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曾靜是個什麼樣的人?乾隆登基後是如何對待他的?

歷史上曾靜是個什麼樣的人?乾隆登基後是如何對待他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乾隆雍正帝第四子,清朝第六位皇帝,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解答。

衆所周知雍正是九子奪滴中的勝利者,殘害弟兄,冷酷無情,出了名的心狠,卻爲何獨獨對曾靜特殊對待?雍正在世時還特地吩咐乾隆,不準殺他,但乾隆一繼位就將其凌遲處死,而曾靜究竟有着怎樣傳奇的一生呢?

一、“反清復明”謀反案件

歷史上曾靜是個什麼樣的人?乾隆登基後是如何對待他的?

反清復明是指清朝統治的時候,民間發起的一些反抗清朝,想恢復明朝統治的活動。自清朝入關以來,民間反清復明組織以天地會,朱三太子,紅花會爲主。而反清復明故事爲大衆所熟知的大概是金庸先生的《鹿鼎記》。

劇中寫韋小寶肩負反清復明計劃的重任卻又入了宮成了假太監和康熙帝成爲了知交最後娶7個老婆的故事。當然韋小寶只是一個虛構人物,但清朝時期的“反清復明”卻是真實的。

一衆反清復明的份子中,有一個清奇另類謀反人物,曾靜。高舉反清復明口號的大多是明朝皇族遺孀,或明朝達官顯貴。而曾靜,只是一個鄉村窮苦教師,按理應該是安安穩穩度過一生。卻因在年輕的時候讀過明末思想家呂留良的作品,受到其影響,認爲清朝滿人乃夷狄之族,豈可爲人君,不可統治中原之地。

這也可能和曾靜年輕時參加科考屢試不中,只能放棄當一個鄉村教師有關。他偏執,又無家事無權利,只能通過讀書以慰內心,久而久之便認爲清朝是腐敗的,自己的抱負得不到施展。

最開始曾靜沒權沒勢只能是用通過收門徒弟子,頻繁宣傳反清復明的思想。後來又不止於收學生,還結合呂良和自己的思想創造出了《知新錄》。《知新錄》道,中原之地應該由漢人統治,不可讓夷狄滿族人來統治,後面又加以抹黑傳播雍正弒父殘害弟兄等事蹟,說明清朝的黑暗和腐敗,讓更多的人蔘與到反清復明的活動中來。

二、“謀反”的進度

起初由於曾靜只是在地方宣傳反清復明活動,雖有影響,但也只是小規模範圍。清朝對地方管治也沒那麼嚴格,所以一直可以進行。但曾靜不滿於只是文字宣傳,他要進行軍事反抗。於是他想到了一個人物嶽鍾琪。

曾靜認爲嶽鍾琪是名將岳飛之後,是漢人,必定精忠愛國,又手握兵權,是一個反清復明的好幫手。於是就寫信託自己的學生張熙給嶽將軍送信。然而他卻失算了,嶽鍾琪是漢人岳飛之後沒錯,但是他同時也是忠於清朝的陝甘總督。

而且彼此嶽鍾琪是年羹堯的副將,又受雍正賞識多次受封,仕途亨通。嶽鍾琪看到信中寫到了雍正帝的十條罪證,殘害弟兄,謀奪皇位等等。立刻把信上交給了朝廷,於是曾靜和他的學生張熙均被朝廷抓起來了。

歷史上曾靜是個什麼樣的人?乾隆登基後是如何對待他的? 第2張

三、“謀反”的後續

曾靜被抓後,雍正帝對這個窮鄉闢野的書生充滿好奇,於是決定自己當堂審覈他。在這起反清復明謀反案件調查中發現,曾靜的謀反既搞笑又無知。僅憑一封信就想調動朝廷命官嶽鍾琪,嶽鍾琪又不傻,難不成陪他鬧着玩,丟掉大好的仕途不說,還要賭上全家性命。

曾靜自己辯解道,自己是受了呂留良的影響,完全是自己之前無知造成。現如今瞭解清楚了皇帝的英明神勇,願意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希望皇帝給他一個機會。

對曾靜審訊完後,雍正帝並未將其定罪處死,反而法外開恩,無罪釋放。很多人對雍正帝的做法表示不理解,但聖意豈可任人議論或隨意改變。

案件結束後,雍正開始命人編輯《大義覺迷錄》,用以記錄自己這次和曾靜對話的內容,借書的表達自己的仁厚。書寫自己是如何通過大義讓曾靜迷途知返。

而後又順便解釋了之前《知新錄》的種種不確實言論,爲自己正言,向世人告知雍正並不是他們話中那個十惡不赦的人。是一個好皇帝,一個值得萬人敬仰的皇帝。之後雍正帝又借這事把曾靜的罪都歸在呂留良身上,認爲呂留良纔是罪魁禍首,不僅挖了呂留良的墓,還滅他九族。

曾靜在案件結束後也算安穩度過了一段老年生活,然而在雍正帝去世後沒多久,乾隆不顧孝順的名義,把雍正的話忘在了腦後,下命令處死了曾靜。曾靜終於逃不過被殺的命運。

四、後人評價

雍正是一個冷血皇帝,在位期間殺了不少兄弟大臣,卻爲何放曾靜一馬呢。很多人猜測一來雍正想改變世人對他的看法,那個時候他剛登基不久,地位不穩,又殘害了自己的弟兄。爲了封住世人的口,只能利用曾靜的事情來保全自己是聖君的名聲。

歷史上曾靜是個什麼樣的人?乾隆登基後是如何對待他的? 第3張

其二,雍正想要讓世人明白,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君若不讓你死,你必不死。也就是說皇權是不可冒犯的,生死都在皇帝的一念之間,聖意是不可揣測的。也可以說這是一種任性,皇權的象徵。

而自詡孝順的乾隆,爲何違背雍正帝的旨意,在他去世後立刻殺了曾靜?乾隆可是出了名的孝子,卻爲何偏偏在曾靜這件事上如此堅決?

原因是乾隆在位時清朝已進入鼎盛時期,一來乾隆無需爲了鞏固江山地位而留曾靜在世,二來他也想借曾靜的事告誡那些意圖謀反的反清復明分子,不效忠清朝,就是死路一條,不管家室顯赫,還是前朝功臣,亦或得到過雍正帝特赦的人都沒用。更是藉此事限制民衆的思想言論自由。

在乾隆時期清朝的“文字獄”更是到達了巔峯。據統計乾隆在位時期文字獄案件高達一百三十多件,暫且不提那些子虛烏有的文字獄案件被殺的人,何況這曾靜確確實實是參與了反清復明。

乾隆在位期間大力推行文字獄,也是爲了獨立皇權,大大的限制了讀書人的言論。曾靜之死說冤也不冤,終究是逃不過封建皇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