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探索明建文帝生死之謎 建文帝削藩的原因

探索明建文帝生死之謎 建文帝削藩的原因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8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建文帝生死之謎是古代十大謎案之一。建文帝四年,燕王朱棣已“清君側”之名發動靖難之役。朱允炆下令火燒皇宮,朱棣在宮中尋跡三天仍舊找不到建文帝的身影,只找到馬皇后和朱文奎的遺骸。侍衛們均不知朱允炆是生是死,找了一具殘骸說是建文帝的屍骨,屍骸被燒得根本已經辨不出性別,沒有辦法,朱棣只能下令將其下葬。

探索明建文帝生死之謎 建文帝削藩的原因

關於明建文帝生死之謎,民間大致有兩種說法,其一是建文帝下令火燒皇宮之後,自己與少數隨從祕道逃出,乘船前往寺廟做了和尚。而後的明成祖一直相信建文帝還在世,認爲他可能逃到海外,於是派鄭和下西洋,其目的之一便是尋找建文帝的下落。另有一種說法便是建文帝的的確確是葬身於火海,但是他爲什麼要下令縱火火燒皇宮,甚至要將自己燒死呢?這似乎說不通。歷史學家對明建文帝生死之謎討論得非常熱烈,但是各抒己見,並沒有統一的答案。

南京電廠退休工程師讓慶光帶着自己保存多年的家譜找到記者,力再證明自己是朱允炆的後代,他告訴記者建文帝當年沒有被燒死,而是逃到了別地並且改名爲讓鑾,而他自己就是建文帝的第十五代孫。然而明建文帝的生死之謎終究沒有確定的答案,因爲沒有存在足夠的證據斷定明建文帝的生死。

建文帝削藩的原因是什麼

建文帝削藩是明初的一件改變歷史的大事件,同時也是後來朱棣發動靖難之役的導火索,這場明朝皇室內部的權力鬥爭,最終導致建文帝下臺,不知所蹤,而朱棣卻登上皇位,成爲明朝最有作爲的皇帝之一。

探索明建文帝生死之謎 建文帝削藩的原因 第2張

建文帝削藩的原因是當時明太祖朱元璋去世後,由於朱元璋大肆誅殺功臣,導致民怨沸騰,政局不穩。而建文帝登基後的一個舉措便是改革吏治,用溫和的統治手段穩定政局,緩和矛盾,使得當時政壇上出現一股清流。但是面臨的一大問題,就是地方藩王勢力過大,尤其是駐守北平的燕王朱棣實力最強,阻礙了建文帝的改革計劃,於是建文帝在一幫謀臣的建議下開始削藩。

但是建文帝削藩的計劃並不成功,原因是當時建文帝剛剛登基,局勢不穩,削藩顯得操之過急,過於盲目,而且建文帝性格懦弱,根本沒有行軍打仗的經驗,身邊又只有一些只講仁義的儒生,這些人也根本不是軍事人才,建文帝不過是被這些人蠱惑下匆匆下令削藩,導致藩王與中央的關係徹底決裂,也給了以燕王爲首的藩王“靖難”的口實,而朱棣的膽識和實力,根本是建文帝所無法與之抗衡的,短短四年,朱棣就取得了靖難之役的勝利。順利登上了皇位,而建文帝也不知所蹤,他手下的那幫謀臣要麼被誅滅九族,要麼被迫自殺,建文帝的勢力被消滅殆盡,而朱棣卻在大封功臣,這場建文帝削藩最終以建文帝徹底失敗而告終。

建文帝究竟是誰

建文帝是誰?建文帝就是明朝第二個皇帝朱允炆。朱允炆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孫子,太子朱標的次子。原來建文帝朱允炆有個長兄,但是不幸的是長兄英年早逝。其父的原配逝世之後,朱允炆的母親才得以扶正。之後朱允炆被明太祖視爲嫡長孫。

探索明建文帝生死之謎 建文帝削藩的原因 第3張

一三九二年,皇太子朱標病逝,朱允炆被立爲皇長孫。朱允炆自小就熟讀詩書,跟隨在身邊的文人志士也都是懷着理想主義的人物。性情同其父親一般溫順,心胸大度,寬懷對人。朱元璋死後,朱允炆在南京即位,當時他只有二十一歲。而關於建文帝朱允炆的進一步詳細的情況已經沒有可信的資料。他在位時國內發展狀況也已經無從考證,因爲建文帝時期的檔案已經全部被毀。

建文帝朱允炆有三位心腹,他們分別是黃子澄、齊泰與方孝孺。這三位儒家師傅傾心輔佐建文帝從政。黃子澄在當時備受尊敬,於明太祖在位時就已經擔任過數職,現在被朱允炆封爲翰林學士。齊泰對經書大有研究,被建文帝封爲兵部尚書並參與國政。方孝孺是有名的思想家與文學家,不像其他幾位那樣那麼早進入官場,大器晚成能夠形容他的一生。

建文帝朱允炆最後的結局是撲朔迷離的。燕王起兵叛亂,那時南京城內皇宮大院大火瀰漫,而幾具燒焦的屍體已經無法辨認,有太監說是皇帝,皇后等人的遺骸。但建文帝最後到底是生是死沒有人知道。以上便是關於建文帝是誰的大致概述。

