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朱棣篡位登基之後 朱棣爲什麼連國號都沒有改

朱棣篡位登基之後 朱棣爲什麼連國號都沒有改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6.9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朱棣和國號,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自己“人須立志,志立則功就。天下古今之人,唯有無志而建功”。這是明太祖朱棣常常告誡的話,他認爲人首先必須樹立自己的志向,只有確立了目標才能夠達到豐功偉績。古往今來,沒有志向的人是無法建功立業的,而朱棣確實也用實際行動將他的警示之語貫徹落實。

相信熟悉歷史的朋友們都知道在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之間還夾雜着一個建文帝,在靖難之役後,建文帝下落不明。這時候還是燕王的朱棣才上位稱帝,稱明成祖。

但是歷朝歷代以來,凡是平戰登基者皆會樹立新政、改換國號,朱棣卻還是以“明”作爲國號,這究竟是爲什麼呢?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來解開這團迷雲吧!

太祖行令,藩王之亂

明太祖朱元璋即位之後,爲了避免出現爭奪皇位而兄弟相殘的情況。朱元璋按照中國傳統禮制冊封自己的嫡長子朱標爲太子。朱標爲人寬厚仁慈、友愛弟兄。因此,餘下的幾個兄弟也對其十分信服。

朱棣篡位登基之後 朱棣爲什麼連國號都沒有改

(明太祖朱元璋畫像)

但是,朱元璋又做了一個讓人震驚的舉動,將兒孫分封到各地做藩王,重塑了之前西漢早年的老路。朱元璋認爲這樣可以使其它子弟遠離權力中心,避免對太子朱標的地位產生威脅。

可這樣一來,地方割據勢力越發強大,同時也刺激了各藩王對權力的渴望。特別是燕王朱棣,功績卓著,才華絕倫,是各藩王中地位最爲尊貴的一個。藩王勢力的不斷膨脹,也對中央政權構成一定的威脅。

建文新政,靖難之役

在太子朱標早逝後,朱元璋將皇位傳給了朱標之子朱允炆。這令各地的藩王氣憤不已,因爲歷朝歷代一般都是遵循父子、兄弟相傳皇位或爵位的,越過兒子、兄弟直接隔代傳位給孫子這種情況還是聞所未聞。

朱棣篡位登基之後 朱棣爲什麼連國號都沒有改 第2張

(太子朱標畫像)

加之,建文帝上臺之後,和親信大臣採取了一系列削藩措施。接連廢除周、齊、湘、代、岷五萬,使藩王的權力大大減弱,而且直接貶黜和殘殺的冷酷手段,各藩王也算是建文帝的骨肉至親,建文帝毫無情面的行爲徹底激起了各地藩王的怒火。

在建文帝以邊防爲由,調走燕王護衛精兵,在北京一帶部署兵力,企圖削除燕王時遭到燕王朱棣的反攻,燕王以“幼帝純良,遭奸臣矇騙,作爲臣子,理應爲皇帝鋤奸懲惡爲名”帶領燕軍揮師南下,勢如破竹,歷史上稱爲“靖難之役”。由於建文帝初登帝位,手段閱歷都不如他的叔叔朱棣,導致連環兵敗。朱棣則找準時機、靈活運用兵法。幾次大戰之後,朱棣順利攻下帝都,建文帝也下落不明。

朱棣篡位登基之後 朱棣爲什麼連國號都沒有改 第3張

(建文帝 朱允炆畫像)

國不可一日無君,當時勢力最強勁的燕王朱棣爲了國家安定,“無奈”登上皇位,是爲明成祖。

新帝初登、民心不穩

由於朱棣通過“靖難之役”攻下皇城,登基爲帝,再加上建文帝下落不明,難免爲朱棣冠上謀反之名。朱棣登基之時,朝中有很多追隨建文帝的忠臣不服氣、還有同爲藩王的其它兄弟也虎視眈眈。

朱棣爲了迅速恢復戰後蕭條的經濟,一不做二不休地斬除了建文帝的餘下黨羽。但這一行爲雖然能在朝廷諸王百官中形成震懾。但也在百姓們心中留下殘暴、無情的名聲,使老百姓們更確定了朱棣是篡位而立的。

