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崔琰是什麼人?爲何落得一個被冤殺的結局?

崔琰是什麼人?爲何落得一個被冤殺的結局?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6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崔氏這個現在看來十分平凡的姓氏,在整個魏晉南北朝時期一點都不平凡。今天小編給大家整理了相關內容,不知能否幫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識?

崔琰(?—216年),字季珪,清河郡東武城(今河北省衡水市故城縣一帶)人。東漢末年名士,司空崔林從兄,丞相曹操謀士。對於崔琰這位東漢末年的謀士,體態雄偉,相貌俊美,美鬚髯,師從於大儒鄭玄。最初跟隨冀州牧袁紹,拜騎都尉。曹操平定河北後,授冀州別駕,遷丞相東曹掾,教導曹丕,侄女嫁給平原侯曹植。曹操成爲魏公後,崔琰擔任魏國尚書令,遷中尉。但是,在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崔琰坐罪下獄,爲曹操所賜死。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崔琰被曹操袁紹,但是,其後人逐漸成爲古代歷史上的名門望族——清河崔氏。

崔琰是什麼人?爲何落得一個被冤殺的結局?

首先,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崔琰年少時性格樸實,言辭遲鈍,喜好擊劍,崇尚武功。二十三歲時,鄉里按規定將他轉爲正卒,纔開始感慨發奮,研讀《論語》、《韓詩》。東漢末年,黃巾起義爆發後,因爲中原地區的戰亂,崔琰周旋於青、徐、兗、豫四州郊野,向東到過壽春,向南也幾乎到了長江、洞庭湖地區。

東漢末年,袁紹聽聞崔琰的才能,於是徵召崔琰到冀州。當時,袁紹麾下將士缺乏管束,崔琰進行了勸諫,袁紹讓崔琰做了騎都尉。公元200年,袁紹和曹操作爲當時最強大的兩個諸侯,爆發了官渡之戰。彼時,袁紹在黎陽縣帶兵,將部隊駐紮在延津渡口,崔琰又規勸說:“天子如今在許昌,百姓的願望支持順從朝廷的一方,我們不如謹守治境,向天子述職,以便安定這一地區。”因此,非常明顯的是,崔琰是不建議袁紹和曹操進行決戰的。值得注疑的是,除了崔琰,袁紹麾下的其他謀士,其實也不是非常贊同冒險和曹操決戰。不過,袁紹沒有聽從。

公元200年,袁紹在官渡之戰中敗給了曹操。公元202年,袁紹病逝。在袁紹去世後,他的幾個兒子互相爭鬥,爭着想得到崔琰。崔琰說自己有病,堅決推辭。對此,在筆者看來,作爲一位謀士,崔琰顯然明白,在袁紹病逝後,袁紹集團的敗亡,已經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了。當然,因爲拒絕了袁紹的幾個兒子,崔琰因此獲罪,被關進了監獄,依靠陳琳等人的營救,才免於一死。

崔琰是什麼人?爲何落得一個被冤殺的結局? 第2張

建安十年(205年),曹操打敗袁紹的幾個兒子後,兼任冀州牧,徵召崔琰任別駕從事史。自此開始,崔琰成爲袁紹麾下的謀士。建安十一年(206年),曹操征討幷州,留下崔琰在鄴城輔佐曹丕。曹丕照舊外出打獵,改換服裝、車輛,興趣全在追逐獵物上。面對曹丕的這一行爲,崔琰曉之以情,動之以理。於是,曹丕答覆說:“從前奉悉您諄諄的教誨,要我燒獵具、棄戎服。如今獵具都已焚燬,戎服也已脫去了。以後再有類似的錯誤,還望您再次給我教誨。”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成爲東漢朝廷的丞相,崔琰繼續輔佐曹操,以此處理丞相府的事務。對此,在筆者看來,崔琰先是教導曹丕,後又輔佐曹操,這可以說是受到了器重。

建安十八年(213年),在漢獻帝劉協的冊封下,曹操得以在東漢王朝之下建立魏國這一封國。魏國建立後,曹操任命崔琰爲尚書。這個時候,曹操還沒有冊立魏國太子。而這,自然有了著名的立嗣之爭。

在曹操的幾個兒子中,雖然曹丕年長,而且比較沉穩。但是,臨淄侯曹植才華橫溢,同樣獲得了曹操的重視。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曹操都是在曹丕和曹植之間猶豫不決。對此,崔琰曾表示:“我知道《春秋》有長子當立的大義,並且五官中郎將曹丕仁孝聰明,應當承繼大統。崔琰將用死來堅守這個原則。”

值得注意的是,曹植是崔琰哥哥的女婿,但是,在曹丕和曹植之間,崔琰顯然是傾向於支持曹丕的。因此,曹操十分讚賞崔琰的大公無私和高風亮節。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很有威重的儀態,朝廷中人很是敬仰,而曹操對他也有幾分敬畏。崔琰曾經推薦過鉅鹿郡人楊訓,說他雖然才能不足,卻清廉貞潔,遵守正道,曹操於是以禮徵召了楊訓。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被漢獻帝劉協冊封爲魏王。對此,在筆者看來,成爲魏王之後,曹操距離取而代之,自然只有一步之遙。在此背景下,崔琰推薦的楊訓上表稱讚曹操的功績,誇述曹操的盛德。當時有人譏笑楊訓虛僞地迎合權勢,認爲崔琰薦人不當。

崔琰是什麼人?爲何落得一個被冤殺的結局? 第3張

得知這一消息後,崔琰從楊訓那裏取來表文的草稿一看,並在書信中諷刺那些批評者好譴責呵斥而不尋求合於情理。有人卻報告說崔琰這封信是傲世不滿怨恨,甚至引申到對曹操封魏王的不滿。於是,曹操衝冠一怒,直接下令賜死崔琰。

最後,關於曹操爲什麼要賜死崔琰,還有一種說法表示,崔琰的文集被人得到,攜帶的時候用布包裹。當時與崔琰有過節的人看到這個場景,就到曹操面前誣告崔琰,說他的文章中暗自諷喻朝廷。曹操得知這一消息後大怒,將崔琰關入大獄而後處死。不過,不管是哪一種說法,崔琰的被殺,都是一場冤案,這其實和孔融、楊修等人類似,都是在沒有確鑿理由的情況下,被曹操處死。

對此,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曹操性格忌刻,凡是他所不能容忍的人,如魯國人孔融、南陽人許攸、婁圭,都因仗着自己是曹操的老朋友,有所不恭被誅殺。其中,就崔琰這位謀士來說,同樣是十分冤屈,因而歷朝皆有文人墨客爲之申冤。對此,陳壽在《三國志》中評價道:崔琰高格最優,鮑勳秉正無虧,而皆不免其身,惜哉!大雅貴“既明且哲”,虞書尚“直而能溫”,自非兼才,疇克備諸!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