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李泌:用一生的智慧,穩定唐朝局勢、延緩大唐衰亡

李泌:用一生的智慧,穩定唐朝局勢、延緩大唐衰亡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8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李泌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李泌是唐朝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謀略家,他歷經玄宗、肅宗、代宗和德宗四朝,他爲朝廷出謀劃策、殫精竭慮,可惜他未遇明主,他的許多謀劃最終無法實現,但是他用一生的智慧,穩定了中唐的政局、延緩大唐的衰亡。

1.年少聰慧得到唐玄宗賞識,但做事不夠圓滑導致仕途坎坷

李泌是北周八柱國之一李弼的六世孫,他自幼聰慧,被當地人稱爲神童。

開元十六年(728年),唐玄宗瞭解到李泌是神童,於是召見他。當時唐玄宗正和張說在下棋,唐玄宗見到李泌,就讓張說出題考考他。

李泌:用一生的智慧,穩定唐朝局勢、延緩大唐衰亡

張說讓李泌以“方圓動靜”說幾個句子。年僅六歲的李泌回答道:“方如行仁義,圓如用智慧,動如施展才能,靜如心領神會。”

唐玄宗聽了,爲小李泌的機智應對讚歎不已。

天寶中期,唐玄宗授予李泌翰林待詔的職位,讓他輔佐太子李亨。

年輕氣盛的李泌看不慣楊國忠專權,曾作詩譏諷他。楊國忠於是以“譏諷朝政”爲由,將李泌趕出朝廷。

2.臨危受命,在安史之亂時出山爲唐肅宗謀劃

2.1爲平定安史之亂謀劃良策

天寶十五年(756年),安史之亂爆發,李亨赴靈武自立門戶,登基爲帝。

李亨剛到靈武時,兵微將寡,文武官不滿三十人,在此危難之際,李泌跋山涉水,千里迢迢趕赴靈武,來到李亨身邊。李泌的到來,使李亨彷彿大海的孤舟,在茫茫大海中遇到了啓航燈,爲他指引前進的方向。

李泌:用一生的智慧,穩定唐朝局勢、延緩大唐衰亡 第2張

李泌到靈武時,李亨任命不知兵事的宰相房琯與安祿山作戰,結果慘敗,損失兵力四萬多人。

此時的李亨對前途感到迷茫,他問李泌“敵人如此強大,天下何時才能平定?”。

李泌安慰李亨說,叛軍現在勢大,但是他們不得人心,不出兩年叛亂就可以平定。李泌還爲平叛出謀劃策。

李泌說:“賊之驍將,不過史思明、安守忠、田乾真、張忠志、阿史那承慶等數人而已。今若令李光弼自太原出井陘,郭子儀自馮翊入河東,則思明、忠志不敢離范陽、常山,守忠、乾真不敢離長安,是以兩軍摯其四將也,從祿山者,獨承慶耳。願敕子儀勿取華陰,使兩京之道常通,陛下所徵之兵軍於扶風,與子儀、光弼互出擊之,彼救首則擊其尾,救尾則擊其首,使賊往來數千裏,疲於奔命,我常以逸待勞,賊至則避其鋒,去則乘其蔽,不攻城,不遏路。來春覆命建寧爲范陽節度大使,並塞北出,與光弼南北犄角以取范陽,覆其巢穴。賊退則無所歸,留則不獲安,然後大軍四合而攻之,必成擒矣。”

李泌的平叛計劃,可以使叛軍首尾不能相顧,從而各個擊破,最後直取范陽,徹底解決叛軍,可謂是平叛良策。李亨對這個計劃也表示贊同,如果他能貫徹這個計劃,安史之亂就不用打八年,唐朝中後期也不會遭受藩鎮割據的禍害。

至德二年(757年),安祿山被兒子安慶緒殺死,李亨此時調集了大批的兵力,他改變主意,決定先收復兩京。最後唐軍在付出沉重代價後雖然收復了兩京,但是卻失去迅速平叛的良機,還造成之後藩鎮尾大不掉的局面。

2.2保護儲君廣平王,維護了局勢穩定

唐肅宗繼位後,曾經打算任命建寧王李倓爲天下兵馬元帥,帶兵平定安史之亂。

李泌勸阻道,現在天下亂戰,民心向着元帥,功成之時,難道要讓廣平王(李倓兄長,唐代宗)讓位嗎?

