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洪秀全著名的一首七律,表達了自己的遠大抱負

洪秀全著名的一首七律,表達了自己的遠大抱負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8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洪秀全是清末農民起義領袖,曾給滿清統治者以沉重的打擊。他15歲參加了縣試,曾名列前茅,後來考進士卻屢試不第。詩人從小飽讀詩書,熟悉儒家經典,可是經過一系列的失敗,他決定從其他渠道尋找出路。

有一次詩人赴考落第回來,雖然心情糟糕,但爲了謀生,他只好到離家三十里外的蓮花塘教書。他的表兄李敬芳來村塾探望,發現書櫃中有一本小冊子,拿起來一看,書名叫《勸世良言》。他感到很奇怪,就詢問起這本書的來歷。

洪秀全著名的一首七律,表達了自己的遠大抱負

詩人便談起了自己曾去廣州赴考,從傳教士手裏得到這本書的經過。表兄懷着一顆好奇心,將書借去。看完送還時還告訴他,這本小冊子和普通的經書不同,內容非常新奇。

表兄的一番話,引起了詩人的注意,他也開始仔細地研讀起來。原來這是一本佈道書,作者是廣東肇慶人樑發。樑發本來是一個雕版工人,受洗加入了教會,並接受指派,編寫了這本小冊子。

全書共有六十多篇短文,有的直接抄自聖經,有的先摘抄一段經文,然後結合當地的風俗人情加以發揮。這本書突出了上帝是天地之宰,並描繪了一幅天國的畫圖。

洪秀全熟讀儒家經書,卻沒有發現人生的突破口,而在這本小冊子裏,他終於尋找到命運的轉折點。於是他覺得如獲至寶,還到處宣傳,說有一位造萬物的大主宰,人人都應當敬畏和崇拜,而世間的一切邪惡都該被消滅。

這本書切中了詩人的心事,他本來崇敬孔夫子,但是孔聖人並沒有保佑他考中秀才。他年年拜文昌、魁星兩像,但每次考試都名落孫山、榜上無名。而其他泥塑木雕諸偶像,也都沒有幫助他解決過任何實際問題。

詩人聯繫自己夢裏見到的人物,他認爲自己已經親眼見過耶穌。於是詩人和表兄在自行洗禮後,立志要趕盡妖邪。

他們還請了一位鐵匠,爲他們各鍛造了一把長約三尺、重約七斤的寶劍,刻上“斬妖劍”三字,並隨身攜帶。下面就分享洪秀全很著名的一首七律,開篇氣勢不凡,結尾也令人充滿遐想。

吟劍清代:洪秀全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爲家共飲和。擒盡妖邪歸地網,收殘奸宄落天羅。東南西北效皇極,日月星辰奏凱歌。虎嘯龍吟光世界,太平一統樂如何!

這首詩創作於太平天國運動之前,抒寫了作者決心消滅滿清王朝的宏偉抱負,並表達了對大業成功後、昇平景象的美好憧憬。但由於時代的侷限性,作品裏也浸透着濃厚的封建思想。

詩的大意是:手拿三尺寶劍,希望早日平定萬里河山;祝願四海一家,共享道德的涵養教化。立誓要捉盡兇險,將其全部掃進地獄;讓那些逆賊,一個都無法漏網。

四海八荒,全都來接受教化;日月星辰,一齊爲勝利歌唱。接受統一號令,讓陽光普照世界;天下太平,百姓們永遠幸福快樂。

詩人在開篇首先抒寫自己的美好願望,他希望憑藉三尺寶劍,可以“定山河”;同時他還要全天下百姓都能“共飲和”,也就是得到道德的涵養教化。

中間兩聯表達出詩人要開闢江山,收盡一切惡者的強烈渴望。作者盼望掃盡滿清之後,可以仿效過往的帝王,施教於四方。妖邪,這裏指滿人。奸宄(guǐ),指幫助滿人的那些漢人官僚。

最後兩句表達了作者嚮往的新生活,詩人用“虎嘯龍吟”,比喻帝王發號施令,聲威遠播。“樂如何”,更指出了心中的理想世界乃是天下大同、安居樂業。

洪秀全在這首詩裏表達了自己的遠大抱負,他手提三尺寶劍,要去開闢江山,收盡陰險,以實現“共飲和”和“太平一統”的美好藍圖。雖然太平天國運動最後以失敗而告終,卻極大地震撼了清政府的統治,也爲後世繼續尋找救國救民的方向開闢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