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玄燁選的是胤祉胤禩胤禵中的一人繼承皇位,清朝會怎麼樣?

玄燁選的是胤祉胤禩胤禵中的一人繼承皇位,清朝會怎麼樣?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8.9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玄燁選的是胤祉胤禩胤禵中的一人繼承皇位,清朝會怎麼樣你知道嗎?不知道沒關係,小編告訴你。

玄燁選的是胤祉胤禩胤禵中的一人繼承皇位,清朝會怎麼樣?

  清朝之所以熬了二百九十六年,並沒有在一百年內垮掉,是因爲康熙把皇位傳給了皇四子雍親王胤禛。

  胤禛爲清朝續命,很難說是好事還是壞事,因爲在包括筆者在內的很多人看來,清朝當然是越早滅亡越好。

  其實在皇太子胤礽被廢,直郡王胤褆被圈禁之後,胤禛還有三個強有力的競爭者,他們就是皇三子誠親王胤祉、皇八子廉親王胤禩、皇十四子大將軍王胤禵。

  如果玄燁選的不是胤禛,而是胤祉胤禩胤禵,這性格不同的三個人,將採取三種治國方式,但是結果卻只有一個:清朝能否熬過一百年,將會成爲一個大問題。

  清朝從1636年開始(不算後金),到康熙帝1722年駕崩,已經過去了八十六年,離“百年大限”只剩下十四年了,是雍正皇帝胤禛勵精圖治苦熬了十三年,才把被康熙消耗殆盡的元氣恢復過來,乾隆皇帝弘曆纔有機會成就“十全武功”。

  如果沒有雍正皇帝留下的家底,乾隆打完兩仗就破產了,連給“十全武功”注水的機會都沒有——打仗其實就是燒錢,康熙國庫裏的錢都被王公大臣乃至皇子們“借”光了,所以他寧肯把六個女兒(二十個女兒,十二個夭折,有公主封號的只有八個)都嫁出去平事兒也不肯打仗了。

  閒話少敘言歸正傳,咱們還是來看看有能力跟胤禛競爭儲君之位的三個皇子的性格特點。爲了便於稱呼,咱們還是叫他們康熙朝的名字,因爲如果不是胤禛繼位,他們中的一位就可能就不用改名字。

  提起誠親王胤祉,很多人都認爲他就是一介書生,根本就沒有心思也沒有能力參與奪嫡。但事實上胤禛登基後收拾的第一個人,就是誠親王胤祉:“世宗即位,命允祉守護景陵。”

  雍正把胤祉打發去替康熙守靈,是爲了端掉胤祉的奪嫡大本營——蒙養齋修書處。胤祉在景陵懵然不知,他的首席謀士陳夢雷就被拿下了,因爲處置陳夢雷不夠嚴厲,刑部尚書張廷樞也被降職趕回了老家:“雍正元年,以原任編修陳夢雷侍誠郡王得罪,命發黑龍江,廷樞循故事,方冬停遣,又出其子使治裝。尚書隆科多劾廷樞徇縱,命鐫五級,逐回籍。”

  《清史稿》之所以稱胤祉爲誠郡王而不是誠親王,是因爲康熙朝的誠親王,在雍正朝被免了兩次,最後連郡王都不是了:“允祉乖張不孝,暱近陳夢雷、周昌言,祈禳鎮魘,與阿其那、塞思黑交相黨附……當削爵。”

  被剝奪一切封爵的胤祉最後以郡王之禮下葬,諡號也不好聽,“隱”字諡號中有一些不好的解釋:“違拂不成曰隱;懷情不盡曰隱;不明誤國曰隱。”

  胤祉最終獲罪削爵,看似是因爲對辭世的老十三不敬:“怡親王(胤祥)忠孝性成,允祉心懷嫉忌,並不懇請持服,王府齊集,遲至早散(主持葬禮的時候不認真,罔顧手足之情),悖理蔑倫。”

  但歸根結底,是胤祉參與了奪嫡之爭。凡是奪嫡失敗的皇子,都會心懷怨氣做出些出格的事情,被雍正收拾,也不算委屈。

  老三胤祉參與了奪嫡之爭,老八胤禩老十四胤禵就不用說了,這二位是公開跟他們的四哥胤禛對着幹的。他們如何奪嫡,且不去管他,咱們要說的是如果胤祉胤禩胤禵繼位,會採取怎樣的治國方式。

