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揭祕:東漢時期汝南袁氏爲何沒有陳郡袁氏輝煌?

揭祕:東漢時期汝南袁氏爲何沒有陳郡袁氏輝煌?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8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之時,袁氏爲天下望族。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天下。袁紹和袁術正是憑藉這點,才能在那亂世中迅速崛起。只是,袁氏並非只有一脈。袁紹和袁術應屬汝南袁氏。除此之外,還有陽郡袁氏、扶樂袁氏,陽夏袁氏等。

同爲袁氏,卻有地區之分,這並不奇怪。就像《後漢文》中所記載,“郡縣有沿革,居處有遷移,史稱籍貫兩岐”。宗族人口多了,發展方向不同,定居在不同地點,導致的結果自然是“籍貫兩岐”。

揭祕:東漢時期汝南袁氏爲何沒有陳郡袁氏輝煌?

唐代韓愈曾寫《袁氏先廟碑》,其間記載了袁氏袁氏一族的起源。按照韓愈的考證,袁氏的先祖應是舜,其後代有一名爲“嬀滿”者,是武王伐紂立周之後,陳國的第一任君主。而在嬀滿之後,又有後代名爲嬀諸,他的封地在袁鄉(又說轅鄉)。古人常以封地爲姓,如此,嬀也就成了袁。

在此之外,《袁氏先廟碑》中還寫有這樣一句話:“(袁氏)常居陽夏,陽夏至晉屬陳郡,故號陳郡袁氏。”這是陳郡袁氏的由來。須知,陳郡之地,與昔日陳國屬地大致相似。秦朝之時,陳郡又名淮陽國,陳國的國境則是在淮陽之地。

袁氏源自陳國,後常居陽夏,陽夏因爲屬於陳郡,所以被稱作陳郡袁氏。大家看明白了嗎?從某種意義來講,陳郡袁氏應是這一宗族的“根”。無論是單列出來的陽夏袁氏,還是扶樂袁氏,都屬於陳郡袁氏。只一點,袁紹和袁術所在的汝南不屬陳郡,這一支脈應是從陳郡遷移而走,也就是“籍貫兩岐”了。

揭祕:東漢時期汝南袁氏爲何沒有陳郡袁氏輝煌? 第2張

韓愈雕像

袁渙,正是三國時期陳郡袁氏的翹楚。時至今日,他的聲名雖比不得袁紹、袁術,但觀其人生軌跡及後代子孫,卻是比袁紹、袁術好得太多。須知,以袁紹、袁術聞名後世的汝南袁氏,先後爲曹操爲殲滅。他們雖在東漢末年興隆一時,卻如煙雲般迅速消散。反觀袁渙一門,卻在東漢末年之後,香火延綿,到唐朝時亦是人才輩出。孰高孰低,一目瞭然。至於爲何如此,在筆者看來,其根由應在其“家風”。

話說,袁渙乃是東漢靈帝時官至司徒的袁滂之子。袁滂在世之時,雖權寵盛極,但“中立於朝,故愛憎不及嫣”。這一點,明確記載於史書《冊府元龜》之中。袁滂如此,到袁渙時,亦是如此。三國志載,“渙清淨,舉動必以禮”。所謂清淨,爲恬淡清淨之意。所謂舉動必以禮,是爲舉止遵循立法。這在那動盪的東漢末年,王孫貴胄之子皆藐視王法之時,袁渙可謂是一股清流。

袁渙有才德,他曾不止一次地向曹操建議,用道德和仁義的力量去教育和安撫萬民,收集文獻典籍,弘揚先聖教誨,以文治令天下百姓歸心,整治天下風氣。

曹操很欣賞袁渙。袁渙去世時,他很悲傷。唐代時官方修撰的《藝文類鈔》中,還言明曹操因袁渙的死而流淚,“及卒,太祖爲之流涕”。

袁渙之後,便是其子袁侃。他和袁渙以及祖父袁滂一樣,亦是清淨自守,性情恬淡。不止於此,還有袁渙的堂弟袁霸、袁徽,乃至其子侄輩袁亮,盡皆有袁滂遺風。試問,若非家風如此,他們又如何都能擁有這樣一致的秉性?

而在此之後,到韓愈所寫《袁氏先廟碑》的李唐之時,袁渙所代表的陳郡袁氏輩有才人出,歷朝歷代皆有活躍在政壇者。

唐朝姓氏學家林寶曾寫《元和姓纂》,其間言明,在魏晉南北朝這諸多朝代中,陳郡袁氏記載於正史的有二十八人,其中,位列三公、尚書令、僕射的便有十七人。歷經幾次大動盪時代,他們能夠始終巋然屹立,遠離刀光劍影,莫不與其家風有關。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