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元載曾深受代宗重用,後來爲什麼被賜死了?

元載曾深受代宗重用,後來爲什麼被賜死了?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8.1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元載的故事,今天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從唐玄宗的天寶年間開始,大唐皇帝就開始重用所謂的“奸臣”,直到大唐帝國滅亡,這種習慣一直也沒有改變。

唐玄宗時代,李林甫、楊國忠、安祿山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奸臣。

唐肅宗時代,皇帝一直是信任李輔國、魚朝恩這兩個死太監。

唐代宗上位後,開始信任程元振、魚朝恩、後來信任元載,都是標準的大奸臣。

至於後來的大唐帝國,權力核心就是由四個大太監控制着。他們就是傳說中的四貴,其他人再牛,也在他們的陰影下存在。

我們現在的問題是,皇帝爲什麼總是信任奸臣呢?

元載曾深受代宗重用,後來爲什麼被賜死了?

在傳統史書中,千篇一律的回答,自然是皇帝糊塗,所以纔信任奸臣。其實呢,皇帝信任奸臣,通常都是精心計算後的結果。

總的來說,社會資源就好像一塊大蛋糕。哪個人(羣體、集團)也想分到最大、最好的一塊。當然了,大家都是文明人,所以在這個過程中,都是各說各的理,而不是簡單的比誰的拳頭大。

地方藩鎮自然也想把最多的資源控制在自己手裏,只是因爲他們喪失了話語權,我們總感覺他們這樣做,就是不顧國家民族利益的玩割據。其實呢,他們在追求相關利益時,也是開口閉口國家人民的根本利益。

最簡單而言,民國曆史資料保存的相對完整,所以只要我們各種割據勢力對抗中央政府的言論、理論,自然就會知道,他們在這樣做的時候,都是爲了國家人民,絕不是爲了自己。恰恰相反,中央政府一心削藩,纔是爲了滿足少數人邪惡的慾望。當然了,在這種言論中,我們難免會感覺,如果中央政府削藩成功了,國家人民的根本利益就無法保障了!

中央政府自然也想把最多的資源控制在自己手裏,只是因爲他們喪失了話語權,所以我們難免會覺得,他們這樣做,就是傳說中的橫徵暴斂,就是爲了自己過腐敗的生活。

其實呢,中央政府在這樣做的時候,肯定也是開口閉口的爲了國家人民的根本利益。比如,爲了削藩、爲了平叛、爲了對抗外敵,我們只能讓老百姓再勒緊褲腰帶過幾年苦日子,總而言之,大家對此千萬不要有抵抗情緒,因爲我們現在苦一點,等中央政府政令統一了、等國家穩定了、消除了外患,大家就可以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了。

對於他們這種言論,只要中央政府不能強有力的控制話語權,普通老百姓肯定會告訴他們,你們少扯淡吧!更會用實際行動表達自己的不滿。

所以,大明帝國面對滿清入侵,不能阻止遍地農民起義;民國時代面對小日本蠶食鯨吞,不能阻止遍地農民起義。

元載曾深受代宗重用,後來爲什麼被賜死了? 第2張

奸臣在這種資源爭奪戰中,他是最大限度的站在皇帝一邊,然後在此基礎上讓自己獲得最多的利益。

忠臣之所以是忠臣,顯然是因爲他總有意無意的站在皇帝的對立面,總而言之,他們勸說皇帝的話,通常都是這樣的。那就是皇帝應該少收稅、甚至應該不收稅,還應該給老百姓多發補貼;再總而言之,皇帝應該以德服人!

而奸臣呢?做事顯然與此相反,他們會想方設法的爲政府弄來更多的賦稅;而且在管理上,他們從來不相信什麼以德服人,而是相信苛刻的管理制度。

沒有當老闆(皇帝)的時候,誰也容易認同忠臣的理論。但是真的當了老闆(皇帝),誰也更容易認同奸臣的理論。事實上,安史之亂之後,人一旦坐在皇帝的位置上,就容易有昏君的傾向,主要原因就在這裏。

這就好像,你是老闆,一個經理人天天就是告訴你應該給工人多發獎金、給工人多放假、給工人更好的工作條件、讓工人在沒有壓力中工作,並且告訴你這樣才能把公司管理好。

另一個總經理則是天天告訴你如何給工人制造最多的壓力,而且如何控制他們無法偷懶、並且用最小的成本讓他們幹最多的活。並且告訴你,只要這樣,才能把公司管理好。

你會認同哪種理論呢?

總的來說,皇帝的身份和老闆一樣,軍政長官就如同各級經理人一樣。至少他們的利害關係大致是一樣的。

當然了,老闆通常不會當惡人的,所以惡人永遠由前面的經理人來出任。

元載就是這樣一個經理人,他永遠在前排當惡人。因爲這是涉及切割蛋糕事,他總會得罪很多人,因爲你動了誰的蛋糕,誰也想操你大祖宗。關鍵是,他手裏握着切蛋糕的刀,永遠會把最甜美的那份奶油揩走;人們更會想罵他祖宗了。

皇帝既然不想當惡人,就得裝出一副老年癡呆的樣子,或是裝出一副甩手掌櫃的樣子。總而言之,所有的一切,都是坐在前臺的那個執政官弄出來的;換而言之,這個執政官一直是揹着皇帝這樣乾的,如果皇帝知道他這樣胡折騰,肯定會管他的。

問題是,你真的向皇帝告這個執政官的狀,皇帝第一個想收拾的人就是你!因爲你這樣做,皇帝應該怎麼做呢?

