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黃文炳爲什麼要陷害宋江?原因是什麼

黃文炳爲什麼要陷害宋江?原因是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4.2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黃文炳要陷害宋江的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無爲軍通判黃文炳,偶然發現宋江有造反端倪,遂協助江州知府挫敗宋江、戴宗反D反G命集團的陰謀,後慘遭M門之災。

《水滸傳》衆多G務員中,像黃文炳這樣赤膽忠心、幹練敬業的爲數不多。

通判,在宋時是知州的副官,多爲科舉出身,可直接向皇帝奏報州郡官員的情況。通過通判平臺,礪練處理各種公務的能力。

黃文炳爲什麼要陷害宋江?原因是什麼

那一天,黃文炳憑欄消遣,見壁上題詠甚多,黃文炳看後只是冷笑。畢竟,黃通判也是懂得詩詞之人。讀到宋江題西江月詞並所吟四句詩,“自幼曾攻經史,長成亦有權謀”,黃文炳冷笑道:“這人自負不淺!”又讀道:“恰如猛虎臥荒丘,潛伏爪牙忍受!”,他側着頭道:“那也是個不依本分的人!”又讀:“不幸刺文雙頰,那堪配在江州!”黃文炳笑道:“也不是個高尚其志的人,看來只是個配軍。”又讀道:“他年若得報冤仇,血染潯陽江口!”搖頭道:“這報仇兀誰,卻要在此間生事?量你是個配軍,做得甚用!”又讀詩道:“心在山東身在吳,飄蓬江海謾嗟吁。”黃文炳點頭道:“這兩句兀自可恕。”又讀道:“他時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他馬上伸着舌,搖着頭,道:“這廝無禮!他卻要賽過黃巢,不謀反待怎地!”。也就是這首詩,把宋江逼上絕路,其始作俑者正是黃通判。在別人看來,宋江寫的只是一首勵志詩,黃文炳卻從中嗅出了隱隱殺機。

黃文炳雖居江湖之遠,卻依然關心國家安危。長期積累的基層鬥爭經驗,練就其敏銳的觀察力,深邃的分析力。他親自動筆摘錄反G命言論作爲證據,直接向江州知府蔡德章彙報情況,策劃捉拿宋江的一整套方案。他撥開重重迷霧,終於使宋江低頭認罪。

後來,黃文炳通過一些書信常識,機警地識破戴宗傳假信的事實,在黃文炳的指點下,蔡德章的各項偵破工作勢如破竹,終於將反G命骨幹分子一網打盡。

眼看勝利在望,不曾想出現內訌。一個掌管案件的孔目嫉妒了,孔目認爲黃文炳又不是本單位的,他憑什麼分一杯羹?再加上他平時與戴宗關係不錯,於是他胡謅今天是忌日明天是景日,一下子把宋江的死期推遲五天,給梁山好漢劫法場贏得了充裕的時間。

黃文炳爲什麼要陷害宋江?原因是什麼 第2張

宋江被劫走後,無爲軍小城危在旦夕,此時的黃文炳置個人安危於度外,依然半夜到江州知府家廢寢忘食地議事,不巧被宋江衆人鑽了空子,導致全家四五十口老小被殺。在生死存亡之際,黃文炳心中依然裝着國家的利益,唯獨忘掉他自己。這是何等的敬業,這是何等的忠心!

如此敬業的黃文炳未被梁山利用,真是可惜。這隻能說是宋江的小家子氣的體現,畢竟皆出身小吏,同行相輕是難免的。倘若宋江有曹操容納賈詡、張遼之胸懷,有成吉思汗重用降將哲別、塔塔統阿之氣概,黃文炳也許能成爲梁山智囊人物。

被活捉上山後,黃文炳依然堅持G命氣節,但求站着死,不願跪着生。他不像宋江、戴宗一打就招,更不像那些在朝堂之上大言忠心耿耿,在被擒後或半推半就或歡天喜地入夥的將領們,他面對死亡,放聲大笑。最後被性格變異的李逵殘害致死。數百年後,在江陰曾有一個典史閻應元,在絕無希望獲勝的情況下率衆與清軍大戰數月,守孤城至城破被俘,從容就義,他稱有降將軍,無降典史。可惜閻應元生得晚了一些,不然,肯定會有學者考證,說他是黃文炳的原型。

黃文炳生前職務不高,但他位卑未敢忘國,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博大胸懷,以如履薄冰的工作態度,以寢食不安的敬業精神,兢兢業業履行好職責。他短暫的一生,是G命的一生,奮鬥的一生,光輝的一生。

黃文炳出身貧寒,想巴結高幹子弟蔡德章,以謀求升官之道。他去探望領導,卻因爲蔡府大擺公宴而不敢進去,足見他根本不是蔡德章的嫡系。他像青面獸楊志賄賂高俅一樣,也想通過殷勤諂媚尋找當官的捷徑,這是一種合理的期望。但是,出生低微的他只能是一廂情願。

黃文炳爲什麼要陷害宋江?原因是什麼 第3張

如果論及黃文炳的教訓,也是深刻的。他身爲無爲軍通判,不在無爲軍有所作爲,卻跑到江州與高幹子弟蔡德章打得火熱,對於在官場上來混的人來說,這是萬萬不可的。儘管都是“爲了D國的事業”,但他這種有點吃裏扒外的行爲,難免遭到無爲軍同事的嫉恨。所以,當宋江夜襲黃府,無爲軍G安幹J竟然無人干預。江州的官員對黃文炳也有看法:你不在你們單位安心幹工作,到我們這裏逞什麼能?所以,黃文炳儘管愛崗敬業履職盡責,但他依然裏外不是人。

黃文炳之死,也爲北宋敲響了喪鐘。這樣敬業的幹部,竟然被H惡勢力當做“黃蜂刺”給拔掉了,個人及家庭生存都缺乏基本的保障,北宋的官員們談何安心工作敬業奉獻?社會氛圍如此,誰還想、誰還願爲北宋的建設與發展殫精竭慮呢?

這真是:大廈將傾欲鐵肩,滿門屠滅亦堪憐。有降名將無通判,一死從容不愧天。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