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吳三桂最後爲何落得那麼慘的下場?究竟是怎麼造成的?

吳三桂最後爲何落得那麼慘的下場?究竟是怎麼造成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提到明末清初那段歷史,有一個人是避不過去的,那就是吳三桂。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小編一起看下去。

吳三桂,字長伯,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軍事人物。皇太極曾評價吳三桂“吾家若得此人,何憂天下?”而就這樣一位亂世梟雄,戎馬一生,身爲大明的邊關主帥,降闖又反悔,請清兵入關又叛清,到頭來還是一無所得。

吳三桂最後爲何落得那麼慘的下場?究竟是怎麼造成的?

據瞭解,吳三桂反清時手中有三十萬精兵,雄霸一方,一時風頭無兩,然而自己只是當了幾個月的皇帝便撒手人寰,背後的勢力也被康熙一一粉碎。一路風光的吳三桂是如何一步步落到如此地步的呢?這還要從吳三桂歸順清朝後鎮守雲貴地區開始說起。

甲申之變,天翻地覆。吳三桂降清後,當年就被清朝冊封爲平西王,之後的十幾年歲月中,參與了定陝、定川、定滇的戰鬥,爲清朝的社稷立下大功。順治十六年(1659),吳三桂攻下雲南後,清廷授權他開藩設府,鎮守雲南,並總管軍民事務。順治十八年(1661),吳三桂又師出緬甸,擒殺南明永曆帝。多年間,吳三桂率兵從東北打到西北,又打到西南,爲清朝確立全國統治地位作出重要貢獻,這也使得清朝對這位投降的功臣少了些猜疑,多了些信任。

康熙元年(1662),吳三桂以擒殺永曆帝一事再次受到封賞,晉爵親王,兼轄貴州。就連兒子也選尚公主,號稱“和碩額駙”。此時,吳三桂在雲南、貴州的權力和聲勢都達到了頂峯,兩省的軍事、行政和財政大權歸他一人掌管。這樣飄飄然的生活滋養了他的虛榮心,此刻的他想要把這份榮耀永續,他想做世鎮西南的王。

隨着三藩在地方的日漸鞏固,勢力的不斷髮展,其危害和威脅也就越來越大。清廷已感覺到“天下財富半耗於三藩”、“西選(吳三桂系的官員)之官遍天下”,開始對三藩對權勢進行限制和削奪。

康熙二年(1663),清廷以雲貴戰事平息爲由,收繳了吳三桂“平西大將軍”印信,接着又將他手下一部分軍隊遷調,想要逐步瓦解吳三桂的軍事力量。康熙六年(1667),清廷又趁機下令吳三桂管轄下的兩省督撫聽命於中央,同時收回了吳三桂的司法特權。吳三桂眼看自己苦心經營的事業即將付諸東流,怎麼會甘心,於是以苗蠻挑釁爲由,留下了軍隊,甚至還公然擴軍索要軍餉。

康熙十二年(1673)春,鎮守廣東的平南王尚可喜疏請歸老,康熙順勢移藩;隨後,鎮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撤藩要求也被應允;在這樣的形勢下,吳三桂可以說是被形勢逼迫着上書“請求”撤藩,他本以爲朝廷不至於那麼絕情,“自以爲功高,朝廷終不奪我滇”,且“經營多年,根深蒂固不可拔”。吳三桂萬萬沒想到,自己主動要求撤藩,康熙皇帝竟然允了。撤藩令下,吳三桂愕然,他無法接受這個現實,更難免有兔死狗烹之懼,因而猝然起兵。

吳三桂最後爲何落得那麼慘的下場?究竟是怎麼造成的? 第2張

康熙帝雷厲風行的做法徹底擊碎了吳三桂最後那點對清廷的期許。既然如此,那就反了吧!同年十一月,吳三桂誅殺雲南巡撫朱國治,在部將的擁戴下,舉起叛旗。吳三桂宣佈改國號爲“周”,以明年(康熙十三,1674)爲元年,自稱“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

起兵初期,藉着自己這“地頭蛇”的勢頭和不滿清廷的廣東平南王、福建靖南王兩藩,吳三桂勢頭強勁,接連攻下貴州全省、湖南衡州。後來實力壯大,各地對清廷有反意的很多人都加入其中,一時間叛者四起,勢如鼎沸。

有句老話講“兵貴神速”,確實是非常有道理。無論是怎麼樣的戰爭,先機的選擇都至關重要,而出兵速度快,攻城速度快也是打贏戰役的重要因素。而這些,吳三桂都沒佔到。進兵過程中,一直等待清廷的妥協,甚至希圖劃江而治,吳三桂既不北上攻打北京,也不順江東下奪取江南財富重地,失去了有利時機。

一個親手殺死南明最後一位皇帝的吳三桂,打着復明的旗號反清,心念舊明的大臣不齒,清朝的大臣不屑,僅憑着自己的軍力去打這場硬仗,可謂是艱難曲折。加上此時的吳三桂早已年老,而手下的三十萬精兵中摻雜着當年康熙幾次遷調埋下的隱患。吳三桂看似強大,卻早已是外強中乾,反清不到一年,就有兵餉告饋的情況出現。三藩內部也是矛盾重重,在相互火併和傾軋中削弱了力量。

吳三桂選擇盤踞在長江流域,然後和康熙講條件。康熙大概從一開始就沒想過和吳三桂相安無事,他始終都清醒地看到吳三桂的貪婪和反覆無常,兩方僵持不下。但是一邊是正值壯年、越發沉穩的康熙;一邊是中年喪子、壯心不再的吳三桂;我們大概也都能看到那個結局了。

吳三桂最後爲何落得那麼慘的下場?究竟是怎麼造成的? 第3張

康熙十七年(1678)三月朔,吳三桂正式稱帝于衡州(湖南衡陽),當時已經顯露出窮途末路的潦倒之勢。吳三桂稱帝的當年秋天得病,託付後事於其心腹,迎其孫來衡州即位,八月十八日深夜,吳三桂在其都城衡州駕崩。

吳三桂到死的時候,一共當了五個多月的皇帝。在他死後,其孫因年幼無法撐起大局,軍心渙散,敗局已定。康熙二十年(1681),清軍圍城,其孫身死城下。不知吳三桂若是知道自己的野心會得到這樣的結局,是否會在當年決定揭竿而起時再好好想想?但他不會,因爲吳三桂從來都只是貪圖眼前的利益,爲了利益放棄了明朝,又因爲利益反叛了清廷,只看到眼前利益的吳三桂輸給了運籌帷幄的康熙,也不是什麼讓人覺得驚奇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