朱棣篡位登基之後 朱棣爲什麼連國號都沒有改 第4張

(靖難之役)

爲端朝綱,成祖正名

爲了堵住天下的悠悠衆口,也爲了讓自己的皇位能夠做得穩當體面。朱棣上位之後並沒有像其它的先輩一樣改掉國號,建立新的王朝。而是沿用了大明的朝代名稱,這樣一來從名義上就不算是篡位謀反之舉。

因爲朱棣原本就是朱元璋的親生兒子,是皇家的直系血緣,與朱標只不過是嫡庶之分,所以由他來繼承皇位,從禮法上來說也並無不妥。但一旦朱棣要是改變國號,便坐實了他謀反之名。

朱棣篡位登基之後 朱棣爲什麼連國號都沒有改 第5張

(明成祖 朱棣畫像)

朱棣生性聰慧謹慎,自然明白這個道理。況且,他自己本來就覺得這個皇位就是應該由他們兄弟幾個來繼承的,太子朱標已死,兄弟中最優秀的他順理成章應該成爲下一任帝王,而非讓小一輩的朱允炆繼承,所以他的行爲並不算是篡位謀反,而是糾正禮制。

爲了使自己繼承太祖帝位的身份更加名正言順。他對外宣稱,自己的母親是馬皇后。從而以嫡子身份繼承皇位更是理所應當。通過繼承明朝朝代明朝、改生母變嫡子這兩個手段。在曆法史書之上奠定了他的正統繼承地位。

朱棣篡位登基之後 朱棣爲什麼連國號都沒有改 第6張

(朱棣登基百官圖)

而且,自古皇帝以仁孝出名,朱棣作爲朱元璋衆多子嗣當中極爲優秀的一個,自然也得到了朱元璋一直以來的關心和愛護,雖然將他分封到地方,但是也給了他極大的特權。朱棣本就是孝子,太祖雖然未能跨越禮制給予他太子之位,但對他的疼愛是不可忽視的。

因此,憑着太祖一直以來的疼愛,朱棣更加不可能一把推翻自己的皇帝老爹辛苦打下的江山,自立新朝。但是他又隱隱置氣,朱元璋將皇位傳給了朱允炆。所以,在他上臺之後,頒佈了一系列條令,推翻了朱允炆在任期間的政策,也是想向自己的父親證明當初他的選擇朱允炆的決定是錯誤的,自己纔是最有資格繼承皇位的人。

朱棣篡位登基之後 朱棣爲什麼連國號都沒有改 第7張

朱棣在位期間還一直派人尋找建文帝的下落,表面上是擔心建文帝的安危;實際的目的放到現世來看簡單明瞭,無疑是怕建文帝還活着,一旦他回來,自己就無法名正言順地繼續當大明的皇帝。所以,如果真的找到了建文帝,朱棣會做出何種舉動也未可知。

但終究通過這一系列措施,使朝廷百官和天下百姓無法從他的出身和登基原始上再做文章,也使明成祖朱棣開始了他的雄偉霸業。

勵精圖治、創大明盛世

平息了篡位風波之後,明成祖朱棣終於開始展示他作爲帝王的才幹。同樣都是削藩,建文帝是趕盡殺絕,而朱棣確實採用迂迴的策略,先是恢復了諸王的王爵地位,還給予他們極大的封賞。在民間獲得了友愛兄弟,重視血緣的稱讚。

但在私底下又時刻監視各藩王的一舉一動,削奪藩王的護衛,將藩王遷於內地以便更好地將藩王的權力掌控在中央之下。

朱棣篡位登基之後 朱棣爲什麼連國號都沒有改 第8張

(明朝盛世)

還通過設置內閣和加強法制建設,提高了行政效率和刑律完整。並且爲了避免出現冤案的出現,謹慎用刑,創立了熱審,避免罪犯在獄中受虐而死。使得明代恤刑制度的進一步發展,明代的法制體系也歸於完備。

