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劉文靜有免死金牌最後也沒能得以善終,是因爲什麼?

劉文靜有免死金牌最後也沒能得以善終,是因爲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8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拿到免死金牌的大臣不管犯什麼罪都能免死,今天小編給大家整理了相關內容,不知能否幫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識?

劉文靜,生卒年南朝陳光大二年至武德二年(568-619),字肇仁,京兆武功(今陝西武功)人,祖籍彭城(今江蘇徐州)。與秦王李世民、好友裴寂三人並稱開國元勳,且“身有鐵券,可免二死”。就是這樣一位功勳卓著的開國元勳,單單是免死金牌還不夠相配,他的功績需要“免二死”這般高人一等的賞賜纔能有所體現。唐朝建立後,劉文靜出任納言,擔任丞相,可謂是風頭正勁。但是劉文靜卻沒有被這“免死金牌”保住性命,而下令殺他之人正是賞賜給他免死金牌的李淵。

劉文靜有免死金牌最後也沒能得以善終,是因爲什麼?

是什麼原因讓李淵不顧多年的情面,甚至違背自己的諾言,也要誅殺劉文靜甚至還有他的家人呢?

《說唐》一書中,提到劉文靜原本是劉武周的下屬,因爲李家殺了劉武周的妻女,劉文靜便慫恿劉武周搞事,意思是裏應外合。然而他卻陽奉陰違的背後捅刀,殺了劉武周,自己選擇歸順了李唐。之後擔憂劉武周冤魂索命,便在家供奉劉武周雕像,被告發後李淵震怒,便下令殺了劉文靜。

當然事實上劉文靜與劉武周瓜葛並不算多,而劉武周也並非劉文靜害死的。劉武周在與李唐家族的戰爭中本來有所優勢,但後來卻被李世民的部隊所擊敗逃往突厥。雖然不久後在武德三年(620)被突厥所殺,但確實死在劉文靜之後,自然也不存在供奉雕像的一說了。

從大業十三年(617)到武德二年(619)年,劉文靜短短兩年時間劉文靜經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作爲盡心盡力爲唐朝盡忠的開國大臣,劉文靜的心結卻愈發嚴重。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在於同自己一樣是開國元勳,同時原本是自己好友的裴寂待遇總是比他好。裴寂這人遠不及劉文靜有見識,在二人初時瞭解到李世民之時,劉文靜當即就對裴寂說道,李世民後來將會是漢高帝一般的人物,而裴寂卻不以爲然。

但是裴寂有一個優勢,就是他與李淵的私交甚好,起初劉文靜與李世民商討反隋,卻害怕不會得到李淵的認可,於是便暗中允給裴寂好處,讓他去說服李淵。李淵從裴寂那裏知道了自己的兒子已有計劃,加上裴寂的一番勸說,便欣然允諾。之後劉文靜與李世民又不太好向李淵開口的新計劃,便都託裴寂轉告李淵。自然有所成效之時,李淵便把功勞都算在裴寂的頭上。

在征戰之時,能有人幫自己進言,讓自己的計劃得以實施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當唐朝的勢力已經穩固,論功行賞之時便不是這般了。而李淵也確實不如李世民有眼界,在對待這位比裴寂更有見識的治國之才,待遇卻遠遠不如對自己的親信寵臣裴寂,這怎麼能讓劉文靜不感到鬱結?

爲了證明自己的才識要比裴寂出色,劉文靜在朝堂之上與裴寂針鋒相對,讓李淵已然有所反感。但是劉文靜確實待遇遠不及裴寂,裴寂也能感受到自己昔日的兄弟對自己懷恨在心,他也心知肚明自己現在的地位都依仗李淵的寵幸,便想方設法想要找機會除掉劉文靜。

劉文靜有免死金牌最後也沒能得以善終,是因爲什麼? 第2張

而契機在於劉文靜與兄弟劉文起飲宴,醉後口出怨言,拔佩刀砍斫廳柱,稱定要斬殺裴寂。恰巧家中幾次發生妖祟之事,劉文起便召來巫師,在夜間披髮銜刀,作法驅除妖孽。這時,劉文靜有個失寵的小妾將此事告訴其兄,讓他向皇帝告變,誣稱劉文靜謀反。唐高祖將劉文靜交付屬吏,命裴寂與蕭瑀審訊。

然而劉文靜面對審訊,絲毫不露懼色,反而倒是爭辯道:“太原起兵時,我是司馬,與長史裴寂地位相當。而今裴寂官居僕射,而我的官銜與賞賜卻遠不如他。我東征西討,家屬卻無所庇護,確有不滿之心。”加之李世民力保,進言李淵稱其只是對裴寂與自己的待遇差距有不滿之心,根本沒有謀反的意味在裏面。李綱、蕭瑀都認爲劉文靜並非謀反。然而裴寂卻趁機進言道:"劉文靜的才能、謀略確實在衆人之上,但生性猜忌陰險,忿不顧難,其醜言怪節已經顯露。如今天下未定,外有勁敵,若赦免劉文靜,必貽後患。李淵聽信了裴寂的讒言,下令誅殺劉文靜與劉文起。

從這方面來看,劉文靜確實是死的太過於冤屈了,可轉念一想,其實李淵早就對劉文靜有所不滿了。之所以讓本該是當事人需要避嫌的裴寂去審判劉文靜,本就反映出了李淵想聽裴寂的意思。若是裴寂求情,李淵自然會放他一馬,然而劉文靜卻從一開始就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或許他確實有治國的雄才偉略,但是卻不懂得伴君如伴虎,與皇帝親信之人作對和不給皇帝臉面有什麼區別呢?最終落得這樣的結局,也只能說劉文靜爲人太過耿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