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探索鐵血宰相武元衡心中的柔情,他的結局是什麼?

探索鐵血宰相武元衡心中的柔情,他的結局是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9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武元衡,字伯蒼,是武則天的從曾孫,是唐朝少有的詩人宰相。下面跟小編一起了解一下武元衡的故事吧。

元和十年的一個初夏,天色熹微。當朝宰相武元衡正奔赴在上朝路上。他或許有些隱隱的不安,但他卻並未停下前進的腳步。

是時,暗處正潛伏着無盡的刺客,一雙眼睛緊緊觀察着他的動向。忽聽一聲:“滅燈!”武元衡馬車上的燈籠盡數被熄滅。隨從大驚,紛紛拔劍而出。但禁不住來人的兇猛攻勢。一場惡鬥之後的結局,是靖安坊只留下了武元衡無首的屍身。

與此同時,武元衡的副手裴度在上朝途中也遭到了另一批刺客的擊殺,所幸,裴度的傷勢不重,僥倖留下一命。

這就是震驚朝野的宰相遇刺案。而兇手昭然若揭,便是唐憲宗最爲痛恨的藩鎮。

武元衡沒有憑藉詩文,也沒有憑藉愛情,竟是憑藉死亡走向一生中的最高境界。

那年,他五十七歲。

探索鐵血宰相武元衡心中的柔情,他的結局是什麼?

01、鐵血

武元衡,河南緱氏人。曾祖父武載德,是武則天的堂兄弟。這位詩書傳家的貴族子弟,少年時就顯出了不同尋常的才華。建中四年,武元衡參加科舉考試,因詩賦文佳,金榜題名,位列進士榜首。

而他似乎是位天生的政治家,及第後,德宗欽賜中央官吏中的要職,且因工作出色,一年之內連升三級。德宗曾贊其有宰相之才。想來德宗眼光着實過人,因爲武元衡用之後的數十年證明,德宗此言不虛。

永貞元年,順宗即位。二王、劉、柳高舉改革大旗,遊說他加入朋黨。但武元衡始終沒有同意。他也因此遭受到了仕途上少有的黑暗時代。

但順宗的時代僅僅存在了一年。唐憲宗李純的即位,給予了武元衡新的機遇。順宗朝的改革派如飛鳥四散,武元衡卻因當初忠君伺主而累次升遷。他的才華終究被肯定,被給予了平臺發展。

元和三年,武元衡拜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戶部事務。唐憲宗對他的信任達到了頂峯。

是時,藩鎮問題不斷激化,威脅中央集權。武元衡這次則一反之前明哲保身的態度,義無反顧站在了君主身後,做改革派的主力軍。

或許是憲宗對他的信任給了他勇氣與決心,君臣一心,武元衡一時間成爲了朝中炙手可熱的皇帝近臣。朝堂的大小事宜,憲宗皆與其商議。

可這樣的朝局對中央是利,對藩鎮卻是威脅存亡的弊端。元和十年,淮西節度使吳元濟謀反,憲宗委任武元衡統領軍隊對淮西蔡州進行清剿。引起與淮西勾結的成德節度使王承宗、淄青節度使李師道等割據勢力的恐懼,決定刺殺武元衡等主戰派大臣,以救蔡州。李師道及其幕僚認爲:

"天子專心一意聲討蔡州的根由,在於有武元衡輔佐他。如果武元衡死了,其他宰相不敢主持討伐蔡州的謀劃,就會爭着勸說天子停止用兵了。"

這計劃得到了認可,於是便有了靖安坊的那一幕。

想來藩鎮對於武元衡的痛恨已經達到了極點,在刺殺武元衡後,刺客將其首級砍下,既是泄憤,也是警告。

武元衡案發生之後,憲宗悲痛萬分,當日便發佈了緝兇詔書,向全天下宣誓絕不善罷甘休:

