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死在黃巢刀下的唐朝詩人:揭祕皮日休的生平

死在黃巢刀下的唐朝詩人:揭祕皮日休的生平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3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僖宗乾符五年,曾經強盛不可一世的大唐王朝,已經到了窮途末路。黃巢帶領的唐朝末年農民起義,給予了唐朝致命一擊。雖然這次起義最終失敗,但唐王朝的精兵強將和國力儲備,在鎮壓黃巢起義中幾乎消耗一空,從此之後唐朝進入滅亡倒計時階段。可以說,黃巢起義敲響了唐朝的第一聲喪鐘。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死在黃巢刀下的唐朝詩人:揭祕皮日休的生平

自乾符五年開始,到中和四年爲止,黃巢義軍像一股不可阻遏的洪流,席捲大江南北黃河上下,起義時間之長,波及區域之廣,在唐朝歷史上都是空前的。唐朝上至皇帝將相,下至普通百姓,無數人都被捲入其中,多少人的命運在這股浪潮中發生逆轉。即使是那些平日吟風弄月、舞文弄墨的詩人,也身不由己被波及。晚唐詩人皮日休,就是其中最爲典型的一個。

皮日休,湖北天門人。他出身平民,自幼勤學苦讀,才華出衆,唐懿宗鹹通八年中進士,先後在蘇州擔任郡從事、到長安擔任著作郎、太常博士等職務。皮日休的詩作、小品文,在晚唐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皮日休在晚唐朝廷混跡多年,對唐朝當時腐朽黑暗的朝局極爲不滿,敢於鋒芒畢露鍼砭時弊,對飽受飢寒的底層百姓則給予了深厚同情,他的很多作品中都體現出這一點,如“一民之飢,須粟以飽之,一民之寒,須帛以暖之”。魯迅先生對皮日休的作品評價極高,尤其對他的小品文讚譽有加,盛讚他是“一塌糊塗的爛泥塘裏的光彩和鋒鑣”。

死在黃巢刀下的唐朝詩人:揭祕皮日休的生平 第2張

《舊唐書》記載,唐僖宗廣明元年十二月,黃巢大軍西入關中,攻克長安。這也是唐朝自安史之亂後,都城長安第二次被攻破。唐僖宗在城破之前,帶着“福、壽、穆、澤四王及妃嬪數人”,倉皇出逃,連夜逃奔蜀地避難。《資治通鑑》記載,由於太過倉促,唐僖宗甚至顧不上通知文武百官,“百官皆莫知之”。眼看大勢已去,金吾大將軍張直方“率在京兩班迎賊灞上”,很多唐朝文武官吏都投降了黃巢,皮日休也在其中。因爲文采久負盛名,黃巢對皮日休也刮目相看,“以太常博士皮日休爲翰林學士”。

皮日休雖然官職不高,但文采非凡,詩文聞名天下,他歸降黃巢,參加黃巢起義軍,成爲當時震動朝野的事件。他並沒有像當時士大夫集羣一樣,把黃巢視爲盜匪,而是欣然接受,其見識和心胸委實難能可貴。然而不幸的是,就在皮日休加入黃巢起義軍之後不久,局勢風雲突變。在唐朝武裝勢力與沙陀軍閥李克用等人聯合攻擊下,黃巢雖然打下長安,最終卻功虧一簣,以失敗告終。僅僅三個月後,黃巢在唐軍圍攻下被迫撤出長安,轉戰四方,從此踏上敗亡之路。中和四年,這場大起義也徹底畫上句號。

黃巢起義的失敗,使得皮日休註定了悲劇結局。《南部新書》和《唐才子傳》都記載,皮日休歸降黃巢後,黃巢知道他的詩才出衆,讓他寫一首“詩讖”,說白了就是起義軍的宣傳口號,用於收服人心,要求通俗易懂明白淺顯。這對於皮日休來說是小菜一碟,於是寫了一首詩:“欲知聖人姓,田八二十一;欲知聖人名,果頭三屈律。”

這首詩把黃巢讚美爲“聖人”,“田八二十一”合起來是“黃”字,“果頭三屈律”合起來是“巢”字,“屈律”是唐朝民間口語,是筆畫曲折之意,“果頭三屈律”是指“果”上有三個彎曲筆畫。本來皮日休完全是歌功頌德之意,誰知黃巢看了卻勃然大怒。因爲“巢頭醜”,黃巢腦袋形狀大概有某種缺陷,結果疑心皮日休在暗中諷刺他,結果皮日休就這樣死在黃巢刀下。

皮日休雖死,但他生前卻爲世人留下很多動人詩篇,最爲著名的莫過於《汴河懷古二首》之一:“盡道隋亡爲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他從與衆不同的獨特角度,指出隋煬帝修築大運河不能算是錯誤之舉,對於國計民生是造福千秋的大好事,實事求是地爲隋煬帝正名,被譽爲唐朝詠史詩中的上乘之作而萬口流傳。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