李泌:用一生的智慧,穩定唐朝局勢、延緩大唐衰亡 第3張

唐肅宗聽後深以爲然,於是改任廣平王爲兵馬大元帥,從而避免出現像李建成、李世民那樣手足相殘的悲劇重演。

唐肅宗十分信任宦官李輔國和愛妃張良娣,這兩人狼狽爲奸,把持朝政。建寧王想剷除這兩人,不料反被兩人陷害,唐肅宗聽信讒言,將建寧王賜死。

張良娣生有兒子,想讓唐肅宗立自己的兒子爲太子,因爲廣平王有大功,因此張良娣十分嫉恨他。

李泌挺身而出,向唐肅宗指出當年武則天爲了權力將太子李賢廢掉後關押起來,李賢內心憂懼,作了《黃瓜臺辭》,希望武則天能放過自己,但是最後還是被殺死。李泌說陛下已摘一瓜(指賜死建寧王),希望不要再摘。

李泌的話觸動了唐肅宗的內心,乾元元年(758年)十月,廣平王被立爲太子,之後唐肅宗謹記李泌的話,再沒讓自己的這個兒子受到傷害。

3.唐代宗時受權貴排擠,到地方任職

寶應元年(762年),唐肅宗病死,唐代宗繼位。

大曆三年(768年),唐代宗將李泌召回朝廷。由於唐代宗時期,朝中內鬥不止,最後李泌被排擠到地方任職。

先是宰相元載嫉恨李泌得寵,於是誣陷他和魚朝恩交結。唐代宗明知李泌是被冤枉的,但是他忌憚元載的勢力,還是將李泌趕出朝廷,出任江西判官。

後來元載被唐代宗處死,李泌重新被召回朝廷。剛回到朝廷的李泌,又受到宰相常袞的嫉恨,常袞向唐代宗建議,如果要重用李泌,應該先安排他做刺史,等他有了政績再重用。大曆十四年(780年),李泌再次被排擠出朝廷,出任澧州刺史。

4.唐德宗時李泌幾度力挽狂瀾,保住大唐江山

唐德宗是一位志大才疏的皇帝,他繼位後,一心想重振大唐,他發動的削藩戰爭在最初階段取得巨大成果,由於他處置不當,利益分配不合理,結果造成“四王二帝”和“涇師兵變”的大動亂,大唐差點就墜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涇師兵變”後唐德宗逃到梁州,此時他終於想起李泌,將他召到身邊出謀劃策。

4.1力主平定李懷光,避免又一強大藩鎮的出現

建中四年(783年),“涇師兵變”後唐德宗先逃往奉天,之後被叛軍日夜圍攻,幸虧李懷光帶領朔方軍及時趕來救駕,唐德宗才逃過一劫。

但是昏庸的唐德宗聽信奸相盧杞的讒言,不讓李懷光進城覲見,還下令李懷光帶兵繼續追擊叛軍。

李懷光對此非常不滿,不久後他也擁兵叛亂。當時朝廷的財政緊張,加上有嚴重的旱災和蝗災,許多大臣都建議與李懷光妥協。

李泌以戰略家的眼光給予反對。他說“懷光既解奉天之圍,視硃泚垂亡之虜不能取,乃與之連和,使李晟得取以爲功。今陛下已還宮闕,懷光不束身歸罪,乃虐殺使臣,鼠伏河中,如夢魘之人耳!但恐不日爲帳下所梟,使諸將無以藉手也。”

