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東漢時期袁氏兄弟出身高貴卻將好牌打爛,爲何會這樣?

東漢時期袁氏兄弟出身高貴卻將好牌打爛,爲何會這樣?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8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起袁紹,都知道他家是“四世三公”,接下來聽聽小編講一講他的一些故事。

“袁氏樹恩四世,門世故吏遍於天下”,袁紹袁術出身於“汝南袁氏”,這是東漢末年一個勢傾天下的官宦世家,自高祖父袁安起,袁氏四世之中有五人官拜三公,人稱“四世三公”,雖然袁紹爲庶出,袁術爲嫡次子,但袁紹“容貌端正,威儀進止”,深得官拜司空的生父袁逢、官拜司徒的叔父袁隗喜愛,袁術則是個典型的公子哥“少以俠氣聞,數與諸公子飛鷹走狗,”但年長後有了很大的改變,“舉孝廉,累遷至河南尹、虎賁中郎將”。靠着家世背景與自身才幹,袁紹“弱冠除復陽長,有清能名”,有誅滅宦官之功,還被推選爲討董盟主,之後還佔據四州之地,儼然成爲北方霸主;袁術則與曹操、劉備等對峙,割據淮南。若是這兩兄弟聯手,漢室江山唾手可得,但二人一個被弱敵大敗,另一個公然僭越,將自家招牌砸得稀爛,“四世三公”出身的他們,爲何一敗塗地?

東漢時期袁氏兄弟出身高貴卻將好牌打爛,爲何會這樣?

一、謀誅宦官,兄弟出力

是時,宦官專政愈演愈烈,以張讓爲首的十常侍獨霸朝綱,殘酷迫害以官僚士大夫和太學生爲代表的“黨人”,袁紹表面上不問朝政,但在暗中積極結交黨人和俠義之士,與一些反對宦官當權的人交好,“既累世臺司,賓客所歸,加傾心折節,莫不爭赴其庭,士無貴賤,與之抗禮,輜軿柴轂,填接街陌。內官皆惡之。”中常侍趙忠警告司徒袁隗說:“袁本初坐作聲價,好養死士,不知此兒終欲何作。”袁隗害怕袁紹牽連家族,斥責他的種種行爲,但袁紹並未改正。

中平六年(189)四月,漢靈帝病重,在立嗣的問題上,宦官和外戚的矛盾爆發了,就在大將軍何進與宦官們互相算計之時,漢靈帝還沒決定太子便去世了,何進因爲掌握兵權,以武威脅,宦官們不得不同意何進的妹妹何皇后所生的兒子劉辯爲帝,袁紹等人也成爲了何進的心腹。蹇碩等宦官多次謀劃誅殺何進,但都被何進識破,於是袁紹建議何進將宦官們一網打盡,但由於何太后的母親舞陽君與何進的弟弟何苗多次受到宦官賄賂,因此從中作梗,而何進素無決斷,猶猶豫豫,袁紹多次獻計無果。

最終,袁紹以何進的名義寫信通知州郡,逮捕宦官的親屬入獄,而宦官們不願坐以待斃,於是何太后的名義誆騙何進入宮,將其伏誅,何進部將聽說何進被殺,領兵入宮,袁紹的弟弟袁術爲虎賁中郎將,得到消息後立刻進攻皇宮,袁紹與叔父袁隗佯稱奉詔,大肆誅殺宦官,“勒兵捕諸宦者,無少長皆殺之,凡二千餘人,或有無須而誤死者”。

二、討董領袖,兄弟成仇

東漢時期袁氏兄弟出身高貴卻將好牌打爛,爲何會這樣? 第2張

就在袁紹等人大肆逮捕屠殺宦官時,被何進邀請入京勤王的董卓大軍也浩浩蕩蕩開向皇宮,在路上董卓還碰到了被迫出逃的少帝和陳留王,手握正統的名義,手下的鐵騎也好不威風,就連袁紹也不敢正面與董卓抗衡。就在董卓日益驕固,想要廢除少帝時,袁紹忍不下去了,針鋒相對地說:“天下健者,豈惟董公!”說完橫握佩刀,揚長而去。但袁紹知道自己得罪了董卓,因此“懸節於上東門,而奔冀州”,董卓想要殺了袁紹,但有人勸說董卓,其實袁紹不可怕,他背後的勢力纔可怕,“袁氏樹恩四世,門世故吏遍於天下,若收豪傑以聚徒衆,英雄因之而起,則山東非公之有也”,因此董卓放過了袁紹。

