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的明神宗是怎樣的一位皇帝?將近30年不上朝是爲何?

歷史上的明神宗是怎樣的一位皇帝?將近30年不上朝是爲何?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9.9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歷史上的皇帝,有明君、有昏君;有暴君、有仁君。跟着小編一起探尋。

有像雍正這樣的屬於勞模典範,每天沒日沒夜地幹活,不過有人不上朝也能運籌帷幄,明神宗將近30年不上朝,創了歷史之最。很多人認爲萬曆皇帝之所以不上朝,那是因爲他貪圖享樂,昏君只會躺在龍牀上數錢,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從一些小事上看,萬曆皇帝並非是一位昏君。舉個例子,1592年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後,發動大部隊進攻朝鮮,朝鮮自知不敵,嚮明朝求援。在大家舉棋不定時,一直退居幕後的萬曆皇帝突然出現,極力主張派兵支援朝鮮,甚至自掏腰包出軍費管這事。

歷史上的明神宗是怎樣的一位皇帝?將近30年不上朝是爲何?

這種深明大義,關鍵時刻不糊塗的皇帝,怎麼可能是一個昏君呢?昏君應該是不聞不問,只顧每日享樂。那麼萬曆皇帝爲什麼拒絕上朝呢?原因也很簡單,這是萬曆皇帝無聲的抗議。

一、皇帝的權力

萬曆皇帝想把皇位傳給自己喜歡的兒子,讓他當接班人,但是文武百官們不同意他這麼做,萬曆皇帝很生氣,直接罷工了,再也沒有上過朝,這也是在歷史上比較有名的政治事件,國本之爭。肯定有很多人好奇,皇帝有着至高無上的權利,讓誰繼位不是他的自由嗎?

明朝時候皇帝的權利沒有那麼大,電視劇中我們看到的皇帝是大手一揮,想讓誰死就讓誰死,想讓誰升官就讓誰升官,但真實的皇帝並不是可以爲所欲爲的。皇帝身爲一個國家最高領導人,想統領那麼大地盤,單單靠自己是做不到的,不管他怎麼努力,一個人的力量也是有限。

皇帝一個人不能把所有的事都做了,在打江山的時候,他需要的是部隊和能征善戰的將軍,治理天下的時候,需要的是能安邦定國的聰明人。對於武將,一旦江山打下來,是需要第一時間處理的,不是擔心將軍會造反。而是他們的權利會讓皇帝擔憂,甚至威脅到皇帝。

因此江山一旦打下來,軍工集團就可以捲鋪蓋走人了,反正沒仗可打,軍工集團沒就沒了,宋朝就是這麼幹的。守江山的難度就大多了,自己一個人力量再怎麼強大,也不能獨自管理全國,所以皇帝需要依賴文官集團一起治理國家。

這時候的文官比皇帝的地位還要重要,一羣人的力量肯定大過一個人,就算皇帝退位,也不能失去衆多文官。明朝皇帝一天要審200樁案子,對於一個人來說是很多了,不過跟整個國家需要處理的事物比起來,簡直微乎其微。所以皇帝能處理的事情,其實是很小的一部分。

絕大部分的事情都是依賴文官集團協助處理,處理完畢之後請示一下皇帝就可以了。這讓百官逐漸有了自信心,也有了挑戰皇帝的勇氣,覺得自己的權利已經比皇帝還要大了,時間一長,皇帝和大臣之間的關係就發生了變化。

二、明爭暗鬥

歷史上的明神宗是怎樣的一位皇帝?將近30年不上朝是爲何? 第2張

更嚴重的某些時候,文官集團是可以壓制皇帝的,典型案例就是嘉靖時期的大禮議之爭,也是明朝最有名的五大政治事件之一。皇帝和大臣們因爲對父親稱呼的問題各執己見,一方覺得應該叫叔父,一方覺得叫父親比較好,一時間吵得不可開交。

能和皇帝因爲這點小事吵起來,可見明朝官員權利有多大,可以說明朝是文官集團的天下,真心不過分。在萬曆皇帝這裏也沒有變化,其實選太子繼位不是不行,萬曆皇帝不管選誰來當繼承人,文官都不會拒絕,皇帝也只是他們表面的一個領導人,權利還有工作還是掌握在他們手中。

爲了彰顯自身的權利,選擇誰來當接班人這件事,一定要文官們說了算,萬曆皇帝不能擅作主張。萬曆皇帝也明白自己不能和所有人抗衡,選繼承人他不能做決定,儘管手下的權利是他給的,但是屬下們已經可以制約自己了。

把所有人都換掉也不現實,到時候整個國家就亂套了,不過萬曆皇帝還很倔強,既然我說了不算,那乾脆一句話都不說,於是開始長期罷工政策。萬曆皇帝的罷工讓文官集團也很難受,雖然自己的權利大過皇帝,但是皇帝都沒了,自己存在的意義就小了很多。

雖然不上朝,但依然能在家裏辦公,只是不想見那些大臣。當時明朝大臣以懟皇帝爲榮,更有甚至不怕永樂帝誅十族,不像大清培養出來的一個個奴才。

至此,明朝雖然依舊能夠正常運轉,可工作氣氛卻變得十分壓抑,大家都沒有了激情。文官們都在等着萬曆皇帝去世那天,然後新皇帝登基,這種情況就會得到改變,可惜他們沒有如願以償,明神宗成爲了明朝在位最久的皇帝。

三、罷工原因

全部人加在一起,都沒有萬曆皇帝一個人活的時間長。皇帝和下屬的明爭暗鬥,自古以來一直都存在,只是在萬曆年間最爲嚴重,之後的清朝也沒能解決。除了雍正帝這個勞模之外,像乾隆和康熙帝,他們面對文官集團的時候,也是誰也不讓着誰,相互制衡。

歷史上的明神宗是怎樣的一位皇帝?將近30年不上朝是爲何? 第3張

萬曆皇帝不上朝的原因,並不是想找接班人,只是他對文官們的行爲積怨頗深。他不上朝之後,看起來沒有對整個國家造成任何不方便,國家和朝廷還是需要正常運轉的。

但是沒有了領導人,大家幹起活來也就沒有激情和動力,官員之間的勾心鬥角也愈演愈烈,拉幫結夥的黨政,讓朝廷越來越黑暗,在這樣的環境下,註定是不長遠的。最後在萬曆皇帝去世的時候,明朝早已不復當年,已經逐漸有了衰敗的跡象。萬曆皇帝去世二十多年以後,1644年明朝滅亡。

四、總結

萬曆皇帝看起來不理朝政,是一個懶惰的人,號稱史上昏庸,但在位期間沒有一個大臣敢小瞧他,也沒有一個大臣和一件大事,能逃脫他的掌控。抓大放小,將國家機器交由內閣正常運轉,大事業牢牢握於自己掌中,算是向爺爺學到了操控國事百官的精髓了!

而國家經濟也正常發展,可見治國之術,從來都不是比誰累到吐血,足以見得萬曆皇帝本應成爲一名好皇帝,但僅僅因爲國本之爭事件,與文官集團決裂,不僅自己未能留下千古美名,甚至還間接葬送了整個大明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