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曹操究竟是當世英雄還是逆賊奸臣?如何正確評價曹操?

曹操究竟是當世英雄還是逆賊奸臣?如何正確評價曹操?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7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曹操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1.

古人說“蓋棺論定”,但曹操卻是個“蓋棺”依然難以“論定”的複雜人物。千百年來,人們對他褒貶不一,譽之者稱之爲當世英雄,毀之者稱之爲逆賊奸臣。

《三國志》裏說:“漢末,天下大亂,雄豪並起,而袁紹虎視四州,強盛莫敵。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 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

陳壽從政治、軍事、謀略和胸懷氣度方面對曹操進行了積極的評價,說他是“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王沈在《魏書》裏則從文事的角度評價說:“太祖御軍三十餘年,手不捨書。書則講武策,夜則思經傳。登高必賦,及造新詩,被之管絃,皆成樂章。”

司馬光評價他說:“王知人善察,難眩以僞。識拔奇才,不拘微賤,隨能任使,皆獲其用。與敵對陳,意思安閒,如不欲戰然;及至決機乘勝,氣勢盈溢。勳勞宜賞,不吝千金;無功望施,分豪不與。用法峻急,有犯必戮,或對之流涕,然終無所赦。雅性節儉,不好華麗。故能芟刈羣雄,幾平海內。”

魯迅說:“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我雖不是曹操一黨,但無論如何,總是非常佩服他。”

毛澤東也說:“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個了不起的詩人。”

對曹操的負面評價也很多。比如《曹瞞傳》裏說他:“爲人佻易無威重,好音樂,倡優在側,常以日達夕。被服輕綃,身自佩小鞶囊,以盛手巾細物,時或冠帢帽以見賓客。每與人談論,戲弄言誦,盡無所隱,及歡悅大笑,至以頭沒杯案中,餚膳皆沾污巾幘,其輕易如此。”

但這種批評並不犀利,輕佻隨便,不夠威嚴莊重,喜歡音樂歌舞,包括《三國志》裏所說的喜歡飛鷹走狗,遊蕩無度,雖然從個人修養的角度來看都屬於缺點,但終究是小節。況且曹操的任情戲謔,也是真性情的一種體現。

曹操究竟是當世英雄還是逆賊奸臣?如何正確評價曹操?

倒是老對手劉備,一面很佩服曹操的軍事能力(諸葛亮曾在《後出師表》裏說“先帝每稱操爲能”),一面則毫不留情地說:“曹操階禍,竊執天衡;皇后太子,鴆殺見害,剝亂天下,殘毀民物。”

孫權稱讚曹操“御將自古少有”,也批評他:“其惟殺伐小爲過差,離間人骨肉以爲酷耳。”

周瑜說:“操雖託名漢相,實爲漢賊。”

當然,對手的批評可能是出於政治目的。但一些後人對曹操的批判也很尖銳,爲《三國志》作注的裴松之說過:“歷觀古今書籍所載,貪殘虐烈無道之臣,於操爲甚。”

陸機在《辯亡論》裏說:“曹氏雖功濟諸華,虐亦深矣,其民怨矣。”

劉知幾在《史通·探賾》裏評價曹操:“罪百田常,禍千王莽。”

洪邁在《容齋隨筆》裏說:“曹操爲漢鬼蜮,君子所不道。”

王夫之的《讀通鑑論》說:“曹操父見殺而興兵報之,是也;阬殺男女數十萬人於泗水,徧屠城邑,則慘毒不仁,惡滔天矣。……操之所以任天下之智力,術也,非道也。”

顧炎武也評價說:“孟德既有冀州,崇獎跅馳之士,觀其下令再三,至於負污辱之名見笑之行,不仁不孝而有治國用兵之術者。於是權詐迭進,奸逆萌生。”

近代李宗吾在他的《厚黑學》裏說:“三國英雄,首推曹操,他的特長,全在心黑:他殺呂伯奢,殺孔融,殺楊修,殺董承伏完,又殺皇后皇子,悍然不顧,並且明目張膽地說:‘寧我負人,毋人負我。’心子之黑,真是達於極點了。”

在宋朝之前,對曹操的評價是褒多於貶的,到宋朝之後,就整個相反了。蘇軾的《志林》記載,北宋時市井說書,人們“聞劉玄德敗,頻蹙眉,有出涕者;聞曹操敗,即喜唱快”。元明清時,曹操就成了“賊”,背的基本是罵名了,直到現在,依然難以翻身。

所以在民間戲曲、小說、故事裏,曹操的形象就非常不堪了,尤其是在《三國演義》裏,基於作家“尊劉貶曹”的思想,他成了一個奸詐、狡猾、陰險的奸臣和野心家的代表。

褒貶臧否,見仁見智。或許《演義》裏引用明代鍾惺《鄴中歌》裏的那兩句詩就是最恰當的說明:“功首罪魁非兩人,遺臭流芳本一身。”

曹操究竟是當世英雄還是逆賊奸臣?如何正確評價曹操? 第2張

2.

