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趙武靈王爲什麼進行胡服騎射的改革?對後世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趙武靈王爲什麼進行胡服騎射的改革?對後世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4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戰國時期,趙武靈王作爲漢人,曾學習胡人的作戰技術,“師夷長技以制夷”,大大提升了趙國的軍事水平。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趙武靈王因此被稱爲卓越的改革家,在死後追諡“武靈”,後人尊稱其爲趙武靈王。由於他的奠基,之後的趙國國力強盛,可以和曾經欺負自己的大國平起平坐。這一切都離不開這場“胡服騎射“的改革。

一、窮則變——改革前的趙國,內憂外患

1、趙武靈王即位,扶大廈於將傾。

趙武靈王是趙國第六代國君。他繼位時,趙國國力較弱,周圍又是強鄰環繞,尤其是當時趙國連續幾次戰敗,無力對抗周圍兵強馬壯的敵人。如何提高軍隊的戰鬥力,擊退來犯之敵,保衛自己的國家,成爲趙武靈王不得不面對的首要難題。

趙武靈王爲什麼進行胡服騎射的改革?對後世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2、羣狼虎視眈眈,趙國內憂外患

趙國的內憂外患主要表現爲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秦國的勢力逐漸強大,也不斷地對外擴張,與秦國接壤的趙國自然成爲秦國覬覦的目標。

第二,在趙國國內生存的中山國勢力也逐漸強大起來,並且在齊國的支持後開始侵犯趙國的邊境。

第三,位於趙國北部的少數民族經常南下襲擾掠奪,對趙國也形成威脅。

面對這種外部情況,趙武靈王明白如果不進行軍事改革,不提高軍事水平,增強自身的力量,等待自己的就只有滅國的悲劇結局。爲了扭轉局面,穩固統治,纔有了爲世人所熟知的“胡服騎射”的改革。

二、變則通——改革讓趙國煥然一新,軍事實力大增。

1、贏得支持,化敵爲友。

趙武靈王的最大支持者是朝中大臣肥義。肥義的身份特殊,不僅是趙武靈王父親去世時託孤的重臣,同時其自身也有胡人血統,所以對於改革持支持態度。

同樣,將軍樓緩也表達了力挺趙武靈王的意思,並提出了很多建設性意見。有了這兩個重要人物的支持,朝中雖有不同意見,但都難以形成氣候。

趙武靈王爲什麼進行胡服騎射的改革?對後世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第2張

有贊成就會有反對。“胡服騎射”政策頒佈後,遭到許多皇親國戚,其代表人物是他的叔叔公子成,當然也包括一些主張維持漢民族習俗的大臣。他們的理由是引進胡服就會破壞漢民族的服飾傳統,是對祖先的不敬。

趙武靈王把關注重點放在公子成身上,力爭化敵爲友。趙武靈王以富國強兵作爲目標,勸說朝中反對的貴族接受改革,指出改革的“利“之所在;反駁“頑固派”堅持“法不可變”的陳舊思想。最終在趙武靈王的說服下,公子成和那些最初反對的大臣們也穿上胡服,趙武靈王的改革得到了更多的支持。

2、雷厲風行,步步爲營

首先改革的是服裝。改革之前趙國軍隊中的士兵都是寬衣博帶、長裙長袍,不便於進行作戰。而胡人都是身穿短衣和長褲,其在馬背上作戰,動作靈活麻利。於是趙武靈王下達“胡服令”,讓趙國的男子改穿胡人的窄袖短衣,以此提高士兵的單兵作戰能力。

他爲了表示自己改革的決心自己穿着胡服上朝,趙武靈王決定胡服的目的是一個是爲了避免長衣帶來的不方便,改穿短衣則方便軍人的行動以,爲趙國軍隊的進一步擴大做準備;再一個是爲了革除王公貴族的傳統觀念,讓其接受改革的精神;還爲了提倡整個國家的男子都進入習武的行列,增強人民大衆的尚武意識。

其次是騎射。騎射基本上是與胡服同時進行的,在胡服令下達不久趙武靈王隨即模仿胡人騎兵的裝備與訓練方法,開始組建騎兵隊伍。

將曾經的步兵和車兵併入騎兵,按照騎兵的訓練方法重新加以整頓、訓練;同時在全國招募有騎射經驗的健壯人士入伍;趙武靈王還收編俘虜的胡人士兵作爲自己戰鬥序列的一部分。

趙武靈王爲什麼進行胡服騎射的改革?對後世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第3張

趙武靈王將原陽城作爲訓練騎兵的主要場所,因爲那裏水草豐美利於養馬,而且當地的居民已有騎射的習慣,趙武靈王認爲此地正是他開展騎射的最佳地點。

同時,趙武靈王推廣養馬、製革、設獸醫和籌辦草料等完整配套的制度。在朝廷裏重用戎狄之臣,和諧中原大臣與異族大臣的關係,在軍隊裏全面學習胡人機動性強的作戰優勢,拋棄其紀律性差的缺陷,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培訓出1萬餘名裝備精良且射術高超的騎兵。

