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朱元璋是小明王龍鳳政權十年的忠臣,爲何最後會弒主篡立?

朱元璋是小明王龍鳳政權十年的忠臣,爲何最後會弒主篡立?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9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朱元璋的故事大家喜歡嗎?今天小編就爲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明太祖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真正的草根皇帝。朱元璋的外公,是崖山海戰倖存的宋朝士兵,他的家族是元朝地位最低的南人。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一次嚴重的饑荒,朱元璋的父母、大哥、侄子相繼餓死,大嫂帶着另一個侄子回了孃家。17歲的朱元璋草草掩埋家人之後,即開始艱難求生的日子。當時的慘狀,老朱做了皇帝之後依然記憶猶新,在鳳陽皇陵碑中親筆回憶了當年的場景:“殯無棺槨,被體惡裳,浮掩三尺,奠何餚漿!”

走投無路的少年朱元璋投入皇覺寺做了一名和尚,但是當時廟裏也沒餘糧,資歷最淺的小和尚朱元璋被打發出去化緣。說是化緣,其實就是外出要飯,朱元璋這一走就是三年。在這三年中,朱元璋走遍了淮西的名都大邑,接觸了各地的風土人情,見了世面,開闊了眼界,積累了社會生活經驗。從朱元璋日後的成功來看,這段經驗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朱元璋是小明王龍鳳政權十年的忠臣,爲何最後會弒主篡立?

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五月,爆發了以劉福通領導的紅巾軍起義,短時間內烽煙遍佈於河南、湖廣、徐州等地。至正十二年(公元152年)二月,定遠土豪郭子興起兵攻下濠州(今安徽鳳陽)。此時的元朝天下大亂,官逼民反,不在五行中的朱元璋大和尚也無法免俗。

閏3月1日,朱元璋投奔郭子興,不但被選爲大帥親兵,還娶了郭子興的養女馬氏,爲他一生的事業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礎。

從朱元璋的任職經歷來看,他在跟隨郭子興義軍時先後擔任親兵、九夫長、鎮撫、總管,總體來說都屬於義軍之中的中下級軍官。那麼在郭子興死後,朱元璋真的如《明史》和《明實錄》所稱那樣拒絕了龍鳳政權的官職?還是一直老老實實地做小明王的官直到自己稱帝呢?今天筆者就從史書的蛛絲馬跡之中來探一探事情的真相。

從左副元帥到太平興國翼大元帥

龍鳳改編

元順帝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年初,郭子興去世。當時郭子興部義軍外有元軍施壓,內有孫德崖等人意圖吞併,現在主帥去世,可謂到了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接下來的路怎麼走,是擺在每個郭子興嫡系面前的難題。

就在本年的二月,聲勢正盛的紅巾軍在毫州(亳(bó)州古稱“譙(qiao)城”,今安徽省地級市)建都,奉義軍創始人韓山童之子韓林兒爲皇帝,國號爲大宋,改年號爲龍鳳。對於包括朱元璋在內郭子興餘部的困境,《明太祖實錄》是這樣描寫的:

時汝潁倡亂者杜遵道、劉福通等自碭山夾河迎韓山童之子林兒爲帝,居於亳。遣人詣和陽招諸將,欲爲己用。諸將詣張天佑曰:“公度自能率衆御元兵乎?不然,公當往。”天佑自揆不能,遂往。上時發兵及親率將士取和陽西南民寨,次第平之。天佑尋自亳歸齎杜遵道檄,推子興之子爲都元帥,天佑爲右副元帥,上爲左副元帥。上曰:“大丈夫寧能受制於人耶?”遂不受。—《明太祖實錄卷三》

朱元璋是小明王龍鳳政權十年的忠臣,爲何最後會弒主篡立? 第2張

明朝史官爲了“爲尊者諱”,首先稱龍鳳政權主動招攬郭子興餘部。其實郭子興死後義軍風雨飄搖,更大的可能性是自己找上亳州,請求龍鳳政權庇護。文中的張天祐是郭子興的小舅子,由他擔任信使前往亳州,進一步證明了郭子興餘部是主動投靠小明王。

