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唐高宗將妹妹以皇后禮下葬,是何原因?

唐高宗將妹妹以皇后禮下葬,是何原因?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太宗李世民共有14個兒子和21個女兒,但他最愛的是嫡出的三子四女,換句話說,只要是長孫皇后生的,李世民一個一個都愛得不行。這七個子女中,最小的就是衡山郡公主。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唐高宗將妹妹以皇后禮下葬,是何原因?

  衡山郡公主是李世民最小的女兒,長孫皇后去世時她纔剛剛兩歲。李世民不捨得將她交給其他嬪妃去養,而是親自爲她挑選了乳母,但這並不代表李世民不愛這個女兒,恰恰相反,李世民最疼愛的就是這個小女兒。在她八歲的時候,李世民就封她爲衡山郡公主了。

  首先說衡山郡公主的這個封號,按照唐朝的法律規定,凡是名山大川都不能拿來作爲皇子、公主的封號,而衡山不僅是名山大川,五嶽之一,而且還是中國佛教和道教的聖地。李世民衡山所在的衡山郡作爲小公主的封號,很有打擦邊球的嫌疑,但也從側面說明了李世民對小女兒的寵愛。

  此外,李世民給衡山郡公主開的“工資”也遠比她的姐姐們高得多,因爲她獲得了衡山郡作爲湯沐邑,也就是食邑。要知道,唐朝初年,公主只有在出嫁的時候才能獲得湯沐邑,而衡山郡公主在八歲的時候就擁有了湯沐邑,可見李世民對她的寵愛到了何等程度。

  不僅在封號、封地上,李世民給了小女兒特殊待遇,在挑選女婿上,李世民也是煞費苦心,但或許是太過於在乎了,反而沒有取得好的結果。

  李世民爲衡山郡公主選的第一個夫婿是魏徵的兒子魏叔玉。

  魏徵是李世民最爲信任和倚重的大臣之一,在魏徵病重的時候,李世民曾帶着太子李承乾和嫡女衡山公主,親自去魏徵府中探望病情,當時魏徵已經不行了,李世民問,“你還有什麼願望嗎?我一定滿足你。”

  魏徵回答道,“嫠不恤緯,而憂宗周之亡。”直譯過來就是,寡婦不愁織布少,而擔心姬周的江山要滅亡。引申的意思爲:我不擔心自己個人的事情,心裏只有國家的興亡。

  李世民大爲感動,當即將衡山郡公主許配給魏徵的長子魏叔玉,並對魏徵說,“魏公,起來看看你的兒媳婦吧。”魏徵強行掙扎着起身看了一眼衡山郡公主,但已不能給李世民拜謝行禮了。第二天,魏徵去世。

  當時,李世民將衡山郡公主許配給魏叔玉,極有可能是一時衝動,因爲那時候衡山郡公主纔剛剛八歲,而魏叔玉已經二十多歲了。

  就在同一年,太子李承乾謀反事泄,侯君集、杜正倫兩人都參與了此事,而這倆人恰好是魏徵生前所推薦的人,於是李世民就對魏徵多多少少有些意見。恰好此時,李世民又聽說魏徵生前曾將自己前後的諫言給史官褚遂良看,就更加不滿了。

  其實魏徵這麼做,也無非爲了自己死後留名,但問題是魏徵想留下進諫的美名,必然使得李世民留下昏庸的罵名,李世民當然不樂意。兩件事情同時爆發,李世民一怒之下將魏徵的墓碑推倒,並下手詔取消了魏叔玉與衡山郡公主的婚事。

  李世民選的第二個女婿是長孫皇后的堂弟長孫詮。

  毫無疑問,李世民一生最愛的女人是長孫皇后,最信任的大臣是長孫皇后的哥哥長孫無忌,所以在唐初長孫家族備受李世民寵遇,很多人都做了大官。在長孫詮之前,已經有三人娶了公主了。只是這個輩分現代人不好理解,長孫詮以前叫李世民姐夫,娶了公主後就得改口叫岳父了,豈不是憑空矮了一輩?