你天天向皇帝告狀,是不是想讓大家知道,這個執政官的所作所爲,其實就是皇帝背後強有力支持的結果啊!你這樣做,不是明着逼皇帝當惡人嗎?

爲了避免當惡人,唐代宗想出一個天才的方法,那就是以後任何上奏的內容,先讓元載看後,再拿給他看。這樣一來,任何對元載不利的奏章,肯定無法無法送到皇帝的案頭了。關鍵是,敢寫這種奏章的人,肯定會受到元載的打擊。

元載專權,恐奏事者攻訐其私,乃請:“百官凡論事,皆先白長官,長官白宰相,然後奏聞。”仍以上旨諭百官曰:“比日諸司奏事煩多,所言多讒毀,故委長官、宰相先定其可否。”

看到皇帝這樣做,人們都驚呆了。於是顏真卿就對此提出強烈的批評,因爲這樣下去,您會讓元載徹底矇蔽雙眼,想當年李林甫也不敢這樣玩啊。

想當年,李林甫害怕對自己不利的言論傳到皇帝耳朵,還得恐嚇言官才能實現,現在元載連這種事都不用幹了。因爲您能看到的奏章,都是元載挑選過的。總而言之,您一定不知道,元載揹着您幹了多少禍國殃民的事吧。再總而言之,這樣玩下去,大唐江山可要完了。

刑部尚書顏真卿上疏,以爲:“……天下之士從此鉗口結舌,陛下見無復言者,以爲天下無事可論,是林甫復起於今日也!昔林甫雖擅權,羣臣有不諮宰相輒奏事者,則託以他事陰中傷之,猶不敢明令百司奏事皆先白宰相也。陛下儻不早寤,漸成孤立,後雖悔之,亦無及矣!”

結果呢?皇帝把顏真卿調離了中央政府。因爲在皇帝看來,就你倚老賣的多事!

載聞而恨之,奏真卿誹謗;乙未,貶峽州別駕。

當然了,在整個過程中,皇帝還是一副老年癡呆樣。因爲據說,皇帝想出這種天才的方法,是受元載矇蔽的;當然了,皇帝打擊慷慨直言的顏真卿,也是元載矇蔽皇帝的結果。

問題是,你是皇帝,會任由奸臣這樣矇蔽嗎?肯定是不會的,因爲你腦袋沒有讓驢踢過。問題是,唐代宗腦袋就讓驢踢過?

其實呢,從唐代宗與元載的關係,我們大約可以看出來,皇帝與奸臣的真正關係是什麼了。奸臣在許多時候,就是皇帝的替身。

但元載的結局顯然不是很好。因爲他後來被代宗皇帝清理出局了。

奸臣之所以會被皇帝殺掉。通常是因爲兩個原因。

一個原因是卸磨殺驢,畢竟皇帝一直重用某個奸臣,多少好說不好聽。所以在適當的時候,皇帝需要拿奸臣的人頭刷刷自己的人氣。

另一個原因,就是奸臣一言一行可以左右大局,一言一行沒有人敢不服從,難免會有點認不清自己的。皇帝需要一個永遠馴服的、無條件服從自己的前排經理人。總而言之,不管你在外面權勢有多大,也不管皇帝對你多好,你面對皇帝,也永遠得有一種誠惶誠恐的感覺,你需要時刻捕捉皇帝的喜怒哀樂,並且做了明確的、正確的反應。否則,皇帝難免會感覺你越界了。

從某種意義上,元載、魚朝恩都是大唐急速變革時,皇帝需要讓他們出來鎮場子的惡人。

而當他們的歷史任務完成後,就需要淘汰出局了。

以後,帝國的類似的惡事,通常就開始制度化了;換而言之,邪惡化身的宦官,控制決策、禁軍、經濟權力已得到了制度的保證,在這種背景下,根本不用什麼著名的大奸臣,各種看似倒行逆施的事,也都能貫徹下去。

唐代宗上位後,真正困擾大唐帝國的問題,並不是所謂的安史餘孽,至少唐代宗是如此認爲的。

所以平定了安史之亂後的十多年時間裏,被皇帝砍來砍去的,都是砍那些安史之亂中的大功臣。在此過程中,來瑱死於非命了,僕固懷恩、李光弼無法善終了;郭子儀能過關,是因爲郭子儀一代太極高手,與皇帝暗戰不斷,卻始終是鬥而不破。

唐代宗之所以這樣做,大約是因爲唐代宗知道,真正困擾帝國的問題,絕不是河北藩鎮,只要中央政府能把自己勢力範圍內的軍權、財權控制好了,平定河北叛亂並沒有什麼難度;反過來說,如果中央政府不能把自己勢力範圍內的軍權、財權控制好,一味急於削平河北的藩鎮,無非是扳倒葫蘆起了瓢罷了。

帝國中央政府與河北藩鎮的穩定關係,在安史之亂結束後十多年,因爲一件事打破了。

話說,安史之亂結束十多年後,魏博節度使田承嗣竟然率軍把昭義軍區兼併了,這種事,嚴格意義上就是觸犯天條的事,因爲這是大唐帝國中央政府的底線所在,事實上,藩鎮割據一直不能真正威脅大唐帝國的統治,就是因爲沒有藩鎮敢隨便越過這條線,所以藩鎮割據一百年,也沒有一個藩鎮大佬能統治者一個省的地區,河朔三鎮牛了半天,也是三四個、甚至四五個大佬共同控制一個河北省。

看到魏博田承嗣敢越過這條底線,唐代宗自然不敢掉以輕心,於是中央政府與河北藩鎮的戰爭,在安史之亂結束後,再拉開了序幕。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