伯顏

伯顏是蒙古守舊勢力的代表,極端排斥漢人,在他的主導下,朝廷出臺了很多奇葩法令,如規定蒙古人、色目人毆打漢人、南人,漢人、南人不得還手;漢人不得學習蒙古、色目文字;有些地方的漢人不得擁有鐵製農具,不準舉辦漢族文化活動;廢除科舉,阻斷了漢族士人的晉升通道。更過分的是,因爲各地起義頻發,地方官府報上來的起義人員名單中,張、王、劉、李、趙五姓的人比較多,伯顏竟然主張將五姓漢人全部殺光,多虧元惠宗和許多大臣堅決抵制,纔沒有施行。

伯顏的做法引起很多人的反對,其中包括他的侄子脫脫。脫脫害怕家族將來會受到伯顏的連累,就向皇帝靠攏,和元惠宗一起商量怎麼扳倒伯顏。在精心策劃後,他們利用伯顏外出遊獵的機會,發動政變,罷黜流放了他,元惠宗終於得以親政。爲報殺父之仇,他下詔廢除了太廟中的文宗室,賜死太皇太后卜答失裏(曾賜死惠宗嫡母),流放文宗之子燕帖古思,也算報了當年的一箭之仇。

針對朝政混亂、各地起義頻發的嚴峻形勢,元惠宗任命脫脫爲丞相,進行了一系列變革,史稱“脫脫更化”。恢復科舉制度,設置宣文閣,恢復太廟四時祭,安撫漢人士子之心; 平反昭雪冤獄,免除百姓拖欠稅賦,調整對漢人、南人的壓迫政策;主持編寫了宋、金、遼三朝史,列入中國正史《二十四史》,這是二十四史中由少數民族宰相主編、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歷史學家共同完成的三朝國史,意義重大。元惠宗本人推崇漢學,能詩善畫,創作的“鳥啼紅樹裏,人在翠微中”楹聯“天下誦之”。他心靈手巧,製作的宮漏等器件精美絕倫,大都民衆都叫他“魯班天子”!

傀儡皇帝元惠宗,兩個權臣鬥爭都不敢插手 第2張

影視劇中的郭子興

勵精圖治的元惠宗很信任脫脫,全力支持他的變革,使元朝末年的混亂形勢有所好轉。但脫脫只幹了四年,就因病辭職,換了阿魯圖、別兒怯不花等一批人接着幹,這些人能力不濟,好心辦壞事,搞得官場更加污濁,朝政更加混亂,加上黃河水災、瘟疫等災害多發,致使民不聊生,農民起義此起披伏。元惠宗只好請脫脫重新出山,化解朝廷危機。脫脫再次執政後,採取了變鈔、治河兩大舉措,可惜事與願違,引發了更大的社會危機,劉福通、郭子興、徐壽輝等人領導的紅巾軍起義迅猛發展。

傀儡皇帝元惠宗,兩個權臣鬥爭都不敢插手 第3張

張士誠

元惠宗命令脫脫等人率軍鎮壓,在攻滅徐州紅巾軍後,各路紅巾軍起義轉入低潮,元朝暫時呈現出天下太平的假象,元惠宗也漸漸昏庸腐化,寵信佞臣哈麻,修煉房中之術,朝政日益黑暗。不久,泰州鹽販張士誠趁機起事,攻佔了高郵,自立稱王,國號大周。脫脫再次領兵出征,就在快要攻下高郵城的時候,哈麻向元惠宗進讒言,說要防備脫脫擁兵自重,惠宗竟然聽信了,在陣前免除了脫脫的兵權,致使攻城的百萬元軍(包括各族兵士)“一時四散,其散而無所附者,多從紅軍”,元軍全線潰敗。高郵之戰是元末農民起義戰爭的轉折點,從此,農民起義軍由被動轉爲主動,聲勢更加浩大。

脫脫不久被哈麻假傳聖旨,謀害於流放途中,一代英傑辭世,元朝再無扛鼎之人,形勢江河日下。元惠宗徹底墮落,整天醉生夢死,沉溺於密宗所謂的“男女雙修之術”,醉心於製作精巧木件,荒怠朝政。元朝統治集團內部互相傾軋,擴廓帖木兒與李思齊、張良弼等諸多軍閥在河南、山西、陝西等地混戰,皇太子愛猷識理達臘率兵討伐擴廓帖木兒,極大損耗了元朝的有生力量。

在元朝內亂期間,朱元璋繼承郭子興的衣鉢,在南方日益壯大,將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等羣雄先後剿滅,並於1367年十月發動了“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的北伐戰爭。1368年閏七月二十八日夜晚,元順帝與皇太子、后妃及一百多名大臣逃出大都城,趕往北地,自此元朝在中原的統治結束,北元開始。1370年四月二十八日,元順帝在應昌病逝,享年51歲,在位36年(不算北元),是元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明太祖朱元璋認爲其“知順天命,退避而去”,給予了“順帝”的尊號。

元朝從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國算起歷時162年,從1271年忽必烈定國號元算起歷時98年。筆者認爲後者界定更符合實際,元朝只是對大蒙古國形式上的繼承,從沒有對其他四大汗國真正行使過管理權。在元朝發展史上,始終存在着漢化改革派與蒙古守舊派之間的鬥爭,始終存在着民族壓迫與反壓迫的鬥爭,導致漢化改革不徹底,民族融合不徹底,動搖了元朝的統治基礎。元朝歷經11個皇帝,其中打頭的元世祖忽必烈執政24年,結尾的元順帝執政36年,兩人相加60年,佔了元朝98年曆史的大部分時間,其他9個皇帝在位的時間都很短,這可能也是大部分元朝皇帝不太爲人所知的一個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