唐德宗因此堅定了平定李懷光的信心,貞元元年(785年)八月,李懷光被殺,河中叛亂被平定。李懷光被平定,避免了新的藩鎮崛起,也使唐德宗看到了李泌的價值。

4.2解決京師糧草運輸困難

唐德宗進行武力削藩失敗後,京師糧草供應短缺,要由江南通過江淮水運往京師,其必經之地就是陝州。

貞元元年(785年)六月,陝虢都知兵馬使達奚抱暉毒死節度使張勸,想逼朝廷任命自己爲節度使。

陝州的叛亂導致京師的水路運輸中斷,長安糧草補給困難。在這危機時刻,李泌主動請纓,決定單刀赴會,解決陝州問題。

唐德宗任命李泌爲陝虢都防水陸運使,李泌先會見了陝州官吏並對他們說:“我只是來督辦賑災的,如果達奚抱暉有功,就讓他擔任節度使。”

達奚抱暉聽到消息後,放鬆了警惕。李泌來到陝州後,對達奚抱暉曉以利害,讓他趕緊帶家人逃亡,李泌兵不血刃地完美解決了陝州問題。

李泌:用一生的智慧,穩定唐朝局勢、延緩大唐衰亡 第4張

4.3調解唐德宗和大臣們的關係

唐德宗爲人猜忌刻薄,“涇師兵變”後他逃往奉天時,潤州刺史韓滉訓練士卒,修建石頭城,以迎接唐德宗。但是卻遭到唐德宗的猜疑,誤以爲韓滉有謀反之意。

李泌向唐德宗解釋了韓滉的功勞,一是從唐德宗逃出京師後,韓滉的貢獻不絕。二是指出韓滉的性格剛烈,不附權貴,因此被大臣誹謗。

李泌還上奏以百口保韓滉,並請唐德宗讓韓滉的兒子韓帛回家。韓滉大爲感動,發米百萬鬥給朝廷,還帶動其他地方官紛紛入貢。

貞元三年(787年),有流言說大將李晟和馬燧要叛亂。流言既讓疑心病很重的唐德宗疑心重重,也讓兩位將軍忐忑不安,如果處理不好,將會造成動盪。

此時剛出任宰相不久的李泌挺身而出,帶着兩位將軍面見皇帝。

李泌對唐德宗說:“兩位將軍位極人臣,只要陛下坦誠相待,國家有難就讓兩位將軍掛帥,天下太平就入朝參拜。君臣就能和睦相處。”

聽完李泌這番開誠佈公的話語後,唐德宗終於打消疑慮,李晟和馬燧拜謝皇帝后,也向李泌鄭重施禮。

4.4北和回紇、南通雲南、西結大食、天竺,孤立吐蕃

安史之亂後,由於朝廷將邊鎮的將士調回平叛,造成邊防空虛,吐蕃趁機佔領了隴右、河西大片領土,並且頻頻入侵大唐。

面對日益嚴峻的邊患,李泌提出了“北和回紇、南通雲南、西結大食、天竺,以困吐蕃”的宏偉計劃。

但是這個計劃面臨巨大的阻力,因爲唐德宗不願意實施。唐代宗時,唐朝向回紇借兵平定安史之亂,當時身爲太子的李適(唐德宗)帶着手下去會見回紇的登裏可汗。結果卻遭到回紇人的羞辱,李適的兩名手下被回紇人打死。

爲了說服唐德宗,李泌先後十五次請求唐德宗批准這個困蕃計劃。經過李泌苦口婆心的勸導,唐德宗最後批准了這個計劃。

788年,回紇可汗得到大唐許婚,793年,南詔脫離吐蕃,李泌的“北和回紇、南通雲南、西結大食、天竺”的宏偉藍圖最終實現,從此吐蕃的力量大爲削弱,唐朝也解決了西北的邊患,爲後來的“元和中興”打下堅實基礎,可惜的是,作爲這一計劃的構建人,李泌卻看不到這些成果了,貞元五年(789年),爲大唐操勞一生的李泌病逝。

李泌是不世出的奇才,由於不爲權貴所容,他一生在朝廷的時光不老多,但是卻不妨礙他爲國做出巨大貢獻,特別是在唐德宗時期,李泌多次力挽狂瀾,如果沒有李泌,昏庸的唐德宗也許會將大唐帶入深淵。奇人李泌,爲大唐續命百年的偉大謀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