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李廣的能力如何?讓匈奴膽寒的他爲何不受漢武帝待見?

李廣的能力如何?讓匈奴膽寒的他爲何不受漢武帝待見?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跟着小編一起探尋歷史上真實的李廣。

說道飛將軍李廣這個人,我們首先會想到什麼?相比很多讀者朋友都和筆者一樣,首先進入腦海的會是王昌齡的那一首著名的出塞: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位傳奇的龍城飛將,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飛將軍李廣。不過除了這兩句展現飛將軍之威的詩句以外,還有兩句關於李廣的名句。

李廣的能力如何?讓匈奴膽寒的他爲何不受漢武帝待見?

這兩句就是初唐四傑之首的王勃在千古名篇《滕王閣序》中寫下的:“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學習過這篇文章的讀者朋友可能都還記得,王勃之所以寫下這兩句,其實是有在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哀怨的。那麼,被王勃用來自比的李廣,自然也和王勃有着一些相似之處。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爲什麼身爲堂堂飛將軍的李廣,會成爲不受待見的代名詞。

李廣的能力其實是毋庸置疑的,他出身將門世家,他的先祖李信曾經帶兵擊敗過燕太子丹。而他也早早地就加入了軍隊,並很快就在軍隊中展露了頭角。根據《史記》的記載,李廣身高體長,並且天生神力,而且還手臂修長,擅長射箭。在漢文帝十四年(前166),當時匈奴大規模入侵,李廣作爲軍中的一員,奮勇殺敵,斬首甚多,一躍成爲漢中郎。他的能力得到了漢文帝的賞識,多次陪伴漢文帝狩獵,漢文帝曾說過,如果李廣身在漢高祖的時代,被封爲萬戶侯不在話下。

之後漢景帝繼位,李廣任隴西都尉,不久改任騎郎將。漢景帝時期,七國之亂是最大的一場政治風波,也是李廣建功立業的一個絕佳機會,但也正是在這次風波中,李廣體現出他在政治這個領域不成熟的一面。在七國之亂爆發後,李廣以驍騎都尉的身份跟隨太尉周亞夫作戰,在反擊叛軍的過程中,李廣曾在昌邑城下,成功奪取了叛軍的軍旗,由此立下大功(戰場上斬將奪旗是非常鼓舞士氣的戰果),從而聲名鵲起。

但是,在獲得戰功的同時,李廣卻犯了一個很嚴重的政治錯誤。他居然在朝廷統一論功行賞之前,就接受了來自樑王劉武授予的將軍印。這就讓情況變得很尷尬,樑王劉武雖然在平定叛亂的過程中也作出了巨大貢獻,並且是漢景帝的親兄弟,但畢竟只是個諸侯王,李廣私自接受他的封賞,這明顯不是符合規矩的行爲。所以,當平叛接受後,李廣雖然在戰爭中立下了大功,但因爲這個原因,最後並沒有獲得任何封賞。

李廣的能力如何?讓匈奴膽寒的他爲何不受漢武帝待見? 第2張

雖然沒有得到任何封賞也沒收到任何懲罰,但李廣在當時還並不知道,這只是自己一生難以成功的一個開始罷了。在之後,漢景帝將李廣派往邊疆與匈奴作戰,與強大的匈奴騎兵作戰李廣依然全然無懼,整日與匈奴作戰,還經常身先士卒。這種作戰方法雖然能夠充分展現出李廣個人的勇武,也能極大提升士兵的士氣,但有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容易威脅到李廣自身的安危,從而影響到整支隊伍的安危。

李廣憑藉個人的勇武和機智的計謀,曾多次取得對匈奴作戰的勝利,哪怕落入險境也常常能夠化險爲夷。漢武帝時期,李廣依然在邊疆帶兵與匈奴作戰,但正所謂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李廣在多年與匈奴的作戰中,讓匈奴人也對這位漢朝的名將的實力有了深刻的認識,所以,在一次李廣從雁門出擊攻打匈奴的作戰中,匈奴專門集結了重兵擊敗了李廣的軍隊,並活捉了李廣。

