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陳豨作爲兩度被封侯的漢初功臣選擇反叛是他唯一的選擇嗎?

陳豨作爲兩度被封侯的漢初功臣選擇反叛是他唯一的選擇嗎?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9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漢帝國,即漢朝,是繼秦朝後出現的大一統王朝,在中國歷史上極具有代表性,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作爲漢初一次大規模叛亂,陳豨造反不僅持續長達三年,且幾乎波及整個北方,漢初的八位異姓王更是一次性被牽扯進去五位,然而令人驚奇的是,正史關於這次叛亂的記載卻少的可憐。漢初歷史,一旦牽扯到陳豨和呂澤,便會變得極爲混亂。今天我們便來分析一下,作爲曾兩度被封侯的漢初功臣,陳豨爲何走上了造反之路。

史料中關於陳豨此人的記載極少,像是突然冒出來的一般,司馬遷在《史記·陳豨傳》中對於其出身更是隻有一句“陳豨者,宛朐人也。不知始所以得從”,這個記載未免太過簡單了。難道是因爲陳豨此人太過平淡,因而不值得深究嗎?其實不然,陳豨此人並不簡單。

陳豨乃是漢朝開國功臣中少數被兩次封侯者,史料記載,陳豨“至霸上爲侯”,其第一次封侯發生在劉邦初入關中,駐軍霸上之時,也就是劉邦被項羽封爲漢王時。要知道,這要早於絕大多數漢朝功臣,足以證明陳豨在滅秦之戰中是立下了大功的。然而事實卻是,關於陳豨戰功的記載少見於史料,在劉邦稱帝之前,關於陳豨的記載僅有“以特將,將卒五百人,至霸上,爲侯。以遊擊將軍別定代”。作爲一個如此早封侯之人,戰功卻根本不提,這又是爲何呢?只因陳豨與另外一位漢初重要人物息息相關。

這個人就是周呂侯、呂后的兄長呂澤。根據《史記》記載,陳豨乃是宛朐人,宛朐故址便在今山東省菏澤市西南,而劉邦自沛縣起兵之後,並未到達過這裏。而在劉邦起兵之後,呂后的哥哥呂澤卻很快在山東單父“發兵佐高祖定天下”。顯然,陳豨投效的人極可能是呂澤,而並非劉邦。

事實上,在劉邦奪取天下的戰爭中,呂澤的軍隊雖然配合劉邦作戰,但實際上卻一直是作爲一支獨立的勢力存在的,根據史學家考證,漢初功臣中的陳豨、靳歙、丁復、傅寬、蠱逢(蟲達)、郭亭、郭蒙、朱軫等均與呂澤有着密切關係。

然而由於後來爆發的“諸呂之亂”,關於呂澤的史料被大量刪除,這才導致了這一段歷史的混亂,而陳豨正是由於與呂澤關係密切,提到他不免要牽扯到呂澤,故而對其的記載也極爲稀少,這纔有了《史記》中的那句“不知始所以得從”,對於其漢朝建立之前的戰功,司馬遷也不得不含糊其辭。

其實認真分析《史記》便不難發現,在劉邦起兵之後的各次戰役記載中,有些極爲模糊,明明劉邦的軍隊從未到達過那裏,卻記載漢軍在那裏打了勝仗,而對於統軍將領卻從來不提。例如一直在黃河以北趙地作戰的王離,在包圍鉅鹿之前,是如何與黃河以南的漢軍離奇遭遇的?

陳豨作爲兩度被封侯的漢初功臣選擇反叛是他唯一的選擇嗎?

之所以說陳豨的這次叛亂規模和影響極大,主要基於三點原因:

一是時間跨度較長,從漢高祖十年(前197年)九月起兵,到漢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冬天平定,時間跨度長達三年,僅次於韓王信的叛亂(徹底平定花費五年時間)。

二是波及範圍極廣,陳豨叛亂的戰場,西起雲中郡,東到東郡的聊城,戰火遍及雲中、雁門、太原、上黨、代、上谷、恆山、鉅鹿、邯鄲、東郡、河間等郡,幾乎波及了整個北方。

三是影響極爲深遠,陳豨的叛亂更是牽扯出了此後一系列叛亂,此後的韓信關中叛亂,彭越樑地叛亂,燕地盧綰叛亂、黥布叛亂均與陳豨叛亂有關。加上之前的韓王信,漢初八位異姓王,被陳豨直接或間接牽扯進去的就多達五位,而劉邦開始誅殺功臣,也正是在陳豨叛亂髮生之後。

然而,作爲如此大規模的一次叛亂,正史中關於這次叛亂的記載卻少的可憐,整個平叛經過,也僅有東垣一戰記載較爲詳細。

陳豨叛亂的原因,與呂澤之死和劉呂之爭密切相關

史書中對於陳豨叛亂的記載並不是很清楚,甚至並未記載漢八年(公元前199年)至漢十年(公元前197)之間有什麼大的戰事,然而由於此時韓王信的叛亂仍未平定,因此大致可以判斷出,此時漢朝的主要精力仍然集中在平定韓王信的叛亂上,畢竟其牽扯到了另一個大敵匈奴。

