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唐太宗廢黜李承乾後,李恪爲何沒有成爲太子?

唐太宗廢黜李承乾後,李恪爲何沒有成爲太子?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8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說起唐太宗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李世民登基後,立八歲的李承乾爲太子,但最終李承乾卻因爲忌憚同樣深得父親寵愛且懷有謀嫡之心的胞弟李泰,於是打算先下手爲強,起兵逼宮,失敗後,被廢黜太子之位,流放外地。

爲了保全愛子,以“泰(李泰)立,承乾(李承乾)、晉王(李治)皆不存,晉王立,泰共承乾可無恙也”這理由立李治爲皇太子。

但其實唐太宗李世民當初也曾想立李恪爲太子,李恪善騎射,文武雙全,貞觀十七年,就曾被提名爲二次立儲人選,那麼最終爲何卻沒有當上太子,而被李治後者居上呢?

還是有一些緣由的,以下一更簡單的分析,若有疏漏之處,還請補充!

我們都知道,古代封建繼承製度一般都是立嫡,立長。

唐太宗廢黜李承乾後,李恪爲何沒有成爲太子?

李世民的14個兒子,只有李承乾、李泰、李治三人是嫡出,都是文德皇后長孫氏所生,從立嫡的角度來說,這三人將來繼承大統的機會都要比其他人大。

再從立長的角度來說,如果不出意外,長子李承乾定是未來的儲君。這也就是爲什麼李承乾一出世,便被取名“承乾”,這個名字其實是很有深意的,承乾,承繼皇位,掌控乾坤,意思就是未來的一國之主!

李世民一繼位當上皇帝,便冊封8歲的李承乾爲太子,可見內心裏還是和歷朝歷代一樣,立嫡立長!

李世民嫡出的三個兒子,除了李治之外,其他二人是很受李世民寵愛的,有史料記載。

就拿李承乾來說,生病時,一向不信佛也不信道的李世民請來了道士爲兒子祈福,康復後,又召度三千人出家,並特地修建了西華觀和普光寺,還將獄中的囚犯減免了罪行,以此爲兒子祈福。

這一點在《唐會要卷五十》裏曾有詳細記載:

貞觀五年,太子承乾有疾,敕道士祈禱,得愈,遂立爲西華觀。詔以慶善宮爲穆太后建慈德寺,爲皇太子承乾建普光寺。 五年五月壬午,皇太子承乾疾篤,請降囚徒,許之。

後來李承乾成年,有腿疾,但不影響正常行走。李世民就曾表態:太子雖有足疾,並不影響走路,何況太子有子,依照禮法,即使李承乾先死,也應該立李承乾的兒子李象。

這一點在《唐會要卷四》裏有所記載:我兒雖患腳。猶是長嫡。豈可舍嫡立庶乎。

哪怕後來李承乾因忌憚胞弟李泰,起兵逼宮,唐太宗都沒有殺他,只是被判充軍,但其他人卻都被處死。要知道,這在自古帝王多無情的封建社會,謀反是殺頭的大罪!

唐太宗廢黜李承乾後,李恪爲何沒有成爲太子? 第2張

再說嫡次子李泰,李世民對他也是十分寵愛,比如唐律就曾註明,皇子成年後都應去封地,不得長駐京畿。但李泰深得李世民寵愛,李世民不捨他離京,特許“不之官”(意思是指不用去封地上任)。

受封的時候,李泰爲揚州大都督與越州都督,封地高達22州,同時受封的李恪封地卻只有8州,相差近3倍,可見這之間的差距!

後來兼領左武候大將軍的同時,又被授予了雍州牧之職。根據《舊唐書·地理志》的記載,雍州即指京兆府,也就是大唐王都所轄之地,自此李泰又兼任了掌管西京長安的長官。

在上面我們提到過,李世民很是偏愛李泰,不僅特許“不之官”,還曾一度想讓李泰搬進武德殿。

武德殿是什麼地方?

武德殿是與當時的東宮相鄰,魏徵曾說過“今武德殿近儲後焉”“在東宮之西”,可見其地理位置之重。不過最後遭到魏徵的極力諫止,此事最終纔不了了之。

《唐會要卷五》有記載: 貞觀十六年四月,詔泰移居武德殿。泰爲太宗所愛,禮秩如嫡,魏徵上疏諫曰:“陛下愛魏王,宜使知定分,抑其驕奢,不處嫌疑之地。今武德殿近儲後焉,上陵下替,不可以訓。

史書記載李泰“腰腹洪大”,就是膀大腰圓,肥胖,李世民不擔心他身體健康,卻擔心他上朝站立時間太長會累,特許他可以乘轎。後來更是不管去哪遊幸,都把李泰帶在身邊,還將大名鼎鼎“居地三十頃,週迴十七裏”的芙蓉園賜給李泰。

史料記載,李世民對李泰的這種寵愛,讓很多人都感慨到:“其寵異如此”。

唐太宗廢黜李承乾後,李恪爲何沒有成爲太子? 第3張

那麼從這幾點來說,李恪離儲君之位是遙不可及的,若不是貞觀十七年,太子李承乾謀反,嫡次子李泰涉嫌謀嫡,李恪連被提名爲立儲人選的機會都沒有。

雖然後來李治被冊封太子,李世民有過猶豫,覺得吳王李恪英武果敢,和自己很像。而李治生性軟弱,擔心將來治理不好國家,但最後卻被長孫無忌據理反駁,說服了李世民。

我們可以做個假設,如果李恪和李治換個身份,李恪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嫡子,是長孫無忌的外甥,那長孫無忌還會這樣據理反對李恪爲太子嗎?當然不會!

所以立儲之爭時,長孫無忌支持外甥唐高宗,最終成爲顧命大臣,權傾朝野,掌管朝政,這纔是長孫無忌想要的!

還有補充的一點就是,李世民當時內心裏也有一個疑慮:李恪不是長孫無忌的外甥,若將李恪立爲儲君,自己百年之後,難免會有一番生變,甚至再有一個“玄武門之變”,這也不好說。

所以乾脆就立李治爲儲君,當然這一點,也是一更猜測的,是根據當時李世民立李治後稍有猶豫,與長孫無忌之間的對話猜測而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