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晉文公爲何不學齊桓公回國繼位,而是選擇繼續流亡?

晉文公爲何不學齊桓公回國繼位,而是選擇繼續流亡?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晉文公的故事大家喜歡嗎?今天小編就爲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說起春秋五霸,沒有幾個中國人不熟悉的,春秋五霸之中,前兩個霸主歷來都被相提並論,歷來都是英雄豪傑效仿的榜樣,譬如三國孫權在很早的時候就對魯肅說,想成就桓文之功,然後輔佐漢朝皇帝。這裏的桓文之功,桓指的是齊桓公,文指的是晉文公。

不過,孫權的這點夢想沒有實現,因爲魯肅很直接的告訴孫權: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誅除。順便給他提出一個塌下策,也就是劃江而治、二分天下的計劃。

晉文公爲何不學齊桓公回國繼位,而是選擇繼續流亡?

言歸正傳,還是回到春秋時代,之所以桓文兩人能夠相提並論,歪史認爲,他們有很多的相似之處。都是因爲國內國君的猜忌而流亡外國,都是在外國的協助之下取得國君之位。在位期間都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幟,成功的建立了自己的霸業。

拋開這一系列的相似,他們還有一個不一樣的地方,那就是,兩人在流亡的時間,在有機會稱爲國君之後,他們的處理方式大相徑庭,齊桓公選擇爭分奪秒的回國繼位,而晉文公沒有第一時間回國,選擇了繼續流亡。

在對裏克的使者這樣回答:“先君在世的時候,我違命出逃;去世後我也沒有盡孝,那還有臉回去當國君呢?”

對晉國局勢不清楚

流亡在翟國的重耳接到裏克的邀請,這一年是公元前651年,他已經流亡在外5年,這五年之中,因爲晉獻公的運作,朝堂力量發生了很多的改變,流亡在外的重耳不清楚晉國內部的力量,這個時候貿然回國,一向謹慎的他沒有冒險的魄力。

公元前656年,晉獻公逼死申生;夷吾、重耳兩人流亡樑國、翟國。晉國自從曲沃代翼以後,兩任國君連續剪除公室,公室力量大減,卿大伕力量上升。這時候的重耳壓根沒有自己的力量,回國的可能和他的兩個弟弟一樣的結果。

所以出於慎重起見,重耳放棄了君位。

晉文公爲何不學齊桓公回國繼位,而是選擇繼續流亡? 第2張

對裏克態度不信任

因爲申生早就被立爲太子,因此在卿大夫當中有了一大批的支持者。這其中,裏克就是申生的忠實支持者,多次維護太子,但是依然未能勸阻一意孤行的晉獻公。眼睜睜的看到申生被逼死。

這件事情刺激了裏克,早就視申生爲主的裏克對驪姬等人充滿仇視,所以等獻公一死,和荀息商量迎立重耳,但是被訊息拒絕,結果裏克接連弒殺而二君,逼死荀息。這時候他需要和人商量了,直接派人迎接重耳。

面對一個接連弒殺兩個國君的大臣,任誰都沒有膽子大剌剌的過去繼位吧。除非不要命的傢伙,重耳這時候的辦法是正常的反應。畢竟,萬一裏克迎接回去還是不太滿意,又一刀剁了呢。

缺乏有力的外援

齊桓公繼位時候,當時待在莒國,雖然這個是一個小國家,但是顧棟高《春秋大事表》敘述:“莒雖小國,東夷之雄者也。其爲患不減於荊(楚)、吳”。說明他們是有一定實力的,這是一方面,他們收留了小白,在他回國的時候給了非常大的支持。

齊國宗室並沒有被削弱,依然擁有強大的力量。公孫無知之亂的時候,作爲齊僖公的兒子,作爲公子是有很高的號召力量的,他們不需要擔心權臣圖謀不軌。

而晉國呢,無論國政還是軍事,都是依靠卿大夫,經歷數代晉侯的治理,晉國已經成爲一個超級大國存在,身邊的無論樑國還是翟國都是特別小的國家,沒有辦法給晉文公或者晉惠公支持,這就使得晉文公也不敢冒險,畢竟他的力量有限。

晉文公爲何不學齊桓公回國繼位,而是選擇繼續流亡? 第3張

在重耳拒絕了裏克之後,夷吾接到了邀請,一樣他害怕裏克加害他,所以投奔秦國,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夷吾回國,沒多久處死裏克,然後派人刺殺重耳,在翟國的重耳不得不再次流亡,精力衛國、宋國、抵達齊國。

俗話說,先下手爲強,尤其是國君之位,如果稍微晚了,別人捷足先登,那恐怕只有後悔的份,譬如,晉文公拒絕了裏克的邀請,裏克轉而迎接夷吾回國登位,這就是晉惠公。或許,當晉惠公繼位的消息傳到重耳的耳朵中時候,恐怕腸子都悔青了,但是爲時已晚。

當時的重耳在考慮什麼東西?歪史認爲,當時的重耳之所以婉言謝絕了裏克的邀請,有好幾個方面的因素干擾他的決定,因爲有這一些才讓他考慮了更多的可能,於是用場面話來回絕了裏克,然後悻悻然的看着夷吾即位。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