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朱棣順利登上皇帝之後 朱棣爲何沒有殺姚廣孝

朱棣順利登上皇帝之後 朱棣爲何沒有殺姚廣孝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5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真的瞭解朱棣和姚廣孝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姚廣孝,出生於長洲。父祖都是醫生,十四歲時,出家做和尚,就把名字改成道衍,字斯道,號獨庵,亦自號逃虛子。他從師父席應真那裏,學到了不少關於陰陽術數兵家等方面的知識。有一次前往嵩山時,遇見相士袁珙說他面目特異,將來是劉秉忠一類人物。劉是元代大名人,是忽必烈帳一最受寵的漢人,是元帝國的總設計師。聽得相士這麼說,姚廣孝當然很開心。也許正是這樣一句話,讓他心中那從未磨滅的建功立業的心動了。

洪武十五年(1382年),大腳馬皇后去世,朱元璋爲表示懷念,決定選拔有道高僧侍奉諸子,並輔弼諸王誦經祈福。姚廣孝的朋友,當時已出任僧錄司左善世的宗泐藉機推薦了他。姚廣孝到南京後見到燕王朱棣,言談頗爲投機。他答應要送給王爺一頂白帽子,“王”字加上個白帽子的隱語,着實讓朱棣就驚又喜。於是朱棣把姚廣孝帶回北平,讓他擔任慶壽寺主持,而事實上,出入燕王府,密談軍國大事,成爲朱棣的心腹軍師。

朱棣順利登上皇帝之後 朱棣爲何沒有殺姚廣孝

那位文弱的建文帝繼承王位,卻沒有能力繼承朱元璋的恐怖政策,畢竟太年輕,沒有政治經驗,政治根基還沒扎穩時,就過早地採納齊泰、黃子澄建議削藩,而且動作過大。大的讓皇帝的叔叔大爺們陷入了到要麼坐以待斃要麼造反的二難選擇。機會終於到了,姚廣孝積極動員朱棣起兵反叛,並且把精通相術的袁珙和金忠介紹給朱棣,朱棣祕密招募軍士,利用所住宮殿(原元朝皇宮)幽深的優勢,在宮內祕密製造兵器。姚廣孝爲防止泄密,特意把兵器場安置在地下,還養了一羣鴨鵝,用鴨鵝的叫聲掩蓋兵器鍛造聲。

1399年(建文元年)六月,燕王府護衛百戶倪諒告發朱棣謀反,朝廷下令逮捕燕王府官屬。都指揮張信暗中向朱棣報信,朱棣便決定立即起兵,並以誅殺齊泰、黃子澄爲名,號稱奉天靖難。姚廣孝則輔佐世子朱高熾留守北平。

同年十月,朱棣襲取大寧(今內蒙古寧城),南軍主帥李景隆趁機圍攻北平。姚廣孝指揮將士守衛城池,擊退南軍的進攻,又在夜間將士兵用繩子吊出城外,與朱棣的援軍內外夾攻,大破南軍。李景隆、平安相繼敗退。

1400年(建文二年),朱棣圍困濟南三個月,難以破城。姚廣孝讓人傳信給朱棣,道:“將士已經疲憊了,還是班師吧。”朱棣於是退回北平。後來,燕軍又在東昌(今山東聊城)戰敗,大將張玉戰死,朱棣再次退軍。

當時,朱棣本打算稍作休整,但在姚廣孝的極力勸諫下,繼續進軍,擊敗盛庸,攻破西水寨。後來,姚廣孝對朱棣道:“不要去攻打城池,應迅速直取京師。京師兵力單薄,一定能攻克。”朱棣採納他的建議,在淝水、靈璧連敗南軍,並渡江進入京師。

燕王起兵三年,與朝廷各有勝負,但沒有突破性進展,僅僅保住了北平、保定、永平三府而已。燕王和姚廣孝敏銳地意識到,長此下去,別說奪取朝廷政權,就是生死存亡都很難預料。在這危急的關頭,姚廣孝不愧爲一個出色的謀略家和軍事家,他在總結了三年的作戰得失後,提出了令人難以想象的奇謀,這就是:“毋下城邑,疾趨京師。京師單弱,勢必舉。”

朱棣順利登上皇帝之後 朱棣爲何沒有殺姚廣孝 第2張

這一奇謀的提出,燕王沒有想到,建文帝更沒有想到。誰敢出這樣的計謀啊?誰能想出這樣的神機妙算啊?燕王高興地說:“頻年用兵,何時已乎,要當臨江一決,不復返顧矣。”

建文三年十二月,朱棣率兵南下,遠襲京師。第二年五月,一路征戰,到達長江北岸。姚廣孝的這一謀略給了建文帝致命的一擊,建文帝把主力派往北方討滅燕軍,沒有部署足夠的兵力保衛京師,更沒有想到朱棣會以弱小的兵力遠來突襲。而燕王按照姚廣孝的謀略,甩掉了朝廷部署在北方的重兵,在其兵力薄弱的地帶穿插突進,竟然在短短四五個月中攻到長江北岸,與京師僅有一江之隔。至此,建文帝驚恐失措,無計可施,只得請求割地求和。燕王已穩操勝券,攻取京師只在旦夕,因而對建文帝的求和置之不理。六月,朱棣揮師自瓜州渡長江,建文帝派兵迎戰,均告失敗。燕軍兵臨城下,建文帝政權岌岌可危,谷王朱橞、大將李景隆等開城投降,京師遂告陷落。宮中火起,建文帝不知所終。燕王朱棣進入京師,終於奪取了明朝的政權,當了皇帝,他就是赫赫有名的明成祖,定年號爲永樂。

靖難成功了,朱棣榮登大寶,開啓了屬於他的王朝。幫朱棣打下江山後,姚廣孝又致力於幫朱棣建設江山。他制定大政方針,他親赴賑災一線,他輔佐太子朱高熾,他教導皇孫朱瞻基,他還參與了《永樂大典》的編修。他無疑是朱棣最得力的助手。

沒有姚廣孝,就沒有永樂盛世,朱棣對這位唯一的摯友,自然是論功行賞,給予高官厚祿。但是,姚廣孝不愛權、不愛才、也不好色,他拒絕了朱棣無數次的封賞,選擇清貧孤苦的生活,白天穿官服上朝,晚上換上僧服,吃齋唸佛,清心寡慾。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