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趙武靈王差點毀掉了齊國是怎麼回事?與胡服騎射有關?

趙武靈王差點毀掉了齊國是怎麼回事?與胡服騎射有關?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趙武靈王華夏的第一偉人,在其一生當中主持了趙國的變法革新運動。說起這個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周顯王四十三年(前326),征戰一生的趙肅侯去世,而僅有十五歲的趙武靈王需要面對的是居心叵測的六國和如何維持趙國在北方的霸主地位,甚至如何將趙國的霸業推至中原。“騎射胡服捍北疆,英雄不愧武靈王”,在位四十五年,趙武靈王擊敗了侵犯趙土的諸侯聯軍,北略中山,與強秦爭鋒,在趙武靈王的帶領下,趙國儼然成爲了被列強忌憚的超級大國。然而成也武靈王敗也武靈王,成就趙國的趙武靈王爲何又差點毀了這份基業呢?

一、新喪危機,胡服騎射

趙肅侯在位期間,趙魏韓之間和平共處的結盟不再,在趙肅侯的帶領下,趙國擊敗了魏國,肅清了阻擋自己進略中原的頭號強敵。但在趙肅侯去世後,魏惠王就立即聯合楚、秦、燕、齊四國,以會葬爲名各派精兵一萬人,明爲弔唁,實爲示威。爲了給侵略者以嚴重打擊,趙武靈王命令趙國全境處於戒嚴狀態,趙軍準備隨時戰鬥,又聯合韓、宋,重金賄賂越王無彊、樓煩王,因此挫敗了五國圖趙的陰謀。解除新喪危機後,趙武靈王將目光放到了中山國上。中山國的前身是北方狄鮮虞部落,曾遭到晉國的壓制,在趙魏韓三家分晉,戰國七雄交鋒爭霸時,中山國重新復出。周安王二十二年(前380)前後,中山桓公復興了中山國,而中山國的位置剛剛好楔在趙國的中央地帶。爲了解決這個心腹之患,趙武靈王決定推行“胡服騎射”。

趙武靈王差點毀掉了齊國是怎麼回事?與胡服騎射有關?

趙國都城在邯鄲,不僅偏居趙國南方,也是趙國農耕文明重鎮。而因爲中山國的分割,以代郡爲首的趙國北方遊牧文明郡縣越來越偏離邯鄲的掌控。爲了一舉擊潰中山國,趙武靈王下令在全國推行“胡服騎射”政策,武靈王甚至放出豪言:“愚者所笑,賢者察焉。雖驅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然而在以公子成爲首的趙國公族看來,要丟棄中原的禮樂儀制,改學北方遊牧民族的穿衣騎射,是“變古之道,逆人之心”。但事實證明,趙武靈王的做法是正確的,趙國東有齊、中山,北有燕、東胡,西有樓煩、秦、韓,“今無騎射之備,則何以守之哉?”而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是爲了取長補短,“欲以備四境之難,報中山之怨”。經過改革後,趙國國力大增,最終在(前296)滅亡了中山國。

二、愛妻心切,埋下禍亂

趙武靈王在位期間,秦、楚、齊、韓、魏、越等國處於連續混戰的狀態,因爲燕國、秦國先後陷入王位紛爭的內亂、楚、越、齊三國互相攻伐,魏、韓自身難保,趙國享受了難得的和平,也因此實力大振。看到國家在自己的手上蒸蒸日上後,趙武靈王很快就犯了一個錯誤,那就是沉溺於美人鄉中。在即位之初,趙武靈王解決了以魏國爲首的聯軍來犯,但這位年輕的王很顯然有着更深遠的目光,爲了不讓自己像父親那樣陷入與六國作戰的困境,他首先拉攏了一直與趙國交好的韓國,並於即位的第五年迎娶韓國王室的女子爲夫人。賢惠的韓夫人去世後,趙武靈王便一心撲在國政上,但當看到趙國已成崛起之勢後,趙武靈王又心猿意馬起來,並在夢中與一位貌美的女子相會,美人鼓琴而歌:“美人熒熒兮,顏若苕之榮。命乎命乎,曾無我嬴。”令趙武靈王十分留戀,而她正是趙國大臣吳廣之女吳娃。

