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建文帝爲什麼要處死徐達幼子?原因是什麼

建文帝爲什麼要處死徐達幼子?原因是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建文帝的事情,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大明建文四年(1402年),一向溫文爾雅的建文帝在朝堂之上,當着滿朝文武的面親手殺掉了一員大臣。被殺之人名叫徐增壽,此人的父親正是大名鼎鼎的中山王徐達,而他也憑藉父蔭官至左都督。可就是這樣一位身世顯赫的“官二代”,卻惹得建文帝親手殺人,史載“手劍斬之殿廡下”。他究竟所犯何事,竟然令建文帝全然不顧體面和朝廷法度將其當場斬殺?要知道,建文帝小時候被大儒教導,並不是什麼性情殘暴的嗜殺暴君。但是從“建文四年”這個時間節點上,我們不難推測出當時的歷史背景。

建文帝爲什麼要處死徐達幼子?原因是什麼

明太祖朱元璋駕崩後,留下了一個君幼臣強的局面。建文帝登基後更是一改朱元璋建蕃拱衛皇帝的政策,決定撤蕃廢封,並且採取了雷厲風行的行動。年輕的建文帝所採取的這種方式,引起了藩王們的激烈反彈,燕王朱棣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位。他索性打出了“清君側,靖國難”的旗號,舉兵反抗朝廷。這場歷時4年的皇位爭奪戰,最終以燕王朱棣的勝利告終。需要注意的是,這場大規模的鬥爭,所決定的並不是朱棣、朱允炆叔侄倆的命運,其他的文臣武將如何站隊也是一個問題。

一般來說,建文帝作爲正統皇帝,追隨者和支持者自然更多。古人崇尚忠君報國,爲了皇帝而赴死也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但是人各有志,有人說“忠臣不事二主”,也有人說“良禽擇木而棲”,怎麼選擇還是要因人而異。在這場決定個人生死和家族榮譽的“站隊”行動中,徐達的幾個兒子就各自做出了不同的選擇。徐達一共有4個兒子,其中長子名叫徐輝祖,是建文帝的堅定擁護者。徐輝祖早在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便以嫡長子的身份承襲了魏國公的爵位。

建文帝爲什麼要處死徐達幼子?原因是什麼 第2張

在洪武年間,徐輝祖就在培養自己的軍事能力,先後前往山西、北平等地練兵,積累了一定的軍事指揮才能。靖難之役爆發後,徐輝祖被任命爲南軍主將,在白溝河之戰中成功掩護李景隆撤退。在此之後,他又率部在齊眉山大破燕軍,可謂是建文帝不可多得的良將。然而他的結局也很悲慘,燕王勝利後將其削爵並禁錮於家中。徐達次子應該算是三兄弟中最聰明的一個,他並不表態,誰打贏了跟誰混。徐達明明有4個兒子,爲什麼說是三兄弟呢?因爲第三個兒子徐膺緒夭折了。

徐增壽便是徐達的幼子,他的態度也很明確,選擇朱棣。作爲徐達的兒子,徐增壽在明朝升遷得非常快,是朝廷的重要人物。既然選擇了朱棣,徐增壽就成爲了“身在曹營心在漢”,只能在暗中與朱棣交流。而他的這一交流,就直接將朝廷的兵力部署以及軍事調動等核心機密通通告知給了朱棣。早在靖難之役尚未爆發之初,建文帝就察覺出了朱棣的動作,還曾就此詢問徐增壽。徐增壽卻回答道:“燕王先帝同氣,富貴已極,何故反?”他的這番話替朱棣爭取了起兵的準備時間。

建文帝爲什麼要處死徐達幼子?原因是什麼 第3張

等到朱棣起兵後,建文帝就一直懷疑徐增壽在搞小動作,但是還沒來得及去證實。等到燕軍打過長江之後,建文帝終於叫徐增壽來當庭對質,徐增壽卻說不出來。直到這時,建文帝終於相信他是燕王的臥底,於是便有了當場拔劍將他刺死的失態之舉。這樣一個原因,再加上徐增壽的身份,也的確令人唏噓不已。作爲徐達之子,建文帝不願意相信徐增壽會投靠反賊,這才使得燕軍在戰場上愈戰愈勇。朱棣奪取皇位後,追封徐增壽爲武陽侯,諡號“忠愍”,而這一結局也令人唏噓感慨。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