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關羽在擒于禁斬龐德之後做了什麼事情?是劉備集團的不安定因素?

關羽在擒于禁斬龐德之後做了什麼事情?是劉備集團的不安定因素?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8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關羽(?—220年),字雲長,本字長生。東漢末年名將。漢末亡命涿郡,與張飛從劉備起兵。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關羽在曹魏孫吳夾攻下痛失荊州,讓諸葛亮的隆中對變成了空中樓閣,也間接導致了張飛薨逝和劉備駕崩。

於是有人說關羽劉備大業未成的首罪之人,也有人說如果關羽真的打贏荊州之戰,劉備就危險了: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之後,關羽兵鋒直指洛陽許都,同時他還任命羣盜爲官,擺明了是要拋棄劉備而另起爐竈。關羽另起爐竈,蜀漢集團就會大傷元氣,即使諸葛亮龐統法正都活着,也不能幫劉備守住西川。

這種說法或許有一定道理:在蜀漢集團中,關羽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存在,他名爲前將軍,實際卻相當於荊州牧,官員任免一言而決,兵馬錢糧自給自足。關羽發動襄樊戰役,劉備和諸葛亮沒有給他一兵一卒支援,也沒有供應他一斤糧草。

從三國正史的字面上來看,關羽確實是劉備集團的不安定因素,已經呈現尾大不掉之勢的關羽,確實已經有了一點叛逆的苗頭。

關羽在擒于禁斬龐德之後做了什麼事情?是劉備集團的不安定因素?

關羽在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之後,做出了一件用當時和現在的眼光看來都是僭越的事情:“樑、郟、陸渾羣盜或遙受羽印號,爲之支黨。”

水淹七軍發生在建安二十四年,當時劉備自立爲漢中王,關羽受封前將軍,而前將軍是沒有權利招降納叛並授予其官職印信的。更爲重要的一點,是關羽已經把勢力範圍擴展到了洛陽和許都,並把曹操嚇得要遷都——曹操寢食難安,劉備也未必高枕無憂。

曹操當時住在許都,也就是今天的許昌,樑縣和陸渾屬於司隸校尉部(漢朝司隸類似清朝直隸,司隸校尉相當於直隸總督,兼有京師和京城周邊的監察權),樑縣屬於河南尹(河南尹是行政區劃而非官職,治所就是洛陽),郟縣屬豫州潁川郡,也就是現在的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

大家看地圖就知道,郟縣離許都只有七十多公里,現在開車只需一個多小時,即使是在後漢三國年間,輕騎突進,用不上半天就到了。

關羽在洛陽和許都發展勢力,有沒有經過劉備批准,在正史中沒有記載,但那些割據勢力(陳壽筆下的羣盜)接受的是關羽的任命而非劉備冊封,這是不合常理的。

關羽授予洛陽、許都附近小軍閥印信,但他此前卻不肯接受劉備的任命:“先主爲漢中王,遣詩(劉備自領益州牧,費詩爲益州前部司馬)拜關羽爲前將軍,羽聞黃忠爲後將軍,羽怒曰:‘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不肯受拜。”

“不與老兵同列”是藉口,“不肯受拜”是事實,說來說去,關羽還是嫌“前將軍”低了——如果任命他爲驃騎將軍、車騎將軍,那就比九卿級別的“後將軍黃忠”高很多,就不算“與老兵同列”了。

讀者諸君都知道,驃騎將軍和車騎將軍都是三公或準三公級別,劉備自立漢中王的同時,也只是自封爲“大司馬”而沒敢自稱大將軍。封關羽爲車騎將軍或驃騎將軍,不但亂了規矩,還會讓關羽跟劉備平起平坐,那就是不君臣主從關係了。

對劉備不太客氣的關羽有了實力,這對曹操和劉備來說,都不是什麼好事兒。曹操派徐晃張遼馳援荊襄,劉備讓糜芳“保護”荊州諸將家小,派養子劉封前出上庸三郡,到底是幫關羽還是防關羽,估計只有當事人心裏清楚。

