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泉州歷史上最後一位狀元——吳魯,他的一生是怎樣的?

泉州歷史上最後一位狀元——吳魯,他的一生是怎樣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吳魯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在晉江池店錢頭村有一座“五開間”的紅磚大厝,大厝廳堂屋檐下懸掛一方紅色木匾,上書“狀元第”三個鎦金大字,兩旁木柱上刻有一副楹聯“瑞騰天馬峯前至,人躡金鰲頂上來”。門後檐下懸掛“紫薇高照”四字,下廳堂的房柱上又是一副對聯“富貴無常處世勿忘貧賤,聖賢可學立身謹記讀書”。這座古建築便是“書法精絕,名噪都下”科舉時代福建最後一位狀元吳魯的故宅。

吳魯(公元1845年-1912年),字肅堂,號且園,晚號老遲,又號白華庵主(因普陀山有白華庵,吳魯曾避暑其間)。泉州晉江池店錢頭村人。

清光緒十六年(公元1890年)狀元,歷經清道光25年至民國元年,官至吉林提學使。系著名的書法家、詩人。擅書法,工小楷,其早期的書體以顏、歐體爲基,筆法較爲剛勁利落,後期的中大楷則參入趙孟類筆意,體勢變得秀整華滋,爲士林所珍視。

泉州歷史上最後一位狀元——吳魯,他的一生是怎樣的?

吳魯從小聰穎過人,5歲就開始近先生讀書。清同治12年(公元1873年)登拔萃科,入國子監。次年授刑部七品京官,任滿升刑部主事,充秋審處總辦。光緒十二年(公元1886年)考軍機章京。吳魯清廉自律,以詩文聞。由於其文章翰墨,均爲一時之選,以致候考舉子競相臨時仿書“吳體”,希圖春闈會試,主考官閱卷予以關照,名次擢前。

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年),吳魯應順天鄉試中舉,光緒十六年(公元1890年)庚寅科,以一甲第一,奪魁狀元.據說吳魯殿試時,軍機大臣孫毓汶爲讀卷大臣(八人之一),曾對吳氏奇賞有加。得吳卷,識其筆跡,便欲將其卷置之第一進呈御覽(由讀卷官及監試諸人取前十卷由下累至上層進呈,居上一卷者必爲皇帝欽點爲狀元,依序爲榜眼、探花及二甲七名),而江西人文廷式亦應殿試,其座師亦居顯要,同在讀卷官之列,得文卷亦必欲置之第一。兩人相持不讓,一侍郎提議將兩卷評閱,由多數人定奪。比較兩卷時(內容已忽略不論),有一人指出文廷式卷有用刀痕跡(殿試卷紙極厚,寫錯處可以刀刮削),爲白璧微瑕,宜屈居第二。衆人附和,吳魯遂高中狀元。其後授翰林院修撰,歷任陝西典試(主考),安徽、雲南督學,雲南主考,吉林提學使。因興學育才卓著成效,升爲資政大夫。

泉州歷史上最後一位狀元——吳魯,他的一生是怎樣的? 第2張

科舉制度廢除後,吳魯曾於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奉派赴日考察,旋即出任吉林第一任提學使,努力推行新政,提倡教育,創辦新學,主張“戰地不如戰人”,努力爲國家培育人才,親自編寫講義,兼訓兵學,躬歷各校,登堂演講,走遍東北各地,併爲首捐廉助學。沒多久,小學、師範、法政、女校、中學各種學堂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建立,由是學風爲之一振。

吳魯所處時代爲辛亥革命前的清末動盪年代。庚子之變,八國聯軍攻陷北京,而後慈禧太后逃城而去。吳魯困居孤城,滿懷悲愁之恨,只能借詩抒發自己的心懷,他寫就了膾炙人口的《百哀詩》。《百哀詩》上、下兩卷,共155首。詠發的是八國聯軍攻掠津京,慈禧太后挾帝西奔,京城一派混亂,人民備受凌虐的悲慘情狀,謳歌百姓奮力抵抗的精神。史學家認爲他的百哀詩》堪稱庚子信史。

吳魯對腐敗的清廷在民窮財盡、國家將亡之際,猶不思振作深感悲憤。他爲官前後40年,皆未能補得實缺,縱有滿腔報國之情,亦難以付諸實施,終只得謝仕,於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辭職返鄉。歸隱後第二年(公元1912年)他病逝於鼓浪嶼菽莊花園。他著有《蒙學初編》《兵學經學史學講義》《教育宗旨》《國恤恭紀》《讀王文成經濟集書後》《使雍皖學滇學西征東遊諸日記》《正氣研齋類稿》《正氣研齋遺詩》《百哀詩》《紙談》等。

泉州歷史上最後一位狀元——吳魯,他的一生是怎樣的? 第3張

吳魯擅長書法,他的楷書出歐、顏而入虞、趙,直逼晉唐,深得古人用筆之意,民間以得到他片紙隻字爲幸。在他未中狀元前,吳魯書法在人文薈萃的北京城就很聞名,御史江春霖稱其“書法精絕,名噪都下”。其行書端莊典雅,清麗脫俗,氣韻清新。大楷兼有麻姑仙壇風範,尤擅擘窠大字,筆力雄健,有顏魯公遺風。小楷端穩妍美、靜穆靈動,個人風格鮮明,自成一格。吳魯一生留下書法作品及家書極多,但多數流落。晉江博物館徵集文物時,就收藏到吳魯尚未刊行的手稿《國朝先正事略》四冊(八卷)、《蒙學初編》二冊;吳魯遺墨手稿4張,家書30封及其書法作品52張;吳魯讀書手札20篇,策答15份等等大都是他的後裔從民間收集而來的。

泉州歷史上最後一位狀元——吳魯,他的一生是怎樣的? 第4張

吳魯擅書法,也好收藏,在古書畫鑑賞方面也頗有造詣。如他在《跋劉漫卿同年所藏畫》鑑定:“觀此幅題款小字,與鬆雪筆意相去甚遠,印章亦乏雅趣,當非鬆雪手筆……在《跋東坡先生真跡》題鑑:“今觀此帖,肥不剩肉,瘦不露骨,端莊流麗,剛健婀娜,兼而有之,碻是坡公手墨,請以先生之詩,題先生此帖之後。”他家裏有一批字畫、竹簡等文物,尤其以他在安徽購到的一方岳飛、文天祥、謝枋得用過的端硯最爲珍貴。他在《正氣研齋文稿》中敘:“餘家藏正氣硯,爲嶽忠武故物,背鐫忠武‘持堅守白,不磷不緇’八字,旁鐫文信國之跋,上鐫謝疊山先生之記。三公皆宋室孤忠,得乾坤之正氣者也……”吳魯視這方“正氣硯”爲寶,珍藏這方“正氣硯”多年。他逝世後,這方硯交由其後代保存,並將其書齋取名“守硯庵”。吳氏後人也將它完好保存了五代七十二年之久,可惜近代遺失。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