張天祐的斡旋結果是郭子興之子郭天敘(實錄中連名字都不肯記載,屬實透着一股子心虛)爲都元帥,被龍鳳政權承認爲郭子興餘部的正式統帥。小舅子張天祐爲右副元帥,養女婿朱元璋爲左副元帥,成爲統帥郭子興餘部的三駕馬車。元朝以“右”爲尊,所以當時的朱元璋實際是全軍的第三把手,比起他之前“總管”的地位要高了許多。《實錄》中“遂不受”這樣的描述,只能理解爲後世史官爲本朝太祖粉刷顏面的話。

首戰太平

龍鳳政權在收編了郭子興餘部之後,自然不希望他們繼續待在老根據地和別的義軍內訌,於是向郭天敘發出了南征的命令。義軍在得到巢湖水軍頭領俞通海投靠之後,於當年6月渡過長江向元朝的太平路發起攻擊。史書上將朱元璋歸爲本次渡江的領導人,但是從郭子興的嫡系邵榮也在渡江名單來看,這次渡江是郭天敘所部的集體行動。

6月2日義軍攻克太平路,元朝太平路總管靳義投河自盡,萬戶納哈出被俘,平章完者不花棄城而逃。6月7日元軍組織反擊,出動水師封鎖採石磯,截斷義軍退路。方山寨民兵元帥陳野先則率軍攻城(方山位於南京城東南方向),徐達、鄧愈、湯和等朱元璋集團主力大將聯手破敵,並將陳野先擒獲。

在義軍站穩腳跟之後,龍鳳政權改太平路爲太平府,置太平興國翼元帥府,朱元璋被任命爲太平興國翼大元帥。管軍的“翼元帥府”和管民的“府”,是依照龍鳳政權的統一規制所設,換句話說此時的朱元璋是太平府的軍事主官。

太平府府治爲今安徽省當塗縣,大致位於馬鞍山市和蕪湖市之間,緊鄰當時江南地區最大的中心城市集慶府(今江蘇省南京市)。因此在7月9日,都元帥郭天敘趁熱打鐵,率軍對集慶府發起攻擊,但以失敗而告終。

壬辰,發兵攻集慶路,留陳野先於太平。命元帥張天祐率諸軍及野先故部曲以行。兵至集慶,攻之弗克而還。—《明太祖實錄卷三》

但是到了《實錄》的嘴裏,變成了朱元璋命令張天祐前去攻打集慶府。而從上文可知郭天敘是這支義軍的一把手,只有他才能指揮得動義軍的二把手張天祐。而且《實錄》這樣記載,表明此時朱元璋和郭天敘仍然在同一支軍隊之中,反過來戳穿了朱元璋不接受龍鳳政權官職的謊言。

佔據金陵,朱元璋的老大之路

郭天敘、張天祐之死

朱元璋是小明王龍鳳政權十年的忠臣,爲何最後會弒主篡立? 第3張

對於朱元璋來說,郭天敘、張天祐就是壓制他成長的巨大障礙。二人在郭子興在世的時候就對朱元璋百般打壓,因此二人之死,歷來都有陰謀論的說法。筆者在這裏也做一個簡單的剖析,看看朱元璋在這兩位義軍一二把手之死的事件中,到底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

8月7日,經過短暫休整的義軍再次殺奔集慶而去,我們可以確定郭天敘和張天佑都參加了本次出兵,而朱元璋則依然留守太平府。如果能打下集慶,郭天敘本人在龍鳳政權中的話語權將大幅度提升,此前被他視爲眼中釘的朱元璋將被進一步邊緣化。

因此郭天敘對此戰勢在必得,不但大將邵榮隨同出征,此前投降的陳野先所部也再次同行。而擁有一批子弟兵的陳野先對於投降義軍,心中一直並不服氣。他偷偷給自己的部下傳話:“汝等攻集慶毋力戰。俟我得脫,還當與元合。”意思就是千萬不要太賣力氣損失了實力,我們最後還是要回歸元朝政府軍。

對於極其重視情報的朱元璋來說,陳野先的這些伎倆如何逃得過他的耳目,但他隨後的應對措施就頗有些值得說道的地方了。對於腦後長了反骨的陳野先,朱元璋以“恐失豪傑心”的理由不予處死,反而在與他約誓之後將他放回集慶。

