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劉備的陵墓有何特色?他在位時期有哪些爲政舉措?

劉備的陵墓有何特色?他在位時期有哪些爲政舉措?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5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備,即漢昭烈帝,字玄德,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稱他爲先主。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劉備少年與公孫瓚拜盧植爲師求學,而後參與鎮壓黃巾起義、討伐董卓等活動,依附曹操、袁紹、劉表等多個諸侯。劉備於赤壁之戰後,先後拿下荊州、益州,建立了蜀漢政權。後因關羽被害,劉備不聽羣臣勸阻,發動對吳國的戰爭,結果兵敗夷陵。223年,病逝於白帝城,諡號昭烈皇帝,廟號烈祖,葬於惠陵。

爲政舉措

郵驛建設

劉備在四川建立了蜀漢政權。當時四川的交通比較落後,山路居多。劉備和丞相諸葛亮在開闢四川郵驛事業上,作出了重要貢獻。

劉備建漢後,爲了對付北方的曹魏,在漢中地區建立了北伐的軍事基地。爲打通軍輸要道,在四川與漢中之間開通了四條主要道路,這就是著名的子午道、儻駱道、褒斜道和金牛道。蜀漢還在漢中設置了重要軍事關隘白水關。白水關周圍的山上佈滿了烽火樓。從白水關到國都成都400裏間設置了一系列的亭障館舍,以保障郵驛的正常運行。在與東吳交界的荊州地區,大將關羽也在沿江設立了軍用通信的“斥堠”,烽火臺從後方一直通達襄樊前線。

劉備的陵墓有何特色?他在位時期有哪些爲政舉措?

蜀漢與北方的魏和東邊的吳之間,皆有通信往來。史書記載:名士許靖在蜀漢任太傅後,和他過去在北方的好友魏國大臣華歆、王朗等都不斷有書信往來,“申陳舊好”。《三國志》引《魏略》有一封王朗寫給許靖的信,稱“前夏有書而未達,今重有書,而並致前問”。魏國其他大臣和蜀漢一些大臣也常互有通信。魏國官至尚書僕射的陳羣,就曾有書信給諸葛亮,打聽蜀漢尚書劉巴的消息。蜀漢與吳國的友好書信往來更多,陳震在出使吳國的時候就曾與吳國關將說道此事。 而諸葛亮與兄諸葛瑾、大將陸遜都常有書信上的往來。

蜀漢郵驛的特點是幾乎沒有車傳,郵遞大部用驛馬傳送,從事此項工作的人稱爲“驛人”。這大概是因爲蜀國地處西南,大部爲僻遠山區,道路不整的緣故。

制定蜀科

蜀科是蜀漢的法律,劉備初入川時,百廢待興,乃命當時對典制、舊法熟悉者許慈、胡潛、孟光、來敏典掌舊文、草創制度。在平定益州之後,便着手製定典律,據《三國志》記載,參與蜀科的制定一共有五人,分別是諸葛亮、法正、伊籍、劉巴、李嚴。 蜀科的具體內容已經丟失,但是據《諸葛亮傳》記載,蜀漢雖然執法嚴峻,但公正公平,百姓無怨。

劉備對劉表、劉璋的大赦制度作了批判,而諸葛亮也指出了劉璋治理益州弊政的原因。他認爲,劉璋實施的所謂德政,是以小恩小惠拉攏人,喲美好高位尊寵臣下,僭越法度,積重難返,而樹立法律的威嚴,法律施行則會感恩,並以爵位管轄百姓,爵位增加則知道榮耀,榮譽和恩典共同施用,上下便進退有度,這纔是治理國家的關鍵。 不但包含了法家認爲法治優於德治的觀念,也體現了法家理論建立的基礎——性惡論。

劉備諸葛亮治國是法、禮並用,威、德並行,強調“訓章明法”、“勸善黜惡”,亦即以法爲體,着重公平客觀原則;以德爲用,着重教化爲本。以商鞅之法,卻不迷信其權威主義,取其理法,結合儒家教化,把行法與教化合而爲一。經過這樣的“法治革新”運動,蜀漢政權的工作效率明顯提高,吏治也逐漸清明。而蜀漢後期,執政者費禕 多次施行大赦,大司農孟光引諸葛亮、劉備故事對費禕進行了強烈的斥責。

劉備的陵墓有何特色?他在位時期有哪些爲政舉措? 第2張

後世紀念

惠陵

在成都市南郊武侯祠內之正殿西側。史稱惠陵。史載,章武三年四月,劉備病死白帝城永安宮(在今重慶奉節縣城),五月梓宮還成都,八月葬惠陵。後主從諸葛亮之意,先後將甘、吳兩位夫人合葬於此。 墓拔地而起,呈圓堆形,高12米,周長180米,佔地3畝,形若小丘。塋上樹木參差,墓邊古柏森森。陵墓建築,由照壁、柵欄門、神道、寢殿等組成。照壁長10米,高5米,正中鑲嵌菱形石雕。

三義宮

三義宮俗稱樓桑廟,位於涿州市松林店鎮樓桑廟村建築東北隅,據記載重建於唐乾寧四年(897年),金、元、明皆有重修。佔地總面積2.7萬平方米,坐北朝南。原有山門、馬神殿、正殿、後殿等。其大部分建築均在“文革”時拆毀,僅存山門一座及明正德碑一通。山門是磚石結構,單檐歇山三間,進深一間,東西長12.8米,南北寬10.07米,高6.7米。券門三洞。主券門頂部嵌石匾額,額題“敕建三義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