  貞觀二十三年二月六日,,李世民在長孫皇后生日那天,敲定了長孫詮和衡山郡公主的婚事,並立即來時着手準備兩人的婚事。出於對小女兒的寵愛,李世民希望舉辦一場盛大的婚禮,所以準備起來也就比較麻煩。直到三個多月後,李世民病逝,婚禮還未準備好。未能在生前看到女兒出嫁,這也是李世民的一大遺憾。

  按照古代禮制,父母去世,子女要爲父母守孝,當然不能舉行婚禮,於是公主的婚事被迫臨時取消。

  李世民死後,高宗李治繼位,他和衡山郡公主是親兄妹,李治對這個最小的妹妹也十分疼愛。在除去喪服的時候,李治爲了不耽誤妹妹的青春,就下旨繼續準備婚禮,準備在守孝一年後就爲兩人舉行婚禮。

  本來這是皇帝的家務事,但偏偏有人多管閒事,大臣于志寧上書堅決反對,搞得李治也不好多說什麼,畢竟於志寧的理由很充分,而李治的做法卻是有違禮制。

  於是,這件事一直拖到永徽三年(652年)五月廿三日,也就是公主守孝滿三年整的前三天,李治將妹妹改封爲新城長公主,並增邑5000戶,以慶賀妹妹出嫁。

  大家看多了增加食邑、特殊待遇,可能沒覺得增邑五千戶有什麼,畢竟搞特殊誰也搞不過太平安樂她們。但那都是後來的事了,放在當時,那真的是極少數,大多數的公主連新城長公主十分之一的工資都沒有,有的一結婚就跟駙馬去地方工作了,下次回來可能就得“運”回來了。

  儘管婚事幾經波折,但成婚之後公主與駙馬感情和睦,“調諧琴瑟,韻偃笙簧。標海內之嬪風,爲天下之婦則者矣。”可見,新城公主婚後生活十分幸福。

  可惜好景不長,七年之後,長孫無忌因爲反對立武則天爲後而遭到陷害,長孫家族因此也都跟着遭難,新城公主的丈夫長孫詮被牽連流放到巂州,之後不久便被地方官奉旨殺害。

  長孫詮遇害後,新城公主十分痛苦,她因爲痛恨武則天,轉而對哥哥李治也恨起來。可是,畢竟弄死自己丈夫的,是自己的親哥哥啊,這仇還沒法報,所以新城公主每日裏鬱鬱寡歡,因爲懷念丈夫,經常以淚洗面,並且從此不再梳妝打扮,以沉默消極的態度表達憤懣。

  李治爲新城公主選的第三任丈夫爲韋正矩。

  看到妹妹日漸憔悴,李治心裏也很心疼,他爲新城公主精心挑選了新的丈夫,希望可以藉此讓妹妹走出喪夫的悲痛,重新開朗幸福起來。

  李治選中的人叫做韋正矩,當時爲奉冕大夫,五品官,李治爲了擡高他的身份,對他進行接連不斷地提拔,很快就升到了正三品的殿中監,連升八級,一時平步青雲。

  然而新城公主雖然答應了李治安排的婚事,但她對前夫仍然念念不忘,所以在與韋正矩結婚之後不久,就傳出了韋正矩對公主失禮的傳言,甚至坊間有流言稱他曾動手打過公主。龍朔三年(663年)三月,新城公主暴卒,終年才30歲。

  當消息傳至宮中時,李治悲痛萬分,一方面痛心失去了最疼愛的妹妹,另一方面,李治也悔恨自己拆散妹妹與長孫詮的完美婚姻,導致妹妹早逝。於是,李治抱着補償的心理,下詔以皇后之禮將新城公主葬於昭陵旁邊(以皇后禮葬昭陵旁),這在整個唐朝都是獨一無二的特殊待遇。

  由於公主死得很突然、蹊蹺,再加上外界盛傳公主去世前遭到韋正矩的毒打,所以李治命有司嚴審韋正矩,務必要讓他交代清楚公主的死因。由於韋正矩的辯詞前後矛盾,不能自圓其說,所以唐高宗便認定是他害死了公主,於是下詔將他處決,並將其家族流放。你說韋正矩怎麼辦,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是公主先動的手。

  但是李治也知道,韋正矩是被冤枉的,所以後來還是把他和新城公主合葬到了一起,而且駙馬碑至宋朝還存在。1994年,陝西省考古隊在禮泉縣煙霞鄉東坪村發現了一座唐朝的古墓,墓主人就是新城長公主。考古人員發現,墓中壁畫上的人物則全部被颳去了臉部。

  這的確是一件非常蹊蹺的事件,大部分人認爲,這是李治在震怒之餘,遷怒於曾侍奉過新城長公主的宮女們,所以才下令將她們的頭像進行了破壞。但此說法過於勉強,李治如果真的要治宮女的罪,直接殺了給新城公主陪葬就是,不用這麼麻煩。筆者最大的可能是盜墓人員所爲,至於理由,或許是因爲壁畫無法帶走,只能破壞了加以泄憤吧。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