陳野先回到集慶,立刻帶領他的老部下和元軍眉來眼去。爲了迷惑郭天敘等人,還僞造了一場八里岡遭遇戰,號稱殺獲不可勝計,卻只俘虜了5個人。而朱元璋明知陳野先有詐,卻始終沒有對郭天敘和張天祐發出任何提醒。

9月17日,蒙在鼓中的郭天敘和張天祐在迎戰集慶守將、元朝江南行臺御史大夫福壽之時,陳野先突然率部反水。義軍在猝不及防的情況下遭遇慘敗,郭天敘和張天祐全部戰死。蹊蹺的是,陳野先本人卻在往溧陽方向追擊義軍的途中,被葛仙鄉民兵百戶盧德茂偷襲殺死。

由於明朝建立之後對這一段史實的刻意隱瞞,我們已經很難還原當時真相。但從《實錄》中片言隻語中所透露的蛛絲馬跡,筆者還是認定朱元璋對郭天敘和張天佑之死,有着非常明顯的主觀推動性。

龍鳳政權江南行省一把手

郭天敘和張天佑死後,最大的受益人朱元璋一躍成爲郭子興餘部義軍的一號人物,“獨任元帥府事”。當年年底,劉福通被元將答失八都魯打敗,毫州被包圍,皇帝韓林兒則退往安豐(今屬江蘇省興化市)。爲了減輕龍鳳政權正面壓力,朱元璋所部接到了命令,準備對集慶路發動第三次攻勢。

朱元璋是小明王龍鳳政權十年的忠臣,爲何最後會弒主篡立? 第4張

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二月,朱元璋首先率軍在採石擊敗元將蠻子海牙率領的元朝水師。3月1日,朱元璋親自率軍水陸並進,殺奔集慶而去。3月3日,義軍在江寧擊破陳野先餘部,俘其子陳兆先。3月10日,大將攻克集慶。江南行臺御史大夫福壽、平章阿魯灰、參政伯家奴、集慶路達魯花赤達尼達思等皆戰死。苗軍元帥尋朝佐、許成、劉哈剌不花、海軍元帥葉撒及阿魯灰部將完都等各率衆降,凡得軍民五十餘萬。打下集慶有如此豐厚的回報,難怪此前郭天敘拼了命也要獨攬功勞。

攻克集慶是朱元璋集團問鼎天下的關鍵一步,也是龍鳳政權的一個巨大勝利。這個形勝之地進可攻退可守,又爲義軍提供了大量的人口,要飯出生的老朱可謂是一夜暴富。龍鳳政權隨即改集慶路爲應天府,置天興建康翼統軍大元帥府,以巢湖水軍頭領廖永安爲統軍元帥。

義軍統領朱元璋立了這麼大的功勞,自然是要升賞。因此原先的興國翼元帥就不用再做了,龍鳳政權改命趙忠爲元帥鎮守太平(趙忠此後在至正十八年的池州之戰中,被陳友諒部將趙普勝所俘)。

但《實錄》中說七月份的時候諸將奉朱元璋爲吳國公兼江南行中書省總省事,恐怕是有點問題的。以當時朱元璋的資歷、地盤、軍隊,龍鳳政權是不會冊封他爲吳國公的。事實上這一次朱元璋應該是升任爲江南行中書省兼總省事平章,即龍鳳政權江南行省一把手。俞本《紀事錄》則在此記載郭天敘之弟,郭子興第三子郭天爵爲右丞,即二把手。也就是說雖然朱元璋已經是這支義軍的最高領導,但龍鳳政權依然希望以郭子興之子對朱元璋進行牽制。

朱平章的進階之路

江南行省左丞相

對於朱元璋來說,南京雖然是座大城,但他的東面是張士誠,西面是徐壽輝(陳友諒)。這兩支力量不但極不好惹,而且大家都是義軍,元朝實力沒有削弱之前先搞內戰,難免令親者痛仇者快。於是朱元璋要想擴大勢力範圍,只有一條路,向南打。

