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王勃的一生都經歷了什麼?有何故事?

歷史上王勃的一生都經歷了什麼?有何故事?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5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王勃(650年—676年),字子安,絳州龍門縣(今山西省河津市)人。唐朝文學家,文中子王通之孫,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共稱“初唐四傑”。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他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至今依然引用來表達最深厚的友情;“源潔則流清,形端則影直”則是以常見的自然現象來隱喻做人的道理;“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更是借四個景象勾勒出一幅寧靜致遠的立體深秋江天圖,被奉爲千古寫景精妙之句。王勃的詩文構思巧妙,用詞瑰麗英邁且文氣暢達,讀起來獨有聲韻之美,在唐初文人騷客中獨樹一幟。但總是天妒英才,王勃去世時年僅二十六歲,只有少量詩文存世。

歷史上王勃的一生都經歷了什麼?有何故事?

永徽元年(650)隋末時期經學大儒王通的孫子出生了,而他就是王勃。幼年時期的王勃才六歲就展現出不一般的聰慧。《舊唐書》記載:“六歲解屬文,構思無滯,詞情英邁,與兄才藻相類,父友杜易簡常稱之曰:此王氏三珠樹也。”楊炯《王勃集序》上也說:“九歲讀顏氏漢書,撰指瑕十卷。十歲包綜六經,成乎期月,懸然天得,自符音訓。”王勃才華早露自十二歲起便又跟隨曹元在長安學習醫術,對《黃帝內經》、《周易》等均有涉獵。

或許兩年離家的生活使得王勃對生活有了不一樣的感悟,王勃有了新的目標和人生理想。龍朔三年(663)王勃從長安回到家鄉,積極的尋找入仕的機會。麟德元年秋(664),王勃上書當時的司刑太常伯劉翔道,直抒自己的政見並表明積極用世的決心,深得劉翔道讚歎,被稱爲“神童”。此時,王勃才14歲。

兩年後,即乾封年初(666)劉翔道向朝廷表薦王勃,通過《宸遊東嶽頌》一篇王勃應幽素科試及第,被授朝散郎,成爲了朝廷最年少的命官。之後,王勃撰寫《乾元殿頌》,因文章辭藻華麗,妙筆生花,驚動聖聽。唐高宗李治見此頌詞乃是未及弱冠的王勃所寫驚歎不已:“奇才!我大唐之奇才!” 並命王勃爲其子沛王李賢王府侍讀。英年才俊,風華正茂,此時此刻的王勃意氣風發,一切都彷彿步入正軌,所有人都相信王勃前途一片光明,他大展宏圖的機會就要來了。誰曾想,成也蕭何敗蕭何,王勃信手拈來的一篇遊戲之作《檄英王雞》卻斷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乾封年間,社會鬥雞活動風靡,在達官顯貴之間尤盛。一次,適逢沛王李賢和英王李顯鬥雞,年輕的王勃給沛王助興寫了一篇《檄英王雞》討伐英王雞,雖然篇幅較短但仍然引經據典,但若是仔細品讀則別有深意容易引人猜想。全文二部分講到鬥雞本身,引用季郈鬥雞而導致戰爭的故事,接着王勃吹捧起沛王雞氣宇軒昂,最後更是毫無顧忌地講出“兩雄不堪並立”、“見異己者即攻”這樣像是兄弟爭鬥、你死我活的句子。古代帝王歷來忌憚皇子之間的明爭暗鬥,更何況皇子黨爭。不難想象唐高宗李治看到這樣一篇文章時內心的想法,據唐史記載唐高宗李治聖顏大怒,直批“歪才!二王鬥雞,身爲博士,不進行勸誡,反作檄文!”認爲這篇文章意在挑撥沛王英王關係,於是欽命將王勃逐出長安。就這樣,一篇年輕人之間的遊戲之作被批爲一場作亂反上的文字獄,即使聰明如王勃也沒料到自己剛剛踏上的仕途就這樣夭折。

歷史上王勃的一生都經歷了什麼?有何故事? 第2張

被逐出長安後,王勃才真正意義上的開始接觸到封建社會階級分明 的社會現況,在蜀中游歷幾年之後,缺乏社會經驗的他很快就又犯下另一個致命錯誤。

咸亨二年(671)秋冬,因王勃早年學習醫術懂得藥理,經過王勃好友凌季友(時任虢州司法)的引薦,王勃謀得一個參軍職務。沒曾想在虢州就職期間,王勃不知爲何藏匿了一名叫做曹達的犯罪官奴,可能是王勃舊識,也可能是遭人暗算,總之王勃後來又怕被人發覺便殺死了曹達。按唐律王勃此時已經犯下死罪,幸虧遇到大赦天下,王勃有幸免於一死。

不過命運也已經在暗中埋下了伏筆,因爲此事王勃父親王福畤受到牽連從雍州司功參軍被貶爲交趾縣令(今越南北部紅河三角洲一帶),遠在南洋。

這件事情對於王勃的打擊是巨大的,遠遠超過對其自身的懲罰。王勃年少時期可以說也有文人騷客浪蕩不羈的一面,但他立身處世的原則仍在儒家禮法之下,他在《上百里昌言疏》中寫到:“如勃尚何言哉!辱親可謂深矣。誠宜粉身碎骨以謝君父……此勃之罪也,無所逃於天地之間矣。”可以體會到他對父親強烈的愧疚、自責之情。此時的王勃已經對宦海浮沉產生了畏懼心理,不願再接近政治權力的中心,並開始往返於父親被貶之地來回省親。在此期間,彷彿是畫家凝結了畢生心血要留下最濃墨重彩的一筆一樣,王勃在機緣巧合之下創作出了千古駢文名篇《滕王閣序》。

一次王勃在省親途中路過洪州,正恰逢洪州都督閻伯嶼重修滕王閣告竣在重陽節這天宴請賓客,這位閻都督宴請賓客本是爲了吹捧自己的女婿。他在場上邀請來賓作序,意料之外的是王勃並沒有推辭,並創作出了《滕王閣序》這般憑虛凌空白雲飛縱之作。

歷史上王勃的一生都經歷了什麼?有何故事? 第3張

回過頭再看《滕王閣序》,不得不感慨王勃變了,宦海浮沉使他變得深諳世故圓滑之道,再也難有少年時期毫無顧忌桀驁不馴的激揚文字寫文章時也會先恭維在場賓客“賓主盡東南之美”“都督閻公之雅望”、使用謙稱形容自己“童子何知,躬逢勝餞”。興盡悲來,王勃多了幾分對人生的感慨“時運不濟,命運多舛” 、“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但王勃又沒有變,他仍然是豁達灑脫的 “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八年後的王勃真正經歷了人生的起起落落,體會到了世態炎涼,使他辭藻華麗的同時更是能在思想上抒發獨到的見解和感懷,此時的王勃文風自成一脈,既瀟灑英邁又言之有物,不難想象假以時日初唐文壇又將有一位大文豪

上元三年(676),王勃一如往常在交趾縣看望完父親後登上了返鄉的船舶,回程路上偶遇風浪,王勃不幸溺水驚悸,結束了他短暫而璀璨的一生,終年二十六歲。他就像一顆流星一樣飛快地劃過大唐的天空,但光芒足以照亮整個文學世界。

王勃吟着詩瀟灑地轉身離去,留給千年後的我們一個瀟灑的背影,凝神一聽——“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