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王凌與王允試什麼關係?一個想興復漢室,另一個則想匡扶曹魏

王凌與王允試什麼關係?一個想興復漢室,另一個則想匡扶曹魏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5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這裏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王凌王允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王凌與王允試什麼關係?一個想興復漢室,另一個則想匡扶曹魏

  東漢末年,王允是一個大家比較熟悉的歷史人物。王允(137年-192年),字子師,太原祁縣(今山西祁縣)人。東漢末年的大臣。初平三年(192年),董卓部下李傕、郭汜、樊稠等攻破長安。王允兵敗,被處死,時年五十六歲。在王允被殺後,他的長子侍中王蓋、次子王景、王定及宗族十餘人都被殺害,只有他的侄子王晨、王凌成功逃回了家鄉。其中,就王凌來說,後來受到了曹魏的賞識,一步一步成爲曹魏的大臣。對於王允、王凌這一對叔侄,一個想興復漢室,另一個則想匡扶曹魏,結果都以失敗而告終。

  一方面,王允出身太原王氏,世代官宦。舉孝廉出身,司徒高第徵爲侍御史。出任豫州刺史,在地方頗有成績。公元189年(永漢元年),董卓篡奪東漢王朝的大權後,選擇廢掉少帝,漢獻帝劉協繼位,王允被拜爲太僕,不久遷任尚書令。公元190年(初平元年),王允替代楊彪擔任司徒職務,同時兼任尚書令。

  王允擔任司徒,可謂是受命於危難之秋。漢獻帝登基後,外戚、宦官鬥爭仍在繼續,黃巾起義還沒有徹底平定,各地刺史和太守趁着這一機會擁兵自重,不把東漢朝廷放在眼裏,這導致當時的局面可謂動盪不安。面對如此困難的形勢,王允沒有退縮,而是將興復漢室作爲自己的最大目標,並謀劃如何除掉董卓。公元191年(初平二年),董卓封王允爲溫侯,食邑五千戶。面對董卓的籠絡,王允在表面上欣然接受,私下裏則和呂布等人謀劃怎麼對付董卓。

  公元192年五月,朝廷百官在未央宮集合,董卓自然也不例外。事前,呂布派同郡騎都尉李肅等人帶領十多名心腹親兵,穿上宮廷侍衛的服裝,潛伏在宮殿側門兩邊。當董卓大搖大擺地出現在側門外時,立即遭到潛伏在門後的李肅等人的突然襲擊。董卓急呼呂布,呂布手捧聖旨,大呼:“奉旨殺賊!”董卓在絕望中被呂布所殺,並且株連三族。董卓被殺,朝廷上下一片歡騰,這也讓王允的威望和地位來到了巔峯。不過,在董卓被殺後,王允逐漸膨脹起來,從而釀成了大禍,這不僅讓興復漢室的計劃失敗,也導致王允自己丟掉了性命。

  董卓被殺,王允在如何安排和處理他的舊部時,反覆無常,態度極不慎重,而這正是王允最後走向滅亡的最重要和最直接的原因。在此基礎上,涼州將士聽到王允想解散涼州兵的風聲後,便到處傳言,說王允要殺掉所有涼州人,一時之間,整個涼州人心惶惶,一片驚慌。於是,董卓曾經的部下選擇聯合起來,反攻長安城。當時,涼州軍中最有影響和實力的將領是李傕和郭汜。他們將所有涼州兵集合起來,誓師進發都城長安。

  結果,面對精銳的西涼大軍,守衛長安的士兵可謂不堪一擊,這讓李傕和郭汜成功拿下了長安城,並趕走了呂布。對此,不僅王允和他的兒子相繼被殺,漢獻帝劉協也遭到了挾持,甚至整個關中一帶,都遭到了涼州士兵的摧殘。因此,非常明顯的是,王允興復漢室的計劃,自然是以失敗而告終的。雖然他除掉了董卓,但是,王允沒能安撫董卓的部下,從而讓本就千瘡百孔的東漢王朝雪上加霜。在王允被殺後,他的侄子王凌逃過一劫,並獲得了曹操的啓用。

  另一方面,王凌(172年-251年6月15日),字彥雲,太原祁縣(今山西祁縣)人,三國時期曹魏將領,東漢司徒王允之侄。黃初元年(220年),曹操去世後,曹丕稱帝,王凌任散騎常侍,出任兗州刺史。黃初三年(222年),參與洞口之戰。王凌與張遼等人進軍到廣陵,衆將一起擊敗東吳將領呂範。對於王凌來說,因功封爲宜城亭侯,加號建武將軍,出任青州刺史後頗有成績,從而得到百姓稱頌。

  正始初年(239年),魏明帝曹叡駕崩後,大將軍曹爽對他積極攏絡,任命他爲徵東將軍。正始二年(241年),吳國大將全琮領數萬人馬進攻芍陂。王凌率諸軍迎戰,奮戰數日,吳軍退走,進封南鄉侯,不久遷車騎將軍,儀同三司,食邑一千三百五十戶。正始九年(248年),代高柔爲司空。

  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在高平陵之變爆發前,王凌可以說是曹魏重臣了。對於王凌來說,對曹操等曹魏君主心懷感激,這促使他在高平陵之變後站到了司馬懿的對立面。公元249年,司馬懿誅曹爽後,王凌心生不滿,王凌與令狐愚闇地裏策劃,認爲曹魏皇帝曹芳昏庸懦弱,受制於強臣,又聽說楚王曹彪(曹操之子)有智有勇,想要共同立他爲帝,奉迎他到許昌建都。對於王凌來說,想要通過支持楚王曹彪稱帝,以此匡扶曹魏,避免司馬懿繼續篡奪曹魏大權。

  到了嘉平三年(251年)元月,王凌請求發兵討伐東吳,也即王凌想要藉着這樣的機會起兵。不過,司馬懿得知了王凌的計謀,所以不同意他的調兵請求。王凌無奈,準備強行起兵。但是,司馬懿先發制人,調集數萬人馬,從水路南下,下令赦免王凌之罪,然後寫信曉諭王凌。突然率領大軍到達百尺堰,直逼揚州治所壽春(今安徽省淮南市壽縣)。得知司馬懿大軍壓境的消息後,王凌發現情況不妙,拿不到虎符的話,本部兵馬根本不能和司馬懿大軍抗衡,自己毫無勝算,也即強行起兵,無疑是以卵擊石了。

  於是,爲了避免壽春城的百姓遭遇戰火,王凌選擇向司馬懿投降。於是,後者令軍士押下王凌。司馬懿派步騎六百送王凌從陸路到洛陽。行到項城時,王凌知道死期必至,選擇了自盡。司馬懿還不滿足,把王凌和令狐愚等人誅殺三族。楚王曹彪也被迫自殺,其親屬都流放到平原郡,曹魏後期“淮南三叛”的第一叛就這麼落幕了。因此,對於王凌來說,雖然有心匡扶曹魏,但是,因爲個人能力的有限,加上司馬懿老謀深算,所以起兵的計劃沒能成功。在此基礎上,和他的叔叔王允一樣,王凌也付出了性命的代價。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