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項羽死後手下大將季布與鍾離眛各自逃亡 他們最後的下場是什麼

項羽死後手下大將季布與鍾離眛各自逃亡 他們最後的下場是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季布與鍾離眛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垓下之戰,四面八方的楚歌聲中,英勇無敵的項羽楚軍,沒能繼續他們的傳奇。一邊是霸王別姬、烏江自刎;另一邊則是沙場裹屍、四散逃亡。

項羽死後手下大將季布與鍾離眛各自逃亡 他們最後的下場是什麼

劉邦笑到最後,扮演最終審判者角色

項羽的族人被帶到劉邦面前。項伯是老熟人了,若非其鴻門宴相救,難有漢王的今天。劉邦沒難爲他們,將項伯等封侯,賜劉姓。在劉邦看來,項氏一族除項梁、項羽外,沒有出色的人才,對對其構不成威脅。

項羽手下的將軍丁公也前來謁見。在彭城之戰時,他臨陣私放劉邦,自認功莫大焉,因此毫無懼色。

劉邦見到丁公,大手一揮,"殺了。"賣主求榮,不忠之臣,必須殺一儆百。

還有幾員項羽的大將,生不見人、死不見屍,如今天下歸一,劉邦發出海捕文書,務必捉拿歸案。

此時,項羽的大將季布與鍾離眛各自在逃亡的路上。他們風餐露宿、東躲西藏,僥倖逃了出去。

項羽死後手下大將季布與鍾離眛各自逃亡 他們最後的下場是什麼 第2張

項羽兵敗自刎,部下自求多福

一、落腳點

1、鍾離眛投靠韓信

鍾離眛在楚軍中的作用大過季布,曾是向項羽的核心成員之一。滎陽之戰時,劉邦被困城中,糧道爲楚所斷。危難之際,陳平獻反間計,要去除范增等人,其中就包括鍾離眛。

"陳平既多以金縱反間於楚軍,宣言諸將鍾離昧等爲項王將,功多矣,然而終不得裂地而王,欲與漢爲一,以滅項氏而分王其地。項羽果意不信鍾離眛等。"《史記》

西楚霸王果然中計,范增被迫離開,鍾離眛在楚漢戰爭後期不再受重用。項羽兵敗,他先逃回了家鄉,但立足不住,聽說韓信被改封爲楚王,前往投奔,尋求庇護。

鍾離眛與韓信是老相識。韓信在楚營的幾年,他們是好朋友。鍾離眛曾向項羽推薦重用韓信,但項羽沒有采納。

對於鍾離眛的到來,楚王韓信熱誠地歡迎。將其安頓下來,還派專人保護。

項羽死後手下大將季布與鍾離眛各自逃亡 他們最後的下場是什麼 第3張

韓信收留了鍾離眛

2、季布隱匿鄉間

季布逃脫後,藏身民間,混跡於芸芸衆生之中。他在民間有着極好的名聲,還是秦朝的時候,季布任俠好義,爲人排憂解難。答應幫忙的事情,一定會辦到。以致有了"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 的美名。

漢高祖高價懸賞捉拿季布:

"高祖購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史記·季布欒佈列傳》

通緝的文告到了濮陽。季布藏匿的周家覺得隨時有暴露的可能,爲其謀劃,認爲只有大俠朱家才能保全季布。於是將其喬裝改扮爲奴僕,送到朱家府邸。

朱家知道此人是季布。見周氏以此方法相托,便出錢買下這個奴僕,讓其在自家的田地上耕種,以隱其蹤跡。又吩咐兒子,地裏的事他說了算,他的飲食待遇和你一樣。

項羽死後手下大將季布與鍾離眛各自逃亡 他們最後的下場是什麼 第4張

朱家是能抗事的任俠

二、結局

1、鍾離眛自刎身死

沒有不透風的牆。聽說鍾離眛在楚地,劉邦想起了這個身爲漢王時的對手,項羽賬下的悍將,自己多次敗於其手。於是下詔要求楚國抓捕鍾離眛。

"漢王怨眛,聞其在楚,詔楚捕眛。"《史記·淮陰侯列傳》

韓信沒有奉詔,以"沒找到"之類的理由搪塞過去。這也加劇了劉邦對韓信的疑慮。

公元前201年,有人上書告發韓信謀反,劉邦用陳平計,僞遊雲夢,意圖誘捕韓信。韓信難受了,想去見劉邦,怕送貨上門;如果不去又坐實了謀反的嫌疑。

有人給他出主意,"殺了鍾離眛,獻給劉邦,應該就沒事了。"

韓信與鍾離眛商量,鍾離眛一聽就不樂意了,要殺我還找我商量,豈有此理!

"乃罵信曰:'公非長者!'卒自剄。"《史記·淮陰侯列傳》

韓信雖然帶兵有道、用兵如神,但在其他能力上卻缺陷明顯。其人自幼成長於市井,在與人交往、完全沒有眼力、見識,更不要說是手段。

鍾離眛與其交流時忽視了他的缺陷,韓信要殺他何必前來受辱,直接派人殺了完事,但韓信也的確沒有保全鍾離眛的好方法。

以春秋戰國時義士的標準,韓信背叛了兩人之間的友誼,鍾離眛義憤下自刎。

項羽死後手下大將季布與鍾離眛各自逃亡 他們最後的下場是什麼 第5張

鍾離眛所託非人

2、季布否極泰來

季布藏在家裏,終無出頭之日,朱家決心爲其尋找出路。他前往長安,見汝陰侯滕公。朱家是關東知名的任俠之士,滕公殷勤款待。

之所以找滕公,因爲朱家知道他與劉邦關係親密,且爲人正派。住了幾天之後,朱家問滕公:

"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史記·季布欒佈列傳》

這一點滕公太清楚了,他在戰場上爲劉邦駕車,數次被季布追得狼狽逃竄,故而劉邦對其恨之入骨。

"你認爲季布是什麼樣的人?"朱家繼續問。

"賢能之人。"

瞭解了滕公對季布的看法,朱家放心的遊說:季布爲項羽追漢王,那是各爲其主,盡職的表現。這樣的賢能之人,如果漢朝不用,很可能逃往匈奴、南越,被敵國所用。你何不爲國薦才呢?

滕公贊同朱家的說法,並說服了劉邦。

"上乃赦季布。當是時,諸公皆多季布能摧剛爲柔,朱家亦以此名聞當世。季布召見,謝上,拜爲郎中。"《史記·季布欒佈列傳》

項羽死後手下大將季布與鍾離眛各自逃亡 他們最後的下場是什麼 第6張

季布生死兩重天

總結:

鍾離眛投奔韓信,以爲其位高權重,可以保障自己的安全。殊不知韓信在和打仗不相干的時刻,完全就是一個沒有頭腦和主見的尋常之人。即使一開始毫無顧忌地收留他,卻不曾認真思考由此引發的危機、以及如何化解,完全沒有預案,事件迫在眉睫,立即變得手足無措。

季布投奔的周氏雖是鄉人,卻是知道此事的兇險,並提前採取防範措施,把他轉移到有實力的朱家。這些世家鄉紳交際廣泛,關鍵是有交流的手段、分析問題的頭腦。運作之下,季布不僅化危爲安,以後還能爲國出力。

季布與鍾離眛都是劉邦欲殺之人,季布活下來的理由放在鍾離眛身上同樣適合。但卻一死一生,二人命運的軌跡,如此清晰地展示給後人兩個道理:

1、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2、權勢僅是一時的庇護,頭腦纔是一世的安身立命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