一改當初建文帝在位時期,政權複雜凌亂,政務繁多且拖延,法制屢遭破壞的局面。讓朝廷和百姓看到,大明的江山並沒有被攪得一團糟,反而在朱棣的帶領下走得越來越好。

朱棣作爲一個馬背上長大的王子,征戰謀略的能力卓著。他加強了國家的北部邊防,還形成了以京都精軍爲後盾的防禦邊防格局。

朱棣篡位登基之後 朱棣爲什麼連國號都沒有改 第9張

(朱棣征戰)

而且朱棣即位之後,幾乎一半的時間都在各地征戰。先是爲了清除元朝舊勢力,遠赴蒙古,大破蒙古各部,使明朝外圍得到安寧,也讓明朝的國威得以樹立。此外面對沿海地區倭寇不斷的情境,朱棣派大將負責遼東防務,大戰之後清除倭寇,使得沿海人民能夠安穩的生活。最後,朱棣也是因爲在五戰蒙古身患重病、衰竭而亡。他的一生並沒有享受過多少悠閒奢靡的生活,而是爲明朝邊境的安寧征戰不停。這樣的帝王怎麼讓他人再忍心渡口他篡位謀權。

在經濟和文化方面,朱棣也極有建樹。他非常注重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認爲經濟發展是社會之本,於是他鼓勵農耕,減少賦稅,大大提升了社會的生產力。並且還通過對饑荒之地賑災、實行遷民寬鄉的制度保證了農民的生產生活,達成了“賦入盈羨”的成就。在此期間,明朝的稅收猛漲,遠超之前兩任帝王的總和。百姓們生活富裕,對朱棣更加讚不絕口。

朱棣篡位登基之後 朱棣爲什麼連國號都沒有改 第10張

(永樂大典)

在文化建設上,他廣集天下名書,請名士和朝廷文官分類編輯成冊。歷經多時,終於編撰出傳世名著《文獻大成》。此後又經歷不斷修改完善,囊括了史、子、集、百家等多個領域的知識,正式成書後,定名《永樂大典》爲推動明朝乃至後世的文獻研究提供了強有力的幫助。

此外,他派遣宦官鄭和七下西洋,宣揚國威,高舉明朝旗幟,頌揚明成祖嚴守道德、與鄰友好的美名,讓其它國家都能被明朝的國威震懾,紛紛來朝進貢。奠定明朝大國之威望。

於是,在明成祖的勵精圖治之下,大明國力強盛,經濟繁榮、人民生活安定富足、邊防鞏固,歷史上將這一階段稱爲“永樂盛世”

明成祖朱棣一生的功績,以及他給明朝創造出的一系列輝煌歷史,都讓衆人閉上了嘴巴,甘願成爲朱棣的臣民。而朱棣也證明了他的上位並不是覆滅了大明王朝。大明王朝猶在,只不過他的統治者從一個懵懂小兒換成了一代明君。

結語:

每個朝代的帝王權力交替都會引起巨大的風波,面對最高權力的誘惑,這是無法避免的事情。以明朝爲例,太祖破例立孫子輩的朱允炆爲帝,加上新帝莽撞,他的下臺早就是歷史註定的結果。

朱棣作爲朱元璋的第四子,繼承皇位本就是名正言順的事情,並不存在所謂的篡位謀反。甚至比起朱允炆來說,他更有資格繼承皇位。所以說,既然是血緣直系的繼承,不是異姓王的突擊,改國號本就是多此一舉。

倘若真改了國號纔是坐實了不孝不忠的罪名。朱棣生爲朱元璋的子嗣,皇室血統純正,在繼承父親的偉業之後,也一直爲國家的興旺而肝腦塗地。建立了大明史上最爲強盛的“永樂盛世”。得到了世代的崇拜和敬仰。

從他的一生功績可以看出,他是真心地爲這個國家而付出,而維護父輩打下地基業而努力。所以,他並不需要改國號建立他一人的功業,因爲他自始至終都認爲自己是大明人,即使是通過戰爭才登上皇位也不算是謀反,而是獲得自己本應該就擁有的位置。

所以,超越時代之後,我們應該以更加客觀的視角來看待朱棣的繼承風波,因爲從血緣或是後世的治國成就來說,他都是大明的功臣。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