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元稹爲什麼沒辦法實現經國濟民的理想?原因是什麼

元稹爲什麼沒辦法實現經國濟民的理想?原因是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7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說起元稹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元稹是中唐時期的重要人物,他參與過這一時期的許多重要事件,例如牛李黨爭等,但元稹的政治品格以及他的私德都被後人所詬病。據歷史記載,元稹在十九歲就登明經科(並非是我們常說的進士及第,明經類似於課文填空,而進士類似於寫作文,後者難度較大,所以纔會有五十少進士,三十老明經的說法,但十五歲便可以登明經科,元稹也算是強聞博記了),之後便入朝爲官,最後官至宰相。

元稹早期少年得意,無私正直,有着經國濟民的理想,希望可以有所作爲,在一點可以在他的一些詩作中都可以看出,例如,元稹在《遣興十首》中寫道,人生負俊健,天意與光華,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來元稹的人生觀念。

元稹爲什麼沒辦法實現經國濟民的理想?原因是什麼

這一階段的元稹向皇上進言無數,例如,在《唐史》中記載,他曾向皇帝進言,請求皇上謹慎爲皇太子選擇老師,應當爲太子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加強對皇子的儒家教育,爲其灌輸仁政思想。而且,元稹還與豪強做鬥爭,他彈劾當時的邊疆大臣魚肉百姓,私加徵錢糧,以至於最後牽扯出皇親國戚也不畏懼。

而且早期的元稹還反對宦官,對一些跋扈的宦官進行懲處。在元和四年,宦官頭目吐突承璀奉詔討伐叛亂藩鎮,白居易、獨孤鬱、元稹等人先後上書,認爲宦官不得統領軍隊,導致憲宗把吐突承璀降爲了軍器使。吐突承璀懷恆在心,借轉牒事件(當時元稹先到驛館,居住在正廳,而宦官後到,要求元稹讓出正廳,元稹據理力爭,但奈何宦官人多勢衆,只能讓出正廳),貶了元稹,白居易等人紛紛上書,表示元稹冤屈,理應無罪,可皇帝不問是非曲直,一意孤行,偏袒宦官。

“《新唐書·仇士良傳》載:帝不直稹,斥其官。”

而且元稹在被貶之後,還沒有屈服,他雖然沒了權力,無法懲處那些違法亂紀的宦官,但他還有文采,可以寫詩來批判那些奸詐的宦官,例如元稹寫的《有鳥二十章》的第九和第十三首。元稹被貶的經歷還不止這些,元稹在憲宗一朝一直被貶,接近四十年不得重用。他得不到憲宗的認可,還被宦官以及守舊的官僚迫害,本應無罪卻變成有罪,其中的悲酸曲折不足爲外人道也。

元稹爲什麼沒辦法實現經國濟民的理想?原因是什麼 第2張

所以在後世,人們都比較讚賞元稹前期的作爲,認爲他正直,不畏強權但正是因爲這樣,大家纔會對後期的元稹如此失望。這主要集中在元稹的升遷問題上,後世一些人認爲元稹的升遷是因爲他和宦官勾結,以至於可以乍得高位,而且他在獲得高位後還和朋友反目,做出小人行徑,爲人所不齒。

“《新唐書》雲:稹之謫江陵,善監軍崔潭峻。長慶初,潭峻方親倖,以稹歌詞數十百篇奏御,帝大悅。”

這個崔潭峻就是元稹所結交的宦官,而元稹在此之後便升遷迅猛,後世人便推測元稹是依仗宦官而被帝寵幸。在中唐時期,宦官把持朝政的情況十分嚴重,得出這樣的結論也很正常,和宦官勾結的也不僅僅是元稹一個人,這是當時的政治風氣,而且客觀來說,元稹的升遷也不僅僅和宦官有關係。

在穆宗一朝,元稹多次升遷,一方面是因爲元稹自己本身有才幹,另一方面也是當時的政治格局決定的,當時的唐穆宗因爲宦官王守澄一派的擁護而登上了皇位,所以開始反攻清算,大肆打擊那些反對自己登基的吐突承璀等一派人員,而重用那些被吐突承璀打擊排擠的官員,其中便有李德裕、李紳、白居易、韓愈、元稹等人,而且元稹當時在外詩名遍天下,儼然是一個小李白,穆宗好文,自然不會放過這樣的一個才子了。而且元稹也積極響應穆宗,在《連昌宮詞》等一系列的策文中提出少動刀兵的政治方針,十分符合穆宗的口味,那麼得到重用也不出意外。

元稹爲什麼沒辦法實現經國濟民的理想?原因是什麼 第3張

而元稹另一個被人所詬病的是和自己的好友裴度反目。裴度是唐朝的中興之臣,他的地位很高,被人稱爲中唐郭子儀,國家二十年安危繫於他一人之上,也是因爲他的原因,導致元稹被後世風評不高。

據史料記載,白居易和元稹曾經支持過裴度,但當裴度身居高位之後,卻沒有拯救被貶的白居易和元稹,反而視而不見。而在長慶元年二月的科舉舞弊案件中,裴度的兒子重試失敗,元稹就是促成重試的重要人物之一,雖然最後唐穆宗還是特賜裴度的兒子及第,但裴度還是不能釋懷,與元稹結下了怨仇。

在長慶元年,裴度在外領兵征討,元稹在朝中爲穆宗出謀劃策,他們兩人都有機會當上宰相,可是裴度連上三封奏摺,彈劾元稹勾結宦官阻撓河北兵事。裴度手握重兵,穆宗不得不安撫他,只能選擇貶謫元稹,但對裴度也開始心生厭惡,沒有讓裴度當上宰相。(後人考證,可能是王播挑撥裴度彈劾元稹。)

“《舊唐書·元稹傳》載:上恩顧未衰,長慶二年,拜平章事。詔下之日,朝野無不輕笑之。”

元稹爲什麼沒辦法實現經國濟民的理想?原因是什麼 第4張

在長慶二年,元稹拜相,歷史上認爲元稹的拜相是因爲宦官的支持。這還是要追溯到裴度的身上,裴度是中興之臣,他彈劾的人在第二年當上了宰相,而且還沒有做出比裴度更大的成就,那他不就是一個佞臣嘛。(後世人大多這樣認爲,覺得裴度是忠臣,那和他敵對的便是佞臣,而且元稹也的確沒有太多政績,像極了一個僥倖得到相位的人。)

而在元稹拜相不足三個月之際,李逢吉勾結宦官誣陷元稹、裴度,導致兩人被罷相。之後,元稹便被下放到地方執政,但因爲他的品行問題而始終無法再有機會拜相,最後在大和五年,因病去世。

元稹究竟有沒有和宦官勾結,這沒人知道,但他的確是因爲宦官緣故,在早期被貶謫,在後期被人非議,致使自己無法完成自己的抱負,還要被後世人恥笑。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