但董卓並沒有因爲放走了袁紹而高枕無憂,因爲擅行廢立和種種暴行,董卓成爲繼宦官之後又一個人人得而誅之的公敵,就連他所任命的關東牧守也都反對他,其中因爲“四世三公”的家世地位,誅滅宦官之功和不與董卓合作的舉動,袁紹被公推爲討董首領,關東州郡組成盟軍,聲勢浩大,董卓爲避鋒芒而遷都長安。

“是時豪傑既多附紹,且感其家禍,人思爲報,州郡蜂起,莫不以袁氏爲名”,但盟軍內部卻心懷鬼胎,爲了保存實力,都不願意與董卓軍正面交鋒,於是當糧盡後,聯軍化作鳥獸散去,浩浩蕩蕩的討董興漢不了了之。董卓西走長安後,袁紹準備拋棄獻帝,另立新君,以便於駕馭,於是他打算立漢室宗室長者劉虞,遭到了袁術的反對。原來袁術見漢室衰微,早就有了另立之心,於是他假借維護忠義,反對袁紹另立劉虞爲帝,原本關係就不算好的兄弟二人反目,袁氏大好的局面也葬送在二人的手上。

三、兄敗官渡,弟嘔血亡

官渡之戰,天下無人看好曹操,都認爲袁紹能夠獲勝,因爲袁氏爲“四世三公”,門世故吏遍佈天下,袁紹有滅宦官之功,加上討伐董卓時,袁紹因爲被推選爲首領而董卓把袁紹的叔父袁隗以及在京師的袁氏宗族全部給殺了,“豪傑既多附紹,且感其家禍,人思爲報”,又經過幾次大戰佔據冀、青、幽、並四州,擁有幾十萬軍隊,袁紹可以說成爲竊取漢室的最強競爭者。就在這時,野心壯大的袁紹接到許久沒有聯繫的弟弟袁術的一封信,原來是袁術“慷慨”地表示願把帝號讓給自己,袁紹心裏有了僭越的想法,表面卻沒有聲張,但隨着曹操勢力越來越強,且天子在曹操手上,兩人終於大戰一場,在這場看似大局已定的官渡之戰,卻因爲曹操大勝,袁紹大敗而告終。

東漢時期袁氏兄弟出身高貴卻將好牌打爛,爲何會這樣? 第3張

因爲在立誰爲帝上與袁紹不合,又因爲得到了傳國玉璽,“術以袁姓出陳,陳,舜之後,以土承火,得應運之次”,於是袁術公然僭號天子,在壽春稱帝,建號仲氏。袁術公然稱帝的行爲被天下諸侯所不齒,於是乎他成爲了衆矢之的,首先是江東小霸王孫策脫離袁術自立,廣陵太守吳景、將軍孫賁投奔孫策,袁術一下子失去江東、廣陵等大片土地,呂布、曹操也對袁術進行打擊,袁術倉皇逃到淮南。

然而禍不單行,稱帝的同年冬,袁術碰上了大旱災與大饑荒,江淮一帶民不聊生,處處可見人吃人的慘劇,而其部曲陳蘭、雷薄的叛變讓袁術雪上加霜,於是纔有“慷慨”讓帝給哥哥袁紹這個行爲,換取袁紹的收留。但在投奔的路上,袁術受曹操派遣的劉備所阻,又退往壽春,六月,退軍至江亭,正值盛夏,袁術欲得蜜漿解渴,但難有蜜可得,於是嘆息良久,大吒曰:“袁術乃至是乎!”最後袁術嘔血而亡。

在東漢末年,士大夫階層形成了一些累世公卿的家族,這些門閥大族世居高位,門生、故吏遍於天下,因而又是士大夫的領袖,袁紹“四世三公”的家族招牌可以說是比曹操硬不少,而曹操由於其宦官家族的身世,一般說來不爲名士所尊重,這也是爲什麼官渡之戰前,這麼多人都看好袁紹而不認爲曹操會贏,就連曹操自己也這麼想,然而手下謀士郭嘉爲曹操進行分析,提出“十勝十敗”論,這才增強了曹操的信心。而袁紹之弟袁術更是沒有遠見,彷彿看不到十常侍、大將軍何進、董卓的下場,反而因爲得到玉璽而洋洋得意,在諸侯林立、天子尚在之時公然僭越,給了其他人羣起而攻之的好機會,“奢淫放肆,榮不終己,自取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