從史書上我們可以看到,之後的一年(至正十七年)裏,長興、常州、寧國、江陰、常熟、徽州、池州等地紛紛落入朱元璋集團手中,老朱的地盤得到了一次大規模的擴充。

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五月,劉福通攻破汴梁,韓林兒作爲大宋皇帝,風光移居北宋舊都。還都汴梁這樣的大喜事,自然值得普天同慶。朱元璋作爲龍鳳政權的骨幹,自然也受到了封賞,現在他新的職位是江南行省左丞相。此時的朱元璋開始逐漸露出他隱藏已久的獠牙,當年七月,郭天爵以“謀叛”被誅殺。事實真相如何,已無任何意義,龍鳳政權下的江南行省,已然成爲左丞相朱元璋的一人堂。

朱元璋是小明王龍鳳政權十年的忠臣,爲何最後會弒主篡立? 第5張

對於漸漸尾大不掉的朱元璋,龍鳳政權並非沒有戒心,在郭天爵死後,他們封邵榮爲平章,希望這位郭子興的老部下可以起到制衡朱元璋的作用。由於當時龍鳳政權實力仍在,羽翼未豐的朱元璋不敢與之翻臉,因此繼續隱忍邵榮的存在。

至正十九年(公元1359年)春,朱元璋再度親征,一舉攻下浙東。而龍鳳政權則在八月被察罕帖木兒擊敗,汴梁失陷,韓林兒退守安豐。

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陳友諒攻陷太平,隨即弒其主徐壽輝,自稱皇帝,國號漢。陳友諒長驅南下,兵鋒直指南京,朱元璋集團感受到了成立以來最大的生存危機。好在老朱最終在龍灣擊敗陳友諒,順勢收復了太平。此戰之後,朱元璋的威望再次大漲,龍鳳政權於至正二十一年正月封朱元璋爲吳國公。

二月,朱元璋下令改“分樞密院爲中書分省”,三月又改“樞密院爲大都督府”。這一連串的機構改革表明朱元璋所部已由行省體制過渡到模仿元朝中央政府的獨立政權體制。當時天熱,大都督府參軍事宋思顏看到朱元璋的換洗衣服都是補了又補的舊衣服之時,忍不住大拍馬屁:“主公躬行節儉,真可示法子孫,惟願終始如一。”注意這裏宋思顏對朱元璋的稱呼,可見此時老朱確實已經晉升國公。

至正二十二年(公元1362年)七月,此前一直掣肘朱元璋的邵榮被處死,標誌着朱元璋集團已經實質性獨立於龍鳳政權之外。

封吳國公後,朱元璋軍佔領江西,在與陳友諒的殊死搏鬥中佔據了主動。與此同時,龍鳳政權日漸衰弱。至正二十三年二月,張士誠所部大將呂珍包圍安豐,韓林兒在無奈之下向吳國公朱元璋求救。

不知是否爲了表現自己的忠義形象,朱元璋在幾乎羣臣的激烈反對聲中力排衆議,親率徐達和常遇春到安豐救駕。可能張士誠也萬萬沒想到朱元璋竟然真的會來救駕,呂珍被很快擊敗,韓林兒則被轉移至滁州暫住。

對於朱元璋此番的功勞,龍鳳政權給出的嘉獎是追贈三代:

曾祖考九四公資德大夫、江西等處行中書省右丞、上護軍、司空、吳國公。曾祖妣侯氏吳國夫人。祖考初一公光祿大夫、江南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上柱國、司徒、吳國公。祖妣王氏吳國夫人。考五四公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錄軍國重事、中書右丞相、太尉、吳國公,妣陳氏吳國夫人。—《國初羣雄事略卷一·宋小明王》

朱元璋是小明王龍鳳政權十年的忠臣,爲何最後會弒主篡立? 第6張

朱元璋本人的官職則定格爲:“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錄軍國重事、中書右丞相、太尉、吳國公”。在龍鳳政權之中已經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位極人臣,無可再升了。

