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張居正生前爲明朝做出了巨大貢獻 死後爲何落得個家破名裂的下場

張居正生前爲明朝做出了巨大貢獻 死後爲何落得個家破名裂的下場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8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這裏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明代張居正的故事,歡迎關注哦。張居正一心爲國對王朝有功,張居正死後爲什麼會被清算?張居正到底做了什麼事情?

縱觀整個明代,不是昏君胡作非爲,就是奸臣亂政。鮮有政吏清明,社會欣欣向榮的景象。倒是在明代後期,有十年時間,由於張居正的出現,實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一度使國家扭轉了頹廢的局勢,讓大明王朝再次煥發勃勃生機。

但是爲大明王朝做出巨大貢獻的張居正,生前風光無限,死後萬曆否定了他一切榮耀和功勳並被抄家,落得個家破名裂的下場,如此悲劇實在讓人費解。張居正到底做錯了什麼導致招人痛恨?根源又在哪裏?我們從張居正的整個人生經歷和他的才華政績,以及帶來的影響中來尋找答案。

張居正生前爲明朝做出了巨大貢獻 死後爲何落得個家破名裂的下場

張居正人才出衆,被重臣欣賞,人生歷練豐富,仕途順遂。

普通人家出身的張居正,少年英才,在老家湖北荊州地區小有名氣,被人稱爲“神童”。15歲中舉人,以文才名聲在外,當時的巡撫顧璘讚歎他爲未來之"國器也",前途不可限量。23歲時高中進士,開始了他的官宦人生。

當時的內閣重臣徐階相中張居正的才華和人品,把他當做重點栽培對象。張居正也積極表現和推銷自己,他曾向嘉靖帝上奏《論時政疏》,鍼砭時弊,但沒有迴音。從此張居正認識到,“時政之弊,非強人智者不可易也”。

張居正在京期間經歷了夏言、嚴嵩、徐階、高拱四位有名的首輔,見識了宦海的沉浮和險惡,從四位首輔身上懂得了官場的立身哲學,變得圓滑通透,開始韜光養晦,深藏不露,等待時機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

嘉靖32年(1553年)張居正在徐階的推薦下成爲裕王朱載坖的侍讀,對裕王的影響極大。朱載坖認爲他“其才具不輸周公、臥龍也”。朱載坖(隆慶帝)登基後,張居正倍受重用,被封爲吏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開始進入內閣參與朝政。

隆慶帝在位六年時間裏,張居正慢慢地穩定了自己在朝堂中的地位,和萬曆生母李妃、司禮監大太監馮寶建立了良好的關係,爲他後來上位建功立業打下了人緣基礎。到年幼的萬曆繼位時,他已經官至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此時的張居正也被首輔高拱所看重,所以左右逢源,但他審時度勢,對高拱只是敷衍,把李太后和馮寶作爲真正的靠山。

不久高拱因主張撤銷司禮監一事被張居正出賣,李太后在張居正和馮寶的攛掇下旨罷免了高拱,張居正成功上位,被任命爲新的內閣首輔,由於皇帝年幼,張居正事實上是大明王朝的最高決策者。他感覺實現他的政治抱負的時候到了。

張居正任首輔後,十年改革成就輝煌,出現了“萬曆中興”局面。

上任不久,張居正認爲當務之急是改革吏治。隨後他頒佈"考成法",也就是將官員的職責和任務定期進行考覈。查處了一大批在其位而不謀其政的官員,官場面貌煥然一新。考成法大大提高衙門辦事效率,怠政和貪腐風氣大爲收斂。國家稅收也得到了提高,萬曆初年的賦稅每年要比隆慶時期多出兩百多萬兩。

