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朱元璋晚年把心思都花在朱允炆身上 朱允炆的江山爲何還是丟了

朱元璋晚年把心思都花在朱允炆身上 朱允炆的江山爲何還是丟了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0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明代朱允炆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朱元璋當初爲朱允炆費盡心思,朱允炆的皇位最後爲什麼還是丟了?

太年輕,守不住的緣由一大堆。

朱元璋在人生最後的幾年裏,把教育的精力放在了朱允炆身上,太子朱標死後,儲君不是太子,而是跳過了太子的“太孫”,這個繼承法,乃是模仿忽必烈來進行的,惋惜朱允炆學的時間也不長。

朱元璋晚年把心思都花在朱允炆身上 朱允炆的江山爲何還是丟了

洪武末年,朱允炆問過他爺爺,爲什麼要大肆分封天下給諸位叔叔,而不留下餘地,朱元璋說外人不足信,這天下,只能是朱家的,但朱允炆隨即又問,那如果有一天叔叔們也變得不可信呢?

朱元璋笑笑沒有回答,之所以不回答,是因爲朱元璋覺得不會有這種事情發生。

又或者是朱元璋也沒有考慮過兒子們會那麼快造反的問題,如果是封王制有問題,也是像漢代一樣,到了第四代皇帝纔會有,但是朱家皇室的“銀兩”很足,朱元璋把這個問題延期得更後。

但朱元璋不瞭解的事,他的孫子這麼莽。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去世,同年五月,二十一歲的朱允炆登基爲帝,在朱元璋去世前,他讓齊泰和黃子澄一同輔佐朱允炆治國,但是這兩個人物,“削藩”的政治理念很強,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朱允炆後來的“失蹤”。

別人削藩都是用年作爲單位來進行,黃子澄說過,天下藩王,僅有“護兵”可以自衛,實際上的兵權還是在皇帝手裏,比起漢代的吳楚等七國,明代中央顯然更強,既然漢景帝時期的作亂都平定了,那麼大明代也沒問題。

朱元璋晚年把心思都花在朱允炆身上 朱允炆的江山爲何還是丟了 第2張

這話把朱允炆哄得老開心了,朱允炆他能有什麼經驗,他十五歲在父親去世後被立爲皇太孫,登基才二十一歲,說老謀深算,那真的是沒有,加上太祖皇帝的顧命,他對齊泰、黃子澄二人十分信任,沒有想過這個問題背後有啥隱患。

而不瞭解是這兩個人的“隱藏”太深,還是說朱元璋刻意爲之,明明削藩的意識那麼明確,爲什麼還要讓他們在這個重要的位置上,這不就等同於把朱允炆推入火坑嗎,反正經過齊泰和黃子澄兩個人的合計,他們先弄了幾個在洪武年間就有犯錯的藩王。

其實在他們這君臣三人的心裏,朱棣纔是最大隱患。

明初藩王,厲害的就是“朱樉”、“朱棡”、“朱棣”,加上他們的大哥朱標,這四個人在年齡上,封國的位置上,負責的工作上,都有着遠超其他兄弟的優勢,可是朱標、朱樉、朱棡先後去世,只剩下朱棣。

這意味着什麼?

意味着朱元璋在清理功臣之後,朱棣就是洪武時代留下的狠人,他會打仗,也不忌憚朝中任何人,因爲沒人比他身份高,即便是皇帝,他都不屑於尊重,所以朱棣決定就是削藩上的一顆釘子。

削藩這個話題是很沉重的,但卻未必要立即執行,立馬執行,會引起藩王們的反彈,第一代藩王和後代藩王的性質不一樣,大家仗着都是太祖之子,皇帝之叔,可以用身份來壓住朱允炆。

可朱允炆處在一個什麼階段?

