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明朝首輔大臣徐溥:大臣贈他《清明上河圖》,他爲何轉手送人?

明朝首輔大臣徐溥:大臣贈他《清明上河圖》,他爲何轉手送人?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0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徐溥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了相關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字面意思是,曾子每天要自我反省三次,後來這句話也用來告誡我們,要常常反省自己的不足。關於這一點,明朝有位重臣就做得很好。

這位明朝大臣叫徐溥,他少年時在私塾讀書,就決定要效仿古人每日自省。不過他與曾子的自省方式不同,曾子是每天問自己三個問題,看自己有沒有做到,而徐溥則是用豆子自省。用豆子怎麼自省呢?

徐溥在自己的書桌上放了兩個瓶子,分別用來放黃豆和黑豆。每天要是做了一件善事,或者說出一句善言,他就往瓶子裏放一粒黃豆。假如今天言行有失,或是某方面做得不好,就往另一瓶子裏投放黑豆。

剛開始的時候,總是黑豆多過黃豆,徐溥便時刻反省自己。漸漸地,黃豆數量與黑豆持平,再到後來,黃豆的數量超過黑豆,甚至黑豆已經顯得微不足道,徐溥才認爲自己進步了。這一習慣,他一直保持到後來爲官之時。

明朝首輔大臣徐溥:大臣贈他《清明上河圖》,他爲何轉手送人?

景泰五年,徐溥以殿試一甲第二名(榜眼)的成績,授翰林院編修一職。成化初期,徐溥升任太常卿兼學士,後期任吏部左侍郎。明孝宗即位後,徐溥迎來職業巔峯期。

初期徐溥進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後來晉升爲太子太傅、戶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弘治五年,徐溥成爲內閣首輔。弘治七年,加少傅、吏部尚書兼謹身殿大學士。弘治十一年,加少師兼太子太師華蓋殿大學士。

別看徐溥仕途順風順水,而且深受明孝宗器重,但他走到這一步十分不容易。徐溥剛入內閣的時候,正是萬安、劉吉等人弄權之後,當時局勢十分不穩定。爲了挽救局勢,徐溥便與劉健、李東陽、謝遷等人合力,這才漸漸穩定了局勢。

明孝宗即位時,又恰好是宦官勢力上升期,徐溥等人又出面加以制衡,纔不至於讓宦官擅權。後來明孝宗寵信宦官李廣,開始信奉神仙之說,徐溥又極力上書,以唐憲宗偏信神仙方術導致身亡、宋徽宗崇尚道學導致亡國爲教訓,勸誡明孝宗要親賢臣、遠小人,勤政愛民。

其實徐溥會成爲一名賢臣,一點都不奇怪,就從他當初會用豆子自省,就可以看出其人品。因此,明孝宗對他十分器重,甚至不願意讓他致仕。

弘治十年,徐溥已經七十多歲,於是上書請求致仕,但明孝宗極力挽留。第二年,他的眼疾越來越嚴重,不得已再次請求致仕。明孝宗仍然捨不得放他走,但念及其老邁且患有眼疾,便准許他以“四朝元老”的殊榮奉旨南歸。

徐溥爲官清廉,雖然身爲四朝元老,但身上的積蓄並不多。他在京城沒有建造府邸,回鄉之後,也不許家人將房子造得太過奢華。連家人都忍不住吐槽道:“好歹是四朝元老,人家三年窮知府,還有十萬雪花銀呢!”

不僅雪花銀徐溥不稀罕,就連文化瑰寶《清明上河圖》,人家徐溥都轉贈他人了。這幅《清明上河圖》,可不是什麼臨摹品,而是張擇端的真跡,是當初徐溥在朝爲官時,一位同僚贈送給他的。

然而致仕以後,徐溥卻將其轉贈他人,他爲何要這樣做呢?

明朝首輔大臣徐溥:大臣贈他《清明上河圖》,他爲何轉手送人? 第2張

其實看到這裏,大家就應該明白徐溥的爲人了。他身爲四朝元老,卻從不貪圖富貴,連積蓄都沒有什麼。每當他拿出《清明上河圖》觀賞的時候,都忍不住內心的激動之情,但他欣賞過後就明白,遲早要物歸原主。

原來,他發現畫上有元末文學家李祁的題跋,而這個李祁,正是大學士李東陽的叔祖。因此徐溥認爲,李東陽才應該是這幅畫的主人,於是命孫子親手將畫送到李東陽手上。

不久,孫子拿着李東陽的親筆信回來,徐溥這才放下一顆懸着的心。可見徐溥的胸懷之廣,不屬於他的東西,絕不會據爲己有,即使像《清明上河圖》這樣的至寶。

也許後世很多人都不會知道,《清明上河圖》曾在這位四朝元老手中停留過,但徐溥的爲人和胸懷,將會永遠隨着史書流傳下去,令後世敬仰並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