“甚有色焉,王愛幸之,不能離”,因爲對吳娃的寵愛,趙武靈王很快將其立爲王后,將兩人所生的孩子趙何立爲太子,廢掉了原先韓夫人所生的長子趙章。趙武靈王二十七年(前299),正值壯年的趙武靈王決定將王位禪讓給趙何,拋開趙國不談,燕國、秦國因爲王位之爭手足相殘的例子就在眼前,爲了確保趙何順利即位,同時擔心常年在外領兵打仗的自己突然死在戰場上,趙武靈王纔想着早點將王位傳給小兒子。但令日後趙武靈王追悔莫及的事還是發生了:趙章發動政變被趙何所殺,自己不僅沒有避免血親相殘,反而餓死沙丘,趙國國力也因此有所損失。

三、以代裂趙,烈士暮年

趙武靈王差點毀掉了齊國是怎麼回事?與胡服騎射有關? 第2張

禪讓王位後,趙武靈王預想的自己繼續馳騁沙場而由小兒子處理政務的和諧場面並沒有發生。在趙何成爲趙王后,趙武靈王悲哀地發現,原先圍在自己身邊的大臣親信彷彿一夜之間變了個人,像是聞到血腥味的鯊魚一樣圍攏在年輕的趙何身邊,自己則成爲了無人問津的孤寡老人,而且更讓趙武靈王無可奈何的是,自己的兵權也被牢牢控制,趙武靈王的心情差到了極點。只因爲對吳娃的喜愛,趙武靈王廢除了長子趙章的太子之位,在見到已經成長得高大威武,與自己頗爲相似的趙章在朝見弟弟趙何時的萎靡頹廢,刺痛着趙武靈王的“玻璃心”。爲了表達自己的愧疚,趙武靈王不僅將代郡封給了趙章,還與他住在一起,衣食均與自己無異,甚至趙章的儀仗用度也同趙王何一樣。見到父親如此厚愛自己,趙章原本死寂的心又活躍起來。當聽說父親向弟弟請求讓自己在代郡稱王,弟弟沒有同意時,憤怒的趙章決定起兵反抗。

趙章是趙國攻滅中山國的功臣之一,因爲屢立戰功爲國人所稱頌,眼看太子和王位被他人所奪,父親求封也被弟弟無情拒絕,趙章忍無可忍,於是廣結黨羽,密謀造反。然而趙章不會想到,“分裂”趙國只是趙武靈王的第一步,在他的設想下,兩個兒子大打出手,自己則趁機調停,再重新坐上王位,重拾與諸侯逐鹿中原的雄心壯志。這下又輪到趙武靈王沒有想到了,昔日第一個站在自己身邊抗擊諸侯盟軍,第一個站出來支持胡服騎射,與自己亦師亦友的大臣肥義會公然反對自己。而在肥義的保護下,年輕的趙王何最終鬥過了父親和兄長,穩住了王位,趙武靈王只能在被團團圍住的行宮內活活餓死,與他無處安放的野心一起埋葬入土。

趙國能在戰國中後期脫穎而出,成爲比肩秦國的第二大國,最大的功臣莫過於趙武靈王了。通過“胡服騎射”,趙軍的戰鬥力不僅得到了增強,也促進了民族融合和文化繁榮。趙武靈王的昏庸,在於他公然分裂趙國的想法,不僅使得趙國內亂不說,自己也死於其中。但好在趙王何接手的趙國經過了趙武靈王的改造,穩固的王權沒有讓這場變動波及全國,趙國實力雖損但未傷及根本,只可惜趙武靈王死得太過憋屈,“邯鄲歌舞終消歇,河曲風光舊莽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