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包拯爲什麼敢抗旨三次?真相是什麼

包拯爲什麼敢抗旨三次?真相是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5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包拯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提起包拯、包大人,人們都知道他是廉潔公正、鐵面無私、執法剛正不阿,敢於替老百姓鳴不平的清官、好官。但除此之外,包拯還有一項品德就是“立朝剛毅”,不附權貴,反對後宮干政。宋仁宗曾經三次下旨,要提拔寵妃張貴妃的伯父張堯佐,但包拯三次抗旨,堅決反對。皇帝的面子都不給,不愧是人人敬佩的“包青天”!

包拯爲什麼敢抗旨三次?真相是什麼

包拯(公元999年——1062年)是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東)人,天聖五年(公元1027年)考中進士及第,進入仕途。宋仁宗時期,包拯累升,做了監察御史。宋時,御史這個職務就是以提意見爲己任,做的是諫官的工作。包拯當御史可不是擺設,他時刻瞪大眼睛,只要發現有違反朝綱法紀之事,不管是誰,他都要管,而是管到底。史書記載,包拯出任監察御史的24年期間,在他的彈劾之下被降職、罷官、法辦的大臣、皇親國戚不下30人。包拯每次彈劾權貴,"貴戚宦官爲之斂手,聞者皆憚之"。

對於包拯來說,皇親國戚不好使,皇上的面子也不好使。宋仁宗趙禎平時十分寵愛張貴妃,想提拔張貴妃的伯父張堯佐(生卒年不詳)爲宣徽南院使(按:掌管內侍的戶籍,郊外祭祀、朝廷會議和宴會操作與禮儀,官員的供奉等)。張貴妃本來是個很普通的小女子,她8歲進宮,模樣俊美,又很聰明,善於迎合,一直是服侍楊太后的宮女,恰巧宋仁宗又是楊太后撫養長大的。有了這層關係,她當然有機會接近仁宗,並討得宋仁宗的歡心。宋仁宗即位後,便把她由一個普通的宮女,一步一步提升爲貴妃。

包拯爲什麼敢抗旨三次?真相是什麼 第2張

張貴妃父親早逝,無依無靠,扶養她長大的就是伯父張堯佐。出身微賤的張貴妃,迫切希望仁宗皇帝能夠提拔張堯佐,來提高自己的身份,滿足她爭強好勝的虛榮心。而宋仁宗趙禎一向貪戀美色,40多歲又沒有兒子。爲了討得張貴妃的芳心,他有求必應。張堯佐原來只是任知縣、知州等小官,張貴妃得寵之後,張堯佐進入京城,很快就當上了三司戶部判官、戶部副使。不久,被擢升爲天章閣待制、吏部流內詮(管理官員的任用),又晉升爲兵部郎中、權知開封府,剛加龍圖閣直學士的職銜,又晉升爲給事中、端明殿學士,正式擔任三司使(掌管全國經濟大權)。這種扶搖直上,一年之內晉升4次,用現代人的話來說,是坐直升飛機式的升遷,使許多人感到吃驚。

這次,包拯聽說皇上還想提拔他,認爲這是張貴妃在暗中操作,屬於後宮干政,任人爲親。於是,他在朝堂上公開站出來反對,其他大臣也紛紛附和。宋仁宗見反對的聲音這麼大,不得不收回成命。

包拯爲什麼敢抗旨三次?真相是什麼 第3張

一年後,宋仁宗禁不住張貴妃的說情,再次下旨擢升張堯佐,包拯再一次挺身直諫。張堯佐見勢不妙,當即表示不接受委任,宋仁宗也就順勢下了臺階。張貴妃聞聽,非常生氣,她還是一個勁地在宋仁宗耳邊吹風,宋仁宗只好第三次提拔張堯佐爲宣徽使,包拯還是堅決反對。他說:“各地官吏違法徵收賦稅,鬧得民怨紛紛。張堯佐是主管這件事的,應該追究他的責任纔是,怎麼還能提拔他?”宋仁宗嘆了口氣,對包拯說:“這已是第三次下旨任命了。我貴爲天子,難道連提拔一個人的權力都沒有嗎?”包拯一點面子也不給,高聲說道:“難道陛下不顧民心向背嗎?臣即爲諫官,豈能只顧自己的安危而不據理力爭!”宋仁宗聽了非常惱火,一甩手回到了後宮。

見到張貴妃後,宋仁宗怒氣未消,邊用袖子擦臉邊說:“包拯說話,唾沫都濺到我的臉上了。你只知道宣徽使,難道就不知道包拯在當御史!”

包拯執拗的一再勸諫,終於說動了仁宗。不久,張貴妃病死了,張堯佐升遷之事也就不了了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