關羽在擒于禁斬龐德之後做了什麼事情?是劉備集團的不安定因素? 第2張

如果關羽拿下樊城並擊潰長途奔襲的徐晃張遼,響應關羽並接受其任命的,可就不僅僅是樑、郟、陸渾三縣人馬了。那時候關羽統治下的荊州,就會比劉備坐鎮的西川地盤還大家底還厚。如果曹操使壞,直接把大漢天子劉協丟給關羽,“三足鼎立”就有可能變成“四腳板凳”,最尷尬最危險的就是劉備了(可參考孫堅孫策與袁術的關係)。

在後漢三國亂世,有地盤有人馬,就有可能自立爲王,關羽另立山頭,對蜀漢集團的打擊將是致命的:關羽打贏了襄樊之戰,劉備稱帝建立的蜀漢能否得到關羽的承認,就會變成一個未知數——很多人都說關羽一直以“漢壽亭侯”自詡,實際是心存漢室。

關羽歸順曹操,是“降漢不降曹”,一旦發現劉備稱帝的時候“山陽公劉協”尚在人間,關羽坐視不理的可能性幾乎爲零。

如果關羽認爲劉備稱帝有違大義,那麼就極有可能反戈一擊,帶領荊州軍殺向西川,那時候劉備剛稱帝就會被滅掉,別說四十年,他連四年也撐不過去——關羽打劉備,曹操孫權都會去幫忙,因爲在後漢亂世,先稱帝的就是出頭鳥,是一定會被亂槍打死的。

當然,說關羽會背叛關羽另起爐竈,只是根據《三國志》片言隻字推想出來的可能性,對此筆者並不敢完全贊同,其理由主要有二:其一,關羽跟劉備感情深厚,數十年的交情不是說斷就斷的;其二,關羽對劉備極其忠誠,很難萌生悖逆之心。

讀者諸君都知道,關羽在投奔劉備之前,一直是逃犯身份,是劉備爲他提供了保護,並給了他建功立業的機會,而且一直對他委以重任:“關羽亡命奔涿郡,先主於鄉里合徒衆,而羽與張飛爲之禦侮。先主爲平原相,以羽、飛爲別部司馬,分統部曲。先主與二人寢則同牀,恩若兄弟。先主之襲殺徐州刺史車胄,使羽守下邳城,行太守事,(魏書雲:以羽領徐州)而身還小沛。”

從亡命之徒到二千石級別的太守,是劉備讓關羽一步登天,這種知遇之恩,關羽自當涌泉相報,所以關羽表現出了對劉備的絕對忠誠:“羽盡封曹操所賜,拜書告辭,而奔先主於袁軍。”

關羽在擒于禁斬龐德之後做了什麼事情?是劉備集團的不安定因素? 第3張

斬顏良的關羽去投奔寄人籬下的劉備,是冒了生命危險的:可能被曹軍追殺,也可能被袁紹斬殺,而劉備根本就沒有能力保護他。

關羽豁出命去追隨沒有立足之地的劉備,這種同生共死的情義,很難被功名利祿改變。

於是我們對關羽“私授羣盜印信”和“拒接劉備冊封”都有了合理的解釋:關羽根本就沒想過避嫌,他是心無雜念想啥說啥,儘管說法和做法有些欠妥,但卻是表裏如一忠貞不二。

關羽如果懷有異心,就會巧言令色加以掩飾,根本就不會公開跟劉備叫板,也不會不經請示擅自做主——他實際是把自己和劉備視爲一體了,這一點費詩也有過客觀評價:“王(劉備)與君侯(關羽),譬猶一體,同休等戚,禍福共之,不宜計官號之高下,爵祿之多少爲意也。”

這樣看來,關羽和劉備之間的小摩擦,恰恰是君臣一心的表現,以關羽的性格和操守,是絕對不會背叛劉備而另起爐竈的。

但是這裏面也有一些問題:如果劉備稱帝的時候關羽尚在,劉協活着也不是祕密,那時候關羽還會對劉備百分之百地忠誠和支持嗎?在後漢三國亂世,有槍就是草頭王,如果關羽實力發展到一定規模,還會甘居人下嗎?關羽沒有異心,他的手下能沒有一點“擁立”的想法嗎?如果關羽真的另起爐竈並進攻“篡漢自立”的西川劉備,諸葛亮龐統法正能頂得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