漢八年(前199年),呂澤“因公戰死”在了平定韓王信的戰場上,而呂澤的突然戰死,正是直接引發陳豨叛亂的重要原因。

關於陳豨叛亂的原因,目前主要有三種觀點:

陳豨作爲兩度被封侯的漢初功臣選擇反叛是他唯一的選擇嗎? 第2張

一是基於韓信和陳豨的談話,認爲陳豨乃是受了韓信的蠱惑。陳豨在被任命爲鉅鹿郡守後,韓信曾對陳豨說“您管轄的地區,是天下精兵聚集的地方;而您,是陛下信任寵幸的臣子。如果有人告發說您反叛,陛下一定不會相信;再次告發,陛下就懷疑了;三次告發,陛下必然大怒而親自率兵前來圍剿。我爲您在京城做內應,天下就可以取得了。”然而,韓信的這番話,也頂多讓陳豨產生警惕,還不至於使其造反,且韓信此時已經失去了往日榮耀,又拿什麼來配合。更何況,從此後陳豨的行跡來看,韓信這番話顯然沒有產生什麼影響。

二是韓王信屬下曼丘臣、王黃的誘導。這個更加不可信,在那個年代,即使交戰的雙方也有互派使者的情況,曼丘臣、王黃雖然與陳豨有聯繫,但顯然不會說動陳豨叛亂,畢竟到漢十年之時,韓王信已經大勢已去,而且從之後劉邦平叛、各個擊破的結局來看,陳豨也並沒有完全和韓王信聯合的跡象。

三是由於招降周昌的舉報,劉邦派人調查陳豨門客,其中諸多不法事均牽扯到陳豨。陳豨比較崇拜信陵君,因此也養了大量門客,而正是由於這些門客給他惹來了禍事。當時,初到趙地的趙相周昌看到陳豨出行,光是隨行的門客就有一千多輛車子,於是立即向劉邦報告“陳豨門客衆多,在外獨掌兵權好幾年、恐怕會有變故”。劉邦於是連忙派人調查,果然查出了很多不法事,而其中很多問題都牽扯到了陳豨。劉邦的調查使得陳豨極爲恐慌,漢高祖十年(前197年)七月,劉邦的父親劉太公去世,劉邦派人召陳豨進京,陳豨稱病不敢前往,九月便發動了叛亂。

以上三點原因,我認爲還是第三點最爲可信,而劉邦的調查之所以會引發叛亂,主要原因便在於呂澤死後,劉邦開始着手瓦解呂氏集團的力量,陳豨面對的幾乎已經是必死之局。

事實上,劉呂之爭一直存在,由於呂澤起兵後一直作爲一支相對獨立的力量,故而在漢朝建立之後,呂氏集團的力量根本不輸於劉邦的嫡系豐沛系,劉邦並不願看到這樣一支力量的存在,這想必劉邦最初在封賞功臣時如此猶豫的原因所在,而呂澤戰功卓著,卻始終未能封王。

陳豨作爲兩度被封侯的漢初功臣選擇反叛是他唯一的選擇嗎? 第3張

關於劉呂之爭,我在《樊噲曾救過劉邦性命,曾多次立下大功,劉邦爲何在臨終前要殺樊噲?》這個問題已經分析過,在此就不進行贅述了。總之,由於劉呂之爭的存在,在呂氏集團的首腦人物呂澤戰死後(我甚至懷疑呂澤死亡的真實原因),劉邦便開始向呂氏集團下手了,作爲呂澤麾下的高級將領,陳豨對此心知肚明,在必死的局面下,陳豨只能反叛。

而就在陳豨反叛之後,劉邦又鬧出了儲君之爭,意圖以戚夫人之子劉如意,取代太子劉盈,這自然引起了呂后的警覺,在朝中呂氏集團的努力下,呂后很快便凝聚起了足夠的力量,使得劉邦不得不放棄了易儲之事。但直到臨死之前,劉邦都在爲瓦解呂氏的軍權而努力,這也是爲何彌留之際,劉邦要下令處死樊噲的原因所在,樊噲畢竟是呂后的妹妹、呂嬃的丈夫。

因此,我推測,陳豨的叛亂應該與劉邦爲穩固劉氏江山,開始瓦解呂氏集團,削除呂氏軍權有關。而正是由於劉邦的這一動作,不僅導致了陳豨叛亂,更引起了韓信、彭越、黥布、盧綰等人的警覺,直接引發了此後的一系列叛亂,劉邦誅殺功臣之舉,也正是由陳豨叛亂開始。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