這下子李廣危險了,但幸好匈奴單于看重李廣的能力,想要留下李廣。所以李廣雖然被活捉,但生命卻沒有受到威脅。當匈奴的騎兵將他放在兩匹馬中間的網上馱着走的時候,他在網上一動不動裝死,一直這樣持續這走了十多裏,讓匈奴放鬆了對他的警惕。當李廣發現脫逃的機會後,迅速搶了一匹寶馬縱馬狂飆,一路向南跑了幾十裏,並一路用搶來的弓箭射殺追擊的匈奴騎兵。最後與失散的部下們會合後,回到了關內。

雖然李廣這次大難不死,僥倖逃脫,但他並沒有感受到必有後福的感覺。因爲當他回到朝廷以後,朝廷就把他交給了廷尉,讓廷尉依法論處李廣戰敗被俘的罪名,廷尉認爲李廣戰敗導致軍隊損失摻重,還被匈奴俘虜了,理應斬首,但漢朝有交付罰金便可以免死的制度,所以李廣在交付了罰金之後,逃過一劫,但李廣也因此被剝奪了所有功名貶爲庶民。

但漢朝和匈奴全面的對抗,使得李廣沒有就此退出了屬於他的舞臺。不久後李廣因爲匈奴大舉入侵遼西,殺害太守,而被複用,漢武帝派他駐守右北平,擔任右北平太守。這裏面還有個小插曲,當初李廣被貶爲庶人,常常前往南山打獵,有一次因爲和人飲酒回來晚了便被霸陵亭的亭尉給攔下來了,霸陵尉喝醉了,沒認出李廣。

李廣的能力如何?讓匈奴膽寒的他爲何不受漢武帝待見? 第3張

而當李廣的隨從說他是前任李將軍時,霸陵尉更是義正言辭地表示,哪怕是現任將軍都不能在夜裏通行,何況是前任。這使得李廣覺得受到了侮辱一直懷恨在心,當他赴任右北平後,便請求讓霸陵尉和他一同赴任,結果當霸陵尉到達以後他立馬就殺了他,並主動向朝廷請罪,而朝廷則因爲李廣身居要職的原因,並沒有對此事過於追究。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李廣其實是一個極其看重自己的顏面以及非常容易鑽牛角尖的人。而這正是導致李廣最終走向悲劇結尾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幾年後一次和張騫的聯合作戰中,由於李廣和張騫兵分兩路,結果導致兩軍失聯,最後李廣的那一支軍隊被匈奴包圍,全靠李廣的勇武和不斷鼓勵漢軍的士氣,才一直堅持到張騫的援軍到來爲其解圍。當解圍之時,李廣的軍隊已經幾乎全軍覆沒。當班師回朝後,張騫因爲誤期而被判死刑,交贖金後貶爲庶人。而李廣再一次功過相抵,沒有任何封賞。

李廣從軍多年,經歷戰爭無數,也讓匈奴對其膽寒。但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他總是會在要立下功勞時最後功虧一簣,而比他年輕的很多將領則是在對匈奴的作戰中得以一舉封侯,李廣其實對此內心是不甘心的。所以,當漢武帝決定讓衛青和霍去病帶兵發動漠北之戰時,李廣不顧自己已經六十多歲的高齡拼命請求隨軍出征,漢武帝在他多次請求下,最後同意了他的請求,讓他擔任了前將軍。

李廣的能力如何?讓匈奴膽寒的他爲何不受漢武帝待見? 第4張

但是在行軍時,由於衛青和李廣之間因爲作戰的出兵方向上產生了分歧,衛青一定要李廣帶兵由東路出發,這導致李廣由於缺乏嚮導,對路線不熟悉而未能按時到達戰場。作戰雖然取得了成功,但未能捉住匈奴單于,而李廣也知道自己的軍隊迷路耽誤了戰機的事實,所以當他去大將軍府陳述迷路的原因時,他終於無法忍受了,他表示自己與匈奴作戰那麼多年,終於有機會與匈奴單于決戰,但卻不幸迷路,或許正是天意吧,而自己也不想再受到那些刀筆吏(文官)的侮辱了,於是拔劍自刎。

縱觀李廣的一生我們會發現,李廣此人並不缺建功立業的能力,也不缺機會,但最終總是功敗垂成。除了有時運不濟的原因以外,就像我們在上文中所看到的那樣,李廣對於政治的遲鈍以及他那極其富有個人色彩的作戰方式和他那不堪受辱的偏執性格,最終使得李廣在不斷立功卻又不斷犯錯的怪圈中循環,最終被困死在這怪圈中無法解脫,從而走向了悲劇的結局。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