朱元璋護駕成功,聲望達到頂點。當年七月又在鄱陽湖擊斃陳友諒,確立了在南方乃至全國的霸主地位。此時區區一個吳國公,顯然已經無法顯示朱元璋的地位。於是在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元旦,龍鳳政權冊朱元璋爲吳王。對於這一點,《明太祖實錄》和《明史》都稱是由李善長、徐達等上表奉朱元璋爲吳王。《新元史》大書“朱元璋自稱吳王”,《元史》則對此事不載。

吳王自開中書省、大都督府、諸衛親軍指揮使司,幾與皇帝無異。但據永樂朝戶部尚書夏元吉所著《一統肇基錄》中所錄朱元璋在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討伐張士誠的檄文,開頭第一句還是“皇帝聖旨,吳王令旨。”可見此時的朱元璋在名義上仍然是龍鳳政權的臣子,那麼這個吳王大概率還是由韓林兒所冊封,而非朱元璋自封。

當年八月,朱元璋命徐達爲大將軍,率軍二十萬討伐張士誠。十一月,徐達大將將張士誠牢牢圍困在平江(今江蘇蘇州)城內。此時對於朱元璋來說,張士誠已經是甕中之鱉,在劫難逃。浙江的方國珍早已奄奄一息,苟延殘喘。湖廣的陳友諒早在兩年前就已被滅。放眼天下,是正式考慮北伐中原,驅逐元廷的時候了。因此朱元璋做了一個決定,派水軍大將廖永忠去滁州接韓林兒來南京。

可是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韓林兒在途中竟然溺死於瓜洲。韓林兒的死,歷來被認爲是朱元璋所指使,但筆者對此還有自己的想法。根據我們之前的分析,朱元璋此時請韓林兒來南京,顯然是爲北伐做準備。紅巾軍當年北伐中原雖然失敗,但是在各地留下了不少革命的種子。朱元璋如果要再次北伐,韓林兒無疑是最好的一面大旗。即使朱元璋想取而代之,按常理來算也應該等到北伐成功,吳王朱元璋人望當世第一,經過皇帝韓林兒三推三讓禪位,那才能合理合法地登基。現在韓林兒不明不白地死了,朱元璋此前苦心孤詣爲自己打造的忠臣人設瞬間崩塌不說,還憑空爲北伐增添了許多難度。從我個人來看,現在除掉韓林兒,對朱元璋來說有百害而無一利。那麼這件事是誰做的呢?

朱元璋是小明王龍鳳政權十年的忠臣,爲何最後會弒主篡立? 第7張

明朝建立之後大封功臣,朱元璋雖封廖永忠爲德慶侯,但卻說了一段意味深長的話:“永忠戰鄱陽時,忘軀拒敵,可謂奇男子。然使所善儒生窺朕意,徼封爵,故止封侯而不公。”這其中的“使所善儒生窺朕意”,爲我們透露了韓林兒之死的端倪。如果朱元璋按着既定步驟等統一中原之後,再讓韓林兒禪位給自己,那麼他的帝國就是傳承於宋朝,和元朝沒有任何關係。如此一來,大批在朱元璋集團中做過前元官員的文人(包括劉基在內),其身份都是僞朝官員,這是這批自詡正統的文人所不能容忍的。

而韓林兒的離奇死亡,逼得朱元璋在百口難辨之餘,還要切割他和龍鳳政權之間的關係。韓林兒死後,朱元璋廢除龍鳳年號,稱至正二十七年爲吳元年。此時朱元璋發出的命令由“吳王令旨”改稱“吳王聖旨”,表示自己已經是代理皇帝。隨後在至正二十八年正月初四,朱元璋正式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

結語:在至正二十六年年底之前,朱元璋一直以龍鳳政權忠臣的面目出現在世人面前。雖然他的官位、爵位一路上升,但卻始終奉小明王韓林兒爲正朔。但是韓林兒之死讓朱元璋此前的籌劃全部落空,朱元璋被迫切割他和龍鳳政權之間的所有聯繫,轉而向元廷釋放善意。到了明朝成立之後,龍鳳政權被進一步指斥爲“妖賊”,那麼朱元璋作爲大明王朝的皇帝,更加不能承認曾在小明王手下爲臣的事實。這纔是官方史書在《明太祖實錄》中千方百計爲朱元璋洗白他和龍鳳政權之間聯繫的原因。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