“兇狡竊發,殲我股肱,是用當寧廢朝,通宵忘寐。永懷良輔,何痛如之?宜極搜擒,以攄憤毒。天下之惡,天下共誅,念茲臣庶,固同憤嘆。”

世間的變化迅疾,往往出人意料。僅僅一場日出,這位鐵血宰相,就化爲了靖安坊的一片血泊。

探索鐵血宰相武元衡心中的柔情,他的結局是什麼? 第2張

02、柔情

元和二年對於武元衡來說是終生念念不忘的一年。這年他接替高崇文主政西川,從繁華長安,一路行至了清麗的蜀地。也正是在這鐘靈毓秀的山水裏,他遇見了那個足夠一生銘記的佳人:薛濤。

來到蜀地後,武元衡也常有應酬。每次他都只是興致盎然,不肯多飲一盞酒。只那一日,他於席上遇見一女子,雖非韶華,可週身的氣質足矣讓在座所有男子黯然失色。她眉間似有淡淡哀愁,好像巴山楚水對於她來說只是遺憾。

那刻,來自長安的翩翩公子瞬間傾心。後來他才得知,這位清麗佳人,竟就是無數士子夢中的情人——薛濤。

薛濤原也是長安人,幼年隨父流寓成都,八九歲能屬詩文,因父死家貧,十六歲墮入樂籍,以色示他人。而她與元稹那段轟轟烈烈又潦草收場的情緣更是長安人人皆知的風流韻事。是以武元衡才能在她的眉宇之間,尋到一絲對男子的厭惡與鄙夷。

探索鐵血宰相武元衡心中的柔情,他的結局是什麼? 第3張

薛濤之美,在骨也在皮。即使她青春不再,可那談吐之間所表現出的氣韻,還是讓武元衡讚歎。

武元衡將她當作了知音。寫下許多詩歌與她相和,其中一首《聽歌》則真切地寫出了武元衡對薛濤的知音之感:

月上重樓絲管秋,佳人夜唱古梁州。

滿堂誰是知音者,不惜千金與莫愁。

這樣的風流才子、當朝名臣對自己青睞,薛濤不免也會動心。後來薛濤脫離樂籍後,常常出入武元衡的幕府,二人對月而歌,也算是對武元衡蜀地之行的慰藉。

他在另一首詩中也讚道:

芳草落花明月榭,朝雲暮雨錦城春。

莫愁紅豔風前散,自有青蛾鏡里人。

——《同幕府夜宴惜花》

錦城春光好,全因眼前人。誰能料到,一代鐵血宰相在遇見佳人時,也能有如此脈脈含情的時分。

比起元稹的薄情,武元衡的出現對於薛濤來說,同樣是一份溫暖。兩個失落人聚於錦官城中,相互取暖,也相互安慰。

在頻繁的交往之中,武元衡對於面前這位女子的認識更加的深刻。甚至欲以薛濤爲校書郎。這官職雖終究沒能落實,但薛濤女校書的名號卻早已傳開。可以說,武元衡的出現點亮了薛濤,而薛濤的出場,也是武元衡一生中難得的幾年柔情。

03、終點

人在瀕臨危險時,總會有所感召。武元衡便是如此。

在他遇刺的前一夜,武元衡夜半難眠,獨立窗前,寫下一首絕唱:

夜久喧暫息,池臺惟月明。

無因駐清景,日出事還生。

——《夏夜作》

人世間的徵兆,誰又能說得清楚?或許他在那個夜裏已經感受到了長安城中藏匿的殺機,可他既然身在廟堂,就沒有明哲保身的權利。站在皇帝身邊,是他唯一的選擇。而他終究也因自己的選擇,葬送了自己的命運。

日出後,他已成泉下骨。這一生的高光時刻,也正在他頭顱落地的瞬間。人們逐漸忘記了他瑰麗的詩篇,忘記了他鐵血的改革,但人們始終記得,那個薄暮冥冥的清晨,這位大唐名相,走到了自己的人生終點。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