英雄也好,奸雄也罷,不管流芳百世,還是遺臭萬年,我認爲,曹操是一個大氣磅礴的人,儘管他也幹過許多壞事(比如他殘暴好殺,屠過不少城,殺過不少百姓,殺過不少士人;再比如他好色),但稱得上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

後人罵曹操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他“挾天子以令諸侯”,架空了漢朝皇帝,大權獨攬,爲兒子代漢稱帝奠定了基礎。從傳統封建道德來看,曹操自然是亂臣賊子,大逆不道之人。

但我們現代人看來,曹操生活的時代,漢朝的統治已經腐朽到了極點,改朝換代已經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而漢末社會的動盪,黃巾起義,軍閥混戰,都急需一個統一的政權來終結,曹操扮演的或者說希望扮演的正是這個角色。

所以就當時的時勢來說,換了其他人,未必就不會像曹操這樣去做(可能做得比曹操還有下作),而且未必做得比曹操更好。

就像毛主席說的那樣:“曹操統一中國北方,創立魏國。那時黃河流域是中國的中心地區。他改革了東漢的許多惡政,抑制豪強,發展生產,實行屯田制,還督促開荒,推行法治,提倡節儉,使遭受大破壞的社會開始穩定、恢復、發展。”所以,說曹操是大政治家應該沒錯。

“晝攜壯士破堅陣,夜接詞人賦華屋。”(張說《鄴都引》)

曹操也是傑出的軍事家,他統一了中國北方,併爲後來西晉統一全國奠定了牢固的基礎。他精通兵法,有高深的軍事理論,他曾在熟讀孫武、吳起等前代軍事著作,學習諸家兵法的基礎上,寫成了《兵書接要》一書。他所撰《孫子略解》,開創了整理註釋《孫子》十三篇的先河。

史籍記載:“(曹操)行軍用師,大較依孫吳之法,而因事設奇,譎敵制勝,變化如神。自作兵書十萬餘言,諸將征伐,皆以新書從事,臨事又手爲節度,從令者克捷,違教者負敗。”

李靖的《李衛公問對》、何去非的《何博士備論》等著作都對曹操的行軍用兵讚譽有加。

曹操還是傑出的文學家。建安文學能夠在長期戰亂、社會殘破的背景下得以勃興,同他的重視和推動是分不開的。他的詩歌樸實無華,感情深摯,氣韻沉雄,《蒿里行》《步出夏門行》《短歌行》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千古名篇。

曹操在書法、音樂等方面也有深湛的修養。《唐人書評》稱:“操書如金花細落,遍地玲瓏,荊玉分輝,瑤若璀粲。”

曹操的品性爲人也可稱大氣。史書說他:“生活節儉,不好華服。與人議論,談笑風生。勳勞宜賞,不吝千金;無功望施,分毫不與。”

黃仁宇也說:“《三國志》裏的曹操,不見得比他同時人物如劉備、孫權更爲譎詐。而且他有敢說敢做、豪邁磊落、放浪不羈的浪漫色彩。”“曹操能夠出類拔萃,是由於他的不拘小節、眼光遠大。”

曹操之所以能夠成功,善於用人是一個重要的原因。曹操的用人,也體現了他的大氣。

在曹操的時代,統治者選用人才,除了看重仁義孝悌等道德品質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高貴的家世出身。

但曹操卻不同,他不注重虛名,也不注重出身貴賤,完全是不拘一格,唯纔是舉。曹操不像袁紹,“非海內名士,不得相見”,也不像一些人“必廉士而後可用”,他看重的只有“才”,只要有才能,他就會任用。所以在當時,曹操手下的人才最多。

爲了求取人才,曹操曾三次頒佈《求賢令》,他說,現在正是急需人才的時候,因此用人只講能力,只要是人才,有“治國用兵之術”,哪怕是有不好的名聲,有過被人恥笑的行爲,甚至是“不仁不孝”的人,我也會量才任用。

這種具有平民意識和務實精神的用人之法和當時重道德和出身的主流觀念是格格不入的,曹操敢於這樣做,要有很大的勇氣。但也正是這樣的用人,才逐漸改變了兩漢以來的“察舉”制度。

曹操究竟是當世英雄還是逆賊奸臣?如何正確評價曹操? 第3張

3.