3、成果初現,開疆拓土

趙國建立起了以騎兵爲主體的一支軍隊,它在戰爭中的作用即刻顯示出來。行胡服的次年,趙國就向經常侵略趙國的中山國發動進攻。

中山國的步、車兵在趙國騎兵狂飆般的攻擊下,瞬間土崩瓦解,國家旋即滅亡。接着是林胡、樓煩等國,再接着,向北方開闢了上千裏的疆域,並設置雲中、雁門、代郡行政區,管轄範圍到達今河套地區。

可以說,趙國鐵騎所到之處,列國無不望風披靡。趙國的騎兵部隊還逼近秦國國都咸陽,對咸陽構成直接威脅。在胡服騎射的推動下,趙國的軍事實力趕超其他諸侯國,直逼最強的秦國。

三、通則久——胡服騎射爲後世影響深遠

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對當時的趙國和整個中原文明都有相當的影響,也因此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1、軍事實力提升,改革爲先

最爲明顯的是這場改革直接提升了趙國的軍事實力,讓趙國從趙武靈王剛即位時的弱國一躍而成擁有可以橫掃千軍的軍隊的國家。

曾經的趙國依賴戰車和步兵,戰車笨重,步兵行動速度又慢,導致趙國的軍隊戰鬥力靈活度差,戰鬥力低下,結果就是“屢戰屢敗”。但是經過了這樣一場改革,趙國軍隊面貌煥然一新,實力大增。

趙武靈王二十年(前306控制了太行山的重要孔道井陘,在軍事上有了更多的主動權。隨後趙王又西渡黃河,攻打林湖國,對秦國造成嚴重的壓迫之勢。林胡王不得不向趙武靈王獻出大量的良種馬以求和。趙國此時已經成爲敢於同強秦相抗衡的國家。這些成就,自然要應當歸功於“變俗胡服,習騎射”。

2、刀劍配雄心,改革留下的遺產助力大一統帝國的形成

改革爲推動了先秦整體的軍事實力的增長,爲未來秦漢時期大一統的帝國提供了軍事基礎。甚至可以誇張地說說,秦漢盛世的軍隊建設就是繼續延續了趙武靈王改革後中原地區留下的習慣。

趙武靈王實行胡服騎射的軍事變革,除了現實中的軍隊得以提升戰鬥力,也從人們的思想上培養出“尚武”的彪悍風氣,從而推動了整個中原地區對於騎射技藝的重視,也爲後來的秦始皇統一天下、漢武帝創造出農耕民族的強大騎兵陣容打下了堅實基礎。

趙武靈王爲什麼進行胡服騎射的改革?對後世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第4張

3、新的戰爭,新的戰術,新的模式

再次,趙武靈王的改革把胡人的戰爭模式引入中原,極大地推動了中原的戰爭交戰模式和戰術理念,推動了戰爭思想的轉變,也改良整個中原的軍事武藝。

趙武靈王選擇了便利的胡服和長距離的弓箭之後,以農耕爲主的中原人從此開始進入利用馬上作戰的方式,逐漸淘汰步兵的短兵相接,轉而利用弓箭進行遠距離的攻擊;由原來的車戰也逐漸被捨棄,而轉爲步兵與騎兵的配合。而步戰與騎戰的形式又決定了弓箭使用更加普及,這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戰爭的交戰模式。

4、學習即是交流,“胡服”也是“漢服”。

趙武靈王的改革不僅是軍事上的學習——“騎射”,也強調了和軍事相配套的裝備——“胡服”,間接促進了北方遊牧民族的服飾習俗進入中原,和漢民族的服飾進行融合。進而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民族的交流和融合。

服裝的相同弱化了漢族人的高傲與隔膜感,突出了與異族文化相融合的求同心理,在這場社會運動中,因爲趙武靈王對胡服的大力推廣和引進,使得中原百姓開始接受胡人的服飾習慣,奠定了中原華夏民族與北方遊牧民族服飾融合的基礎,進而推進了民族之間文化、體育、審美心理的融合,爲胡漢交融提供了契機,也在心態上拉近兩邊的距離,爲秦漢時期各民族大一統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四、結語

每一場改革,改革的結果都很重要,改革的經驗也同樣重要。

“胡服騎射”的改革爲中國的軍事發展、服飾發展乃至疆域的演變都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不僅是物質和思想上的轉變,其改革本身——博大的胸懷、以理服人的方式、堅決的態度——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幾千年前的那場改革,爲趙國稱爲七雄之一奠定了軍事基礎。而後人也從中或多或少地學習到了許多寶貴的經驗。

“師夷長技以制夷”,不僅僅是“制夷”,更重要的乃是學習和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