張居正生前爲明朝做出了巨大貢獻 死後爲何落得個家破名裂的下場 第2張

在財政上,萬曆八年(1580年),張居正下令在全國重新丈量土地,清查出兩百餘萬頃瞞報的田地,增加了國庫稅收。推行"一條鞭法",田賦、徭役等項目全部可以折算爲銀兩替代上交國庫,簡化了稅制,財政收入大爲提高,充盈了國庫,改善了多年入不敷出的財政狀況。另外張居正也十分重視節流。他多次上書勸諫萬曆皇帝帶頭行節儉之風。萬曆皇帝多次想維修宮殿、組織大型燈會等都被張居正制止,節省了大量的開銷。

在軍事上,張居正重用了許多有能力的將領,如戚繼光、李成樑、李如鬆等,在軍事上增加投入,引入了大批戰馬,增強了明軍騎兵的戰鬥力;邊境上築建烽火臺,加固工事等。對北方少數民族如蒙古、女真等恩威並施,保證了北方的安定。通過張居正十年的治理,大明王朝出現了中興局面,老百姓生活也得到了改善。史載當時情況"四夷讋服,太倉粟可支數年,冏寺積金至四百餘萬。"(《明神宗實錄》)

萬曆皇帝親政後,起動了著名的萬曆三大徵,後來還幾十年不理朝政,大明王朝雖然再次頹廢,但仍然可以維持。如果沒有張居正給他積累的財富和軍事上的成就,萬曆三大徵是不可能勝利的,可能萬曆皇帝都沒有開打的底氣。如果沒有張居正所取得的成就,萬曆皇帝幾十年的懶政行爲會使得大明王朝早就土崩瓦解了。所以說張居正延續了明代幾十年的國運一點都不過分。

張居正做出瞭如此大的貢獻,按理說大明代廷以及老百姓應該對他感恩戴德才對,然而不是這樣,在他生前許多人甚至萬曆皇帝都不敢表現出來對他的不滿,在他死後萬曆皇帝在羣臣的建議下開始清算張居正,否定了他的功勳,查抄了他的家,兒子被迫自殺,大部分家人被流放。如此下場是張居正在世不會想到的,到底是他罪有應得還是被人暗算,以下主要原因值得我們深思。

一是對少年萬曆皇帝要求過嚴,激起了逆反心理,對他心生怨恨。

張居正是萬曆的老師,年少的萬曆皇帝對張居正非常尊敬,爲了培養一個合格的皇帝,張居正也是用心良苦。張居正經常教導萬曆皇帝要有治世之才幹,要識人用人,親賢能遠小人,體恤民情,勤儉節約等。同時對萬曆非常嚴厲,全然不顧作爲小孩的萬曆帝能不能理解,在封建王朝帝師中張居正的嚴苛是有名的,而且萬曆的母親李太后也非常配合張居正,嚴重限制萬曆的自由。

史載:“帝擅出遊,張居正告知太后,令跪之”(《明史》)

有時連正常的要求都被張居正橫加干涉,至大聲呵斥萬曆皇帝,這些都在萬曆皇帝幼小的心靈裏埋下了陰影,滋長了叛逆心理,心生怨恨,導致後來萬曆的報復行動。張居正做的所有一切沒有私心,他希望國富民強,建不世之功。他沒有覬覦皇權之意。殊不知他不懂得心理學,不懂得因勢利導,導致了最後的人生悲劇。

張居正生前爲明朝做出了巨大貢獻 死後爲何落得個家破名裂的下場 第3張

二是改革觸及了太多人利益,而他以強權壓制,沒有及時疏導,大部分人不理解,導致樹敵太多。

對於明王朝來說,吏治清明,國庫富足,軍事力量強大,國防鞏固,老百姓豐衣足食,這是統治者都願意看到的局面。但是也犧牲了一部分人的利益。考成法對官員進行了限制,不能再無所事事混日子,而且非法收入也減少了,在嘉靖朝,明代官員腐敗成風,突然的改變讓大部分人不能接受,於是造成很多官員對張居正恨之入骨。