探究朱允炆到底是誰的兒子

朱允炆是朱元璋的太子朱標的二兒子,因爲太子朱標早逝,而朱標的長子早逝,所以朱元璋將朱允炆看做皇長孫,在朱元璋死後,朱允炆順利繼位,就是後來的建文帝。

探索明建文帝生死之謎 建文帝削藩的原因 第4張

歷史上關於朱標的記載可以說是乏善可陳,基本上就是作爲別人的配角存在,因爲朱標是作爲太子而沒有當上皇帝就死了,這樣的人在歷史上是很多隱晦的東西,一般不會記載太詳細,朱標在明朝歷史上基本上是一個被忽略的存在。縱觀朱標的一生,可以用英年早逝和太平富貴形容。朱標出生時朱元璋已經擁有一定的勢力了,所以朱標出生後基本沒有受過太大的苦難,可以說他一生的境遇比較太平的,而且因爲是朱元璋的長子,所以很受到朱元璋的器重。因此朱標從小就受到很好的儒家教育,可以說是在嚴格的儒家規範的範圍下長大的,因此朱標的溫文儒雅,寬容厚道與朱元璋的兇狠惡毒,大肆誅殺功臣有巨大的區別。

一般人認爲朱標的一生是非常幸福的,因爲他身爲太子,一出生天生富貴,衣食無憂,而且比起其他的皇室成員來說,朱標的經歷很太平。但是在這種平靜的歷史記述下,其實隱藏着多少內心的煎熬後人不得而知,朱標身在太子這個敏感的位置上,肯定有很多矛盾需要應付,而且他從小就被儒生嚴格的管束,能享受到多少常人的快樂,可想而知。

建文帝諡號什麼

在我國的封建社會,國家的最高統治者一般爲皇帝,皇帝名義上是擁有了最高集權者,也是萬衆所期待的明主。在一個皇帝百年之後,他將會獲得一個諡號。但在我國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之中,卻有一個特殊的皇帝,那便是明朝的建文帝。如果有人想知道建文帝的諡號,那麼將會得到一個讓人十分失望的答案,建文帝是沒有諡號的。那麼到底什麼叫做諡號?怎樣的人才能擁有諡號?爲什麼建文帝沒有諡號呢?

探索明建文帝生死之謎 建文帝削藩的原因 第5張

首先先解釋一下諡號的準確含義。諡號,是東南亞國家中具有一定重要地位的人逝去之後,根據他的生平作爲和性格喜好等因素給予的一個稱號,這個稱號一般代表了評價性,不論善惡。

根據諡號的定義可以看出,具有一定地位的人均是可以有諡號的,這些人中當然也包括皇帝,畢竟他是一國的主宰,很多事情都是以皇帝的意志爲轉移點的,皇帝的諡號不同一般人的,是必須由繼任君主所給予的,一般人是不可能給予皇帝諡號的。

那爲什麼建文帝沒有諡號?這的確是令人費解,也震驚了整個明朝。

第一、建文帝的諡號是由他的繼任者所授予的,建文帝是繼任者是永樂帝朱棣,永樂帝的帝位並不是建文帝所承認的,既然都不是建文帝默認的皇帝,永樂帝從主體資格上來說,其實是名不正言不順的。

第二、建文帝的諡號應該是在他死之後頒佈,但是永樂帝攻破京都之時,並沒有辦法確認建文帝已經仙去,既然無法確認生死,沒有諡號也是可以理解的。

建文帝朱允炆在位多少年

建文帝是大明王朝的第二位皇帝,他的身份極其特殊,正是因爲身份的特殊性,使得建文帝的帝位坐的並不穩當,登基後的建文帝不久便被改下了皇帝之位,那麼建文帝在位多少年?建文帝在位期間曾經有何建樹?建文帝爲何不能繼續在位呢?他究竟是因爲什麼原因而離開皇位的呢?

探索明建文帝生死之謎 建文帝削藩的原因 第6張

建文帝朱允炆繼位時間爲公元1398年6月,離開皇位時間是公元1402年7月。爲何用離開皇位而非退位或者薨逝呢?這與建文帝的親身經歷息息相關。

建文帝作爲第二位皇帝,他一改明太祖的嚴酷的理政治戰略,在國家政治上施行仁政,以儒家思想爲治政的主導思想,廢除了明太祖頒佈的過於嚴酷的刑罰七十有三條,並且減免了地方的稅賦,讓百姓們得以休養生息。但也是過於推崇儒家思想,建文帝在國家治理之上反而顯得有些停滯不前,猶豫不決。

正是建文帝的軟弱,導致了他的悲劇下場。建文帝成爲明朝第一位被藩王趕下臺的君王,堂堂的國軍之力量居然無法抵抗住小小地方藩王的散兵遊勇。一場大火後,建文帝生死未明,永樂帝朱棣登基居然不承認建文帝的存在,對外宣告是從明太祖處接任的皇位。

這也是爲什麼不能用薨逝或者退位形容建文帝,而只能用離開皇位來形容建文帝的原因。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