  胤祉有文采,也有野心,但是此人頂多能當一個曹植或宋徽宗,不知道剋制自己的人,是當不好皇帝的。

  康熙三十八年,胤祥的生母敏妃(後被雍正追封爲敬敏皇貴妃)薨逝不足百日,胤祉就剃了頭,這在當時是犯了大忌的,所以被康熙剝奪了郡王爵位:“敏妃之喪未百日,允祉薙髮,坐降貝勒,王府長史以下譴黜有差。”

  胤祉比較貪財,在雍正朝就因爲向大臣索賄而丟了親王爵位:“雍正六年六月,允祉索蘇克濟賕,事發,議奪爵,錮私第,命降郡王,八年二月,復進封親王。”

  如果胤祉登基繼位,那麼他的年號也就不可能是雍正,他的治國方略,首先當然是要大力發展文化產業,一幫文人墨客乃至優伶相公大行其道,不會賺錢只會花錢,沒錢了只能刮地皮,在遍地狼煙之下,清朝可能不到一百年就崩盤了。

  至於皇八子胤禩,康熙對他有過很多負面評價:“允禩每妄博虛名,凡朕所施恩澤,俱歸功於己……允禩柔奸性成,妄蓄大志,黨羽相結,謀害允礽……允禩又受制於妻,妻爲安郡王嶽樂甥,嫉妒行惡。”

  “八賢王”胤禩當皇帝,即使不讓清朝早一百多年出現慈禧,即使他能成爲一位“仁君”,清朝恐怕也要完蛋:在康熙晚年怠政導致吏治馳廢的情況下,朝堂上需要的是英察之主而不是仁慈之君。

  胤禩無疑是很有能力的,這一點連他四哥雍正皇帝也不能不承認“允禩夙有才幹”。但是胤禩如果接了康熙的班,會不會整頓吏治清理虧空,還真是一個未知數——胤禩的“人緣兒”太好了,那些中飽私囊的王公大臣都對他寄予厚望並極力向康熙推薦,其中有什麼貓膩,誰也不知道。

  在奪嫡三選手中,最難評價的就是皇十四子胤禵了。

  我們無法評價胤禵,是因爲他連名字都改了——老十四原先叫胤禎,跟四哥胤禛同音不同字,這兩個字也有不同的解釋。

  《說文解字》對“禛”的解釋是“以真受福也”,也就是以至誠感動神靈而得福祐。“禎”字典出《詩·周頌·維清》:“迄用有成,維周之禎。”

  我們翻遍了《清史稿》,也沒找到胤禵到底做錯了什麼事,只看到了他親四哥胤禛對他的批評。雖然筆者認爲雍正是清朝少有的稱職皇帝,但他對十四弟的批評,好像有點空洞:“允禵無知狂悖,氣傲心高……允禵止於糊塗狂妄,其奸詐陰險與允禩、允禟相去甚遠……”

  筆者評論歷史人物有一個原則,那就是拿不準的人物不予置評。像胤禵這樣在歷史上真實存在並佔有一定位置的重要人物,不能用小說和電視劇情節來做依據,拿出《清實錄》《滿文奏摺》來做依據,又未必能得到大多數人理解和認可。

  所以最後要請問熟讀清朝史料(不能僅限於《清史稿》)的讀者諸君:胤祉胤禩繼位,肯定不會比胤禛做得更好,那麼老十四胤禵繼位又當如何?他會不會窮兵黷武,沒打垮邊疆之敵,先把清朝財政拖垮了?

  在筆者看來,如果登上皇位,胤祉胤禩胤禵的治國方略,似乎應該是胤祉偃武修文、胤禩寬仁爲主、胤禵大殺四方。

  歷史沒有如果,但是可以以史爲鑑。筆者認爲,胤禛能夠在奪嫡之爭中勝出,不管用了什麼辦法,都體現了他的綜合實力,而他登基後採取的治國方略,無疑是起到了爲清朝續命的作用。 胤祉胤禩胤禵能否像胤禛那樣勵精圖治革除弊政,也只能請讀者諸君評判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