曹操是一個充滿矛盾的人物。

曹操的治國理念,根基還是屬於傳統儒家思想範疇,他也崇尚仁義禮讓,也試圖用仁義、道德、禮讓教民和行政,即“治定禮爲首”。但曹操知道,光是靠禮義,是無法治理當時社會的。所以,他也崇尚法術,推崇嚴刑峻法,也就是“撥亂刑爲先”。因此,一些後人也把曹操歸入法家。

曹操有狡詐詭譎的一面,比如在“官渡之戰”最吃緊的時候,袁紹的謀士許攸老投奔曹操。《曹瞞傳》記載,曹操赤着腳去迎接,高興地說:“卿來,吾事濟矣!”但當許攸問他還有多少糧食時,曹操卻是滿嘴謊言,從一年、半年,最後才說出了實話,只有一個月的糧草了。

再比如,有一次曹操出兵時,糧食不夠了,曹操就問糧官該怎麼辦,糧官想了個主意說,用小斛分糧。曹操答應了。後來士兵們吃不飽,怨言不斷。曹操就對糧官說:“只能借你的頭來滿足大家了,不然事情解決不了。”於是就殺了糧官,說是糧官偷盜糧食,故意用小斛分糧。

但曹操也有真誠率性的一面。他愛才,也能用人不疑,比如他對關羽,明知道不能爲自己所用,還是以誠相待。

曹操愛笑愛哭,很少掩飾自己的情緒(當然,也有人說他的笑和哭都是裝出來的,都是假的。但一個人的情緒完全出自僞裝,怕是不大可能)。曹操也喜歡開玩笑,比如《魏書》記載,西征馬超、韓遂時,曹操和韓遂在戰場上見面,韓遂的士兵都伸長脖子看他,曹操就說,你們是想看曹操吧,我和你們一樣,沒有四隻眼睛兩張嘴,只不過是多了點智慧!

曹操敢說真話,也喜歡說真話。比如他在《讓縣自明本志令》裏說“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又說自己不能交出兵權,“誠恐己離兵爲人所禍也”,“既爲子孫計,又己敗則國家傾危”,“不得慕虛名而處實禍”等等。這樣的實話也是一般人說不出來的。

曹操是個寬宏大量,有大家風範的人。他可以放下私人仇恨,比如張繡曾殺過他的長子曹昂和愛將典韋,但他高興地接納了張繡的投降,表示既往不咎;陳琳在袁紹手下時,曾寫過尖刻的檄文,對曹操大肆辱罵,後來陳琳被曹操抓獲,曹操愛惜他的才華,不但沒有怪罪,還任用了他。

曹操打敗袁紹後,發現了手下人寫給袁紹的信件,曹操沒有打開看,一把火都燒了,他說:“當時袁紹那麼強,我都不能自保,何況是衆人呢?”

還有兩件事值得一提。曹操剛佔據兗州時,任用畢諶爲別駕。張邈叛變時,抓住了畢諶的家人,曹操很大度,對畢諶說:“你母親在那邊,你可以去那邊。”畢諶說絕不會有二心,曹操高興地流淚。但畢諶出了門就逃跑到了張邈那裏。打敗呂布後,畢諶也被曹操活捉了,人們很爲畢諶擔心,誰知曹操不但沒有殺畢諶,還任用他爲魯相。曹操說,一個孝順母親的人,怎麼會不忠於君王呢?

還有一個人叫魏種,被曹操推舉爲孝廉。兗州叛亂的時候,曹操肯定地說:“只有魏種不會背棄我。”誰知魏種還是跑了,曹操生氣地說一定不會饒了他,但後來捉住了魏種時,還是放了他,並任命他爲河內太守。曹操說:“唯其才也!”

曹操究竟是當世英雄還是逆賊奸臣?如何正確評價曹操? 第4張

但曹操有時候又表現地心胸狹窄,鼠肚雞腸,一副小人嘴臉。

比如在官渡之戰立了大功的老朋友許攸得意忘形,胡言亂語,曹操就毫不顧念舊情地要了他的性命。他殺了孔融,殺了楊修,殺了立過許多功勞的婁圭,殺了剛直不阿的崔琰,他們的罪名都是可大可小的。他還故意派禰衡去劉表那裏送死,只因爲他對自己不夠尊重。

《曹瞞傳》記載,曹操在兗州時殺了大名鼎鼎的名士邊讓一家人,只是因爲邊讓說了一些對他不恭的話。沛相袁忠,曾經想整治曹操,沛國人桓劭也瞧不起曹操。邊讓被殺後,他們倆都跑到了交州,曹操派使者讓交州太守把兩家人都“族滅”了。桓劭來曹操面前自首,跪着道歉求饒,曹操卻說:“下跪就可以免死嗎?”還是殺了他。

曹操就是這樣一個複雜的、充滿了矛盾的人物。總體來看,或許就像譚其驤所說的那樣:“曹操是一個有優點,有缺點,功勞很大,罪孽也不小的歷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