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康熙剷除鰲拜的幕後推手是誰?

康熙剷除鰲拜的幕後推手是誰?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4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鰲拜可謂是滿清第一大惡人,連皇帝都拿他沒辦法,只能任由他在眼皮底下作威作福。但是好景不長,壞人鰲拜終於被皇帝殺死。可是皇帝怎能想得如此妙招,背後的主謀到底是誰呢?

  康熙幼年智勇雙全除鰲拜的故事一直是歷史文學作品裏的熱門主題,雖說是一朝之君,但小小年紀如何清除頑黨,或許幕後的推手纔是不可缺失的角色。

康熙剷除鰲拜的幕後推手是誰?

網絡配圖

  玄燁繼位後,四輔臣“擔當國事,裁決庶務;入白太后,則別無可否,惟唯諾而已。”可見孝莊放手使用,四輔臣權力很大。加之缺乏監督、約束的機制,輔臣中個別人逐步走上結黨營私、擅權亂政之路。

  玄燁年齡還小,對此自然難以應付,但政治經驗豐富的孝莊,卻不露聲色地密切注視事態發展,在繼續任用輔臣的同時,採取了一些防患於未然的措施。康熙四年(1665年)九月初八日,稟照祖母慈諭,12歲的玄燁舉行大婚典禮,索尼的兒子內大臣噶布喇之女赫舍里氏正位中宮,遏必隆之女落選,成爲皇妃。

  在爲孫兒擇立皇后時,孝莊捨去遏必隆之女,選中赫舍里氏,旨在防範鰲拜借鑲黃旗之女成爲皇后之機,進一步擴大實力,同時也是針對主幼臣驕的情況,對清朝元老索尼及其家族予以榮寵的籠絡措施。孝莊此舉還改變了皇太極和福臨時期,皇后莫不出自蒙古博爾濟吉特氏的慣例。這並不意味着忽視滿蒙貴族聯姻政策,而是從鞏固皇權、安定政局的現實需要出發,反映出這位傑出女性的戰略眼光與靈活策略。

  康熙五年(1666年),發生圈換土地事件。鰲拜在索尼、遏必隆支持下,將清朝入關初期圈佔土地時分配給鑲黃旗與正白旗的土地,強行互換,並再次圈佔大量土地,致使廣大農民流離失所,加劇了滿漢民族矛盾。三輔臣還不顧玄燁的反對,矯詔將反對此舉的大學士管戶部事務蘇納海(正白旗)等三名大臣處死,造成一大冤案。這一事件說明,鰲拜並未領會孝莊的包容苦心,在擅權亂政路上愈走愈遠。因此,孝莊也相應採取了進一步措施。

康熙剷除鰲拜的幕後推手是誰? 第2張

網絡配圖

  康熙八年(1669年)五月十六日,鰲拜奉召進宮,旋即被衛隊擒拿,其主要黨羽也先後被逮捕歸案。考慮到鰲拜以往的功績,玄燁對他予以寬大處理,免死,籍沒家產,終身監禁;對其衆多追隨者,也只處死最主要的幾人,其餘一律寬免;就連遏必隆也被免罪,僅革去太師,後又給還公爵,值宿內廷,恢復對他的信任,從而團結了鑲黃旗。

  剷除鰲拜集團這場驚心動魄的政治較量,是玄燁君臨天下後,祖母對他的一次關鍵性指導與幫助。當時,玄燁年僅16歲,還缺乏足夠的智謀與經驗。若無祖母的指教,他很難在親政後第三年,便一舉剷除這一把持朝政多年、勢力頗大的宗派集團,穩妥、徹底,不留後患。顯然,鰲拜集團存在時間愈長,對清朝的危害愈大,勢必積重難返;如果玄燁的治國方針受到阻撓,三藩之亂將更加曠日持久,康乾盛世的出現也會大大推遲了。

  對鰲拜集團的鬥爭過程中,孝莊、玄燁祖孫相互加深瞭解,感情更爲深厚。其間,玄燁表現出他那一年齡少有的膽略和傑出組織才能,使孝莊滿意而欣慰;另一方面,玄燁也從祖母身上學到很多東西,除去縝密的思想方法,堅決、果敢的作風外,對他印象最深的,是祖母對人處事寬厚豁達的態度。正是在祖母的影響下,他處置鰲拜及其黨羽時,運用寬嚴相濟,打擊面小,安撫、團結絕大多數朝臣的策略,收到人心安定、朝政穩固的效果。孝莊的言傳身教,使玄燁逐步具備了一代名君所應有的寬闊心胸與氣度,這不僅在此次鬥爭中顯示出來,在他其後的漫長統治歲月裏,無論是平息黨派之爭,處理二廢太子事件,或採取其它重要舉措,這種方針、策略依然被保留下來。足見孝莊的智慧、品德與作風,已經體現在孫兒身上,由他繼承併發揚光大了。

康熙剷除鰲拜的幕後推手是誰? 第3張

網絡配圖

  還需指出,孝莊指導玄燁寬大處理鰲拜集團,也是對當年兩黃旗大臣同心合力,擁立幼主(福臨)的回報,表明她爲保護幼孫,並從清朝的長遠統治計,不得不清除對她效忠多年的老臣時,仍舊手下留情。作爲最高統治集團的核心人物之一,這種做法尤爲難能可貴。

  不得不說,孝莊是一位有勇有謀的女人,她不僅用自己的身體爲孫子撐起了一片天,還爲他解除了心頭大患。幫助他坐穩皇位,使得社會安定團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