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被封爲韓王又是韓國宗室後裔,韓王信反叛西漢的原因是什麼?

被封爲韓王又是韓國宗室後裔,韓王信反叛西漢的原因是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8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這裏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韓信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韓王韓信,與“漢初三傑”之一的淮陰侯韓信同名同姓,爲了加以區分,史書多稱其爲韓王信。韓王信本是韓國宗室後裔,秦末亂世和楚漢爭霸期間,長期跟隨劉邦作戰,因而被封爲韓王。不過,在西漢初的“七國八王”之中,韓王信與燕王盧綰算是最爲特殊的兩個,而韓王信之所以會反叛,從漢初的形勢分析,自有其必然。

韓王信本爲韓國宗室後裔,秦末天下大亂後被封爲韓王

韓王信本是韓襄王的庶孫,雖然身高八尺五寸、孔武有力,但秦滅六國之後,他便也失去了往日的榮華富貴。

被封爲韓王又是韓國宗室後裔,韓王信反叛西漢的原因是什麼?

在項梁擁立楚懷王熊心之時,六國後裔已經紛紛復國,唯有韓國沒有,張良認爲韓國諸公子中韓成最爲賢能,因而勸說項梁立韓成爲王,並協助其在潁川一帶打游擊,後因項梁戰死,韓成投奔楚懷王。劉邦西入關中之時,張良率領軍隊跟隨劉邦,在劉邦的協助下攻佔韓國故地十餘座城邑,並在攻打陽城時得到韓王信,便任命其爲韓國將軍,率領韓國軍隊追隨劉邦西入關中。

項羽西入關中滅秦之後,大封天下十八路諸侯,張良通過項伯也爲韓成求取了韓王之位,但項羽卻認爲韓成沒有戰功,因而不許其返回封地,反而將其帶回西楚,不久後降封爲列侯,後於漢元年(前206年)七月將其殺死。劉邦重新殺回關中統一三秦之後,爲防備劉邦東進,項羽改封鄭昌爲韓王。

漢高祖二年(前205年),劉邦東進,韓信平定了韓國的十幾座城池,韓王鄭昌也被迫投降,劉邦於是立韓王信爲韓王,此後韓信便帶領韓地軍隊長期跟隨劉邦作戰。彭城之戰劉邦戰敗,韓王信隨劉邦撤退至滎陽,與項羽陷入對峙當中。

漢高祖三年(前204年),劉邦撤出滎陽,留韓信和周苛等人守衛滎陽,結果在項羽的共計之下最終失守,韓王信投降楚軍,但不久後便又逃出,重新投向了劉邦,劉邦則再次立其爲韓王,並在之後跟隨劉邦擊敗項羽,平定天下、建立西漢。

西漢立國之後,劉邦正式封韓王信爲韓王,最初封地在潁川。然而,劉邦認爲潁川北靠近鞏縣、洛陽,南逼近宛縣、葉縣,東邊則是重鎮淮陽,戰略位置太過重要,於是改封其到太原以北地區,使其抵抗匈奴,建都晉陽。結果,韓王信又上書表示爲了更好抵禦匈奴,請求建都馬邑,劉邦同意。然而,在匈奴的進攻之下,韓王信私通並轉投匈奴,結果最終被漢將柴武斬殺。

被封爲韓王又是韓國宗室後裔,韓王信反叛西漢的原因是什麼? 第2張

韓王信爲何反叛西漢,內在原因與外在形勢共同作用的結果

西漢初共存在七大諸侯國、八大異姓王,而在這些人當中,韓王信和燕王盧綰則是最爲特殊的兩個。其他諸侯國,要麼是項羽早期分封的諸侯,要麼是楚漢爭霸過程中劉邦所分封,這些諸侯王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便是根基穩固和相對獨立,而盧綰則是由於劉邦想要將燕地收回中央管轄才分封,而韓王信則長期跟隨劉邦作戰,且韓地長期被項羽佔據,根基其實並不穩固。

至於韓王信爲何會背叛西漢轉投匈奴,則主要是內在因素和外在形式共同作用的結果:

1、外在形式:馬邑是匈奴南下必經之路。太原地區,歷來都是北方遊牧民族南下的戰略要地,將韓王信改封到太原以北,的確可以抵禦匈奴的南下,但那是建立在韓王信有足夠實力的情況下。如前文所說,韓王信本就是漢初異姓王之中實力較弱的一個,再加上又是剛剛改封到此、根基不穩,而匈奴卻早已趁秦末中原大亂時崛起,以韓王信的實力,他根本不是匈奴大軍的對手。與此同時,劉邦的力量主要集中於關中地區,一旦匈奴南下,想要從關中發兵前往救援,時間上也根本來不及。這種情況下,一旦匈奴南下,韓王信只有兩條路可走,要麼拼個魚死網破,要麼只能選擇與匈奴勾結。

被封爲韓王又是韓國宗室後裔,韓王信反叛西漢的原因是什麼? 第3張

2、內在因素:韓王信立場不堅多次反叛。從秦末亂世以來韓王信的經歷來看,他顯然不是個立場堅定的人物,爲了生存他根本不在乎反叛,可以說是爲了自身利益可以隨意改變陣營,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滎陽之戰,項羽攻破滎陽之後,周苛堅決不降被殺,結果韓王信轉眼便投降了項羽。而在劉邦重新穩住陣腳之後,韓王信又逃出項羽陣營,重新投向了劉邦。因此,在西漢立國,韓王信擁有了自己的封地之後,爲了保住自己的榮華富貴,在無法抵禦匈奴進攻的情況下,他的投降自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綜上所述,韓王信的背叛其實可以說是在情理之中的。事實上,韓王信被滅之後,劉邦將自己的兄長劉喜封爲了代王,然而劉喜也無法抵禦匈奴的南下,雖然沒有像韓王信那樣投降匈奴,結果也是棄國獨自逃回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