方士紳的利益損失也是很多,瞞報土地現象在明代中葉已經非常普遍,士紳們通過瞞報土地避免交稅,張居正丈量土地無疑使他們多了一項開支; 推行的一條鞭法,減少納稅名目和流程,一統納稅,讓地方士紳和官員難以中飽私囊,利益損失也是巨大的。

張居正的這些改革都是在他的高壓下強制推行的,大部分人沒有他這樣的眼光和抱負是自然的,他沒有意識到大部分人的不理解會對他和他的事業造成障礙和傷害,而且他高高在上,沒有把別人的不滿當回事,所以從內心反對記恨他的人佔絕大多數。

三是過於強勢,專橫跋扈,而且後來奢侈腐化,雖然功勞巨大,但其德行不能服衆。

張居正在朝堂上特別放肆,幾乎是一個人說了算,他可以對百官指責怒罵,甚至鞭笞,有時候連皇帝都看不過去。張居正曾說:“吾非相,乃攝也”,可見他有多狂妄。

史料記載“一事小不合,詬責隨下,又敕其長加考察。給事中餘懋學請行寬大,居正削其職。御史傅應禎繼言之,下詔獄,杖戍。”(《明史》)

張居正和司禮監掌印太監馮保關係很好,凡是對張居正不服的人,不用張居正開口,馮寶就會指使東廠或西廠特務給以教訓或除掉,而張居正總是默許,從不追究。到了張居正晚年,由於自我感覺功勞和權力巨大,滋生了侈靡享樂習氣,自然也就有了貪污受賄的事。

據說他有一頂32人擡的轎子,裏面應有盡有,一般官員8人大轎已經夠豪華的了,可見張居正有多奢侈。吃飯時總是滿桌子的山珍海味;後院妻妾成羣,張居正要求各級官員從全國各地爲他進貢補藥,有野史記載張居正的死就是因爲爲了應付這些妻妾吃補藥吃多了而死的。

張居正生前爲明朝做出了巨大貢獻 死後爲何落得個家破名裂的下場 第4張

當然這些說法不一定是真的,但說張居正奢侈之事肯定存在,只是有些誇大其詞而已。萬曆查抄張居正家時,搜出的財產雖然超過他的正常收入,但不及嚴嵩、馮寶的十分之一,可見世人對他多少有些誤會。

再一個就是張居正爲了推行新政,在他父親死時,沒有回老家“丁憂” ,而是“奪情”繼續爲官,讓那些所謂儒家正統的人認爲他不配爲人臣。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萬曆五年,皇帝已經十五歲,完全可以親政了,可張居正依舊把持朝政,讓萬曆皇帝和朝臣大爲不滿,看不出張居正的公心何在。

基於這些原因,張居正死後被清算就是很自然的事了。也許萬曆瞭解張居正問題不大,但張居正的名噪一時,皇帝在老百姓心中位置已經不重要,如果不處理張居正,難以樹立皇帝的威信。

處理了張居正,皇權回到了皇帝手中,表面上給大臣們敲響了警鐘,重建了皇帝權威。但萬曆是不明智的,因爲他損失了大明王朝的整體利益,因小失大。後來萬曆皇帝廢除了張居正的一切改革措施,十年的改革成就很快消失殆盡,大明王朝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後人都說“明亡實亡於萬曆”是有道理的。

張居正生前爲明朝做出了巨大貢獻 死後爲何落得個家破名裂的下場 第5張

張居正的悲劇固然有他自己的原因,他過於自信和狂妄,他沒有認識到,在皇權至上的大明王朝,他之所以能集大權於一身,並不是源於他超人的才幹、威望和強勢,根本原因在於當時萬曆年幼不能親政,他纔能有這樣一展宏圖的機會。沒有皇帝的支持,他的一切努力不管是有利於社稷和黎民還是出於私心,都可以成爲清算他的罪證。

不管怎麼樣,張居正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和對後來的影響,認爲他是一代名相一點都不爲過。

參考文獻《明史》、《明神宗實錄》、《明代那些事》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