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九龍奪嫡幕後推手是誰?真的是康熙嗎

九龍奪嫡幕後推手是誰?真的是康熙嗎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九龍奪嫡大家都熟知嗎?接下來小編給大家帶來相關的文章

《史記·五帝本紀》中提倡:“父義母慈,兄友弟恭”,然而在皇室之中,卻很少能有這樣和諧的景象出現。比如,唐太宗李世民爲奪皇位發動“玄武門之變”,殺害自己兩個兄弟,軟禁高祖李淵;隋煬帝爲上位不擇手段,變相殘害了兄長楊勇;明成祖朱棣篡位時在整個國家內發動戰爭,殺掉數個兄弟,又將侄兒建文帝逼迫至死。歷朝歷代都會上演慘烈奪嫡之爭,而清代的“九龍奪嫡”更是流傳至今。

清朝歷代帝王更替中,最混亂也是最慘烈的一次當屬康熙末年的“九龍奪嫡”。在清朝歷代皇帝中,康熙帝是子女最多的一個,共有35子、20女。據史料記載,在“九龍奪嫡”時期共有12個皇子成年,其中一大半都參與了皇位爭奪,這一方面與從前汗位承襲制度並非嫡長子繼承製,滿族尚未徹底“漢化”有關,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在清朝初年皇家子孫繁盛,才華出衆者甚多。

九龍奪嫡幕後推手是誰?真的是康熙嗎

“九龍奪嫡”之戰中,爭奪皇位的有大阿哥胤禔、二阿哥也是廢太子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十四阿哥胤禵,另外三位參與奪嫡的阿哥中,九阿哥和十阿哥屬八阿哥一黨,十三阿哥屬四阿哥一黨。在十幾年的慘烈爭奪中,皇子們雖沒有被賜死,卻大多都遭受過幽禁:胤礽曾兩度廢立,最終在雍正二年(公元1742年)幽死於於鹹安宮;胤禔因使用魘勝之術被削爵囚禁;胤祉在雍正年間幽死於景山禁所;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更是被改名爲“阿其那”和“塞斯黑”,滿語意爲“凍在冰層裏的魚”和“討厭”,並被圈禁至死。

事實上,這一出兄弟鬩牆慘劇,不乏當時的皇帝、九位兄弟的父親康熙帝的幕後推動,史學專家們也不得不感嘆:此乃實實在在的帝王之道。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皇后赫舍里氏難產而亡,與髮妻鶼鰈情深的康熙在第二年就以立嫡爲名將胤礽立爲太子。這位被後世詬病太過寬厚、才華不及自己兄弟的太子並非一無是處,在三藩之亂中胤礽從旁協助,康熙親征準噶爾時他也行監國之職,保證了後方無憂。然而皇帝與太子之間的關係始終微妙,在任皇帝始終要提防太子影響力過大,康熙也不例外。

九龍奪嫡幕後推手是誰?真的是康熙嗎 第2張

一方面,康熙在前朝重用赫舍裏·索額圖,官至保和殿大學士加一等公,一時權傾朝野;在日常生活中也給予胤礽太子尊榮,乃至賜它遠超規格的儀仗。另一方面。康熙在朝堂上又重用納蘭明珠,使他與索額圖在朝堂之上成犄角之勢,不至於一家獨大威脅皇權,明珠親戚惠妃的親生兒子大阿哥和養子八阿哥也深受康熙倚重。這樣無論是在朝堂之上,還在皇子之中都形成了一種微妙的平衡。

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公元1708年),胤禔以“長”自居,魘咒太子胤礽以謀求皇位,被削爵囚禁,此時八阿哥又提出“立賢”論調,高調衝擊儲位。雖然在多名皇子夾攻之中太子胤礽被廢,但得利者並不是八皇子,相反,康熙對他大加申斥,甚至說出了“系辛者庫賤婦所生,自幼心高陰險”的話,此語基本斷絕了八阿哥繼位的可能。之前備受重用的兩位阿哥之所以得此下場,歸根結底還是皇帝“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在多年有意籌謀之下兩人勢力已經太過龐雜,是皇子中對康熙地位威脅最大的,自然會受到皇帝打壓。

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三月,胤礽再度被立爲太子,然而三年之後就因結黨營私再度被廢,並被圈禁至死。三阿哥胤祉懸崖勒馬,選擇在亂局之中退出,專心率領文臣修訂曆書。此時,十四阿哥胤禵被八阿哥推到風口浪尖,四阿哥胤禛也漸漸顯露頭角。各種文學作品和歷史中都曾着力描寫的“四爺黨”和“八爺黨”正式成爲“九子奪嫡”中最大的兩股勢力。

九龍奪嫡幕後推手是誰?真的是康熙嗎 第3張

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千古一帝康熙病逝,此時屬於“八爺黨”的十四阿哥胤禵遠在西北,康熙近臣隆科多宣佈康熙遺命——四阿哥胤禛爲皇位繼承者。值得一提的是,關於四阿哥的上位過程,野史素來有諸多猜測,但無可否認的是雍正帝即位確實匆忙,連年號“雍正”都是取其名“胤禛”近音字匆匆而定。皇位雖然落定,但爭儲餘波仍在,甚至蔓延到乾隆年間。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康熙嫡長孫弘皙意圖謀反,被乾隆奪爵圈禁。

經歷過“九子奪嫡”的慘烈後,雍正對待自己的兒子們十分嚴苛。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雍正長子弘時因年少放縱,行事不謹慎被削除雍正宗籍,過繼給政敵胤禩爲子,不過一年半後弘時便抑鬱而終。直到乾隆年間,乾隆恢復胤禩、胤禟等人宗室身份時,弘時才一併被恢復宗籍。除了打壓自己兒子外,雍正還做了另一個重要決定:清朝從此不立太子,而是將立儲詔書封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後。然而當時的雍正應該也沒有想到,清朝末年皇帝子嗣凋零乃至無所出,第九位皇帝咸豐帝是最後一位通過祕密立儲繼位的皇帝。

制衡之術一向被視爲“帝王之道”。《漢書·律曆志上》有言:“準正,則平衡而鈞權矣。”皇帝之位要想坐得穩,就需要努力讓各種勢力達成平衡。皇帝爲平權需要平衡,普通人在做事時也需要尋求平衡,一旦失衡走入偏激之境,就容易犯下大錯。《論語·雍也》中提倡的:“中庸之爲德也”,我們需要仔細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