二十來歲,還是個皇帝,當年朱標這個年紀的時候,都經常跟朱元璋對着幹呢,更別說朱允炆無人可制了,不過朱允炆他不是什麼隨心所欲的昏君,他就是太有理想了,直接跳過了斟酌的階段,上手就開始“削藩”了。

天下這麼多藩國,有實權、兵權的沒幾個,這些人是最好炮製的,朱允炆的路線很簡單,削掉藩王,讓原本藩王府的官員實行“自治”,後面再從中央派出官員進行管理,實行封疆大吏的中央集權。

這種路線的殺傷力是極大的,因爲事實證明,這種制度是可行的,但卻對藩王的未來有着致命打擊,朱元璋給這些個皇親這麼高的“工資”,靠的是啥?

是血脈嗎?

朱元璋晚年把心思都花在朱允炆身上 朱允炆的江山爲何還是丟了 第3張

並不是,靠的是“爵位”,朱允炆可好,他不是削掉藩王的權,而是直接把他們搞成庶人,這就意味着,他們不反抗,一個個坐着等着被皇帝收拾,以後他們的子孫後代就啥東西都沒有了,這樣一來,朱允炆直接和藩王們默契般地“決裂”。

大家肯定是不支持的,本來這個侄子有點狂,大家都不滿了,現在可好,直接就要上手斷子絕孫了,如此一來,大家對於中央皇權的看法就不同了,而朱允炆也好像信了黃子澄的話一樣,覺得天下藩王沒有人能擋得住他,他也覺得自己漢景帝上身。

可是漢景帝時期,沒有朱棣,而朱允炆,他也沒有周亞夫。

而後再看看朱棣的“起事軌跡”,就可以瞭解朱允炆到底是怎麼一步步“作死”的了。

在得知被朱允炆針對後,朱棣開始裝病,這一裝起來,就不得不幹一些疑似他自己“瘋”了的事情來躲開朱允炆的懷疑,就連朱元璋的祭拜,朱棣都是讓三個兒子去,自己沒去。

但顯然朱允炆不會信,也不會手軟放過朱棣,於是乎就讓人去北京拿走朱棣的兵權,並且像前幾個被廢掉的藩王一樣,他要治朱棣的罪,然後把朱棣拉到南京來進行懲罰。

朱元璋晚年把心思都花在朱允炆身上 朱允炆的江山爲何還是丟了 第4張

這就是在要朱棣的老命了,朱棣乾脆攤牌了,在擊潰了南京來人後,朱棣就帶着數百親兵向南京靖難了,怎麼看,朱棣這幾百號人都不可能跟朱允炆對抗,但是朱棣卻是做到了。

首先,朱棣“吞併”了寧王朱權。

當朱棣來到朱權的藩王府的時候,朱棣連連哭訴自己的困難,年輕的朱權信了哥哥,於是放鬆了警惕,誰瞭解朱棣立馬“綁架”了朱權,然後拿走了朱權的兵權,這成爲了靖難之役路上重要的一個步驟。

但仔細來想,爲什麼朱權這麼一個大藩王,隨隨便便就被朱棣“吞併”了?他要是不願意,朱棣又能奈他何?

所以這裏面,肯定有朱權的“放水”,朱棣還許諾朱權,事成之後平分天下,所以朱權一直表現得很聽朱棣的話,而這支生力軍,讓朱棣迅速強大起來,他開始有了戰勝朝廷軍的實力。

而此時,天下藩王看着“四哥”朱棣造反,沒有人幫朱允炆的忙來抓住朱棣,朱棣看似是一個人在戰鬥,但實際上卻得到了所有人的幫助,因爲他們沒有勤王,沒有勤王,就等同於在幫朱棣。

朱元璋晚年把心思都花在朱允炆身上 朱允炆的江山爲何還是丟了 第5張

朝廷方面,朱允炆一次次決策失敗,不用老將用新將,做決定搖擺不定,被黃子澄、齊泰左右着,又特別親近表兄弟李景隆,最後還讓李景隆當主將,這就導致了朝廷軍的加速潰敗,本來在戰爭過程中朱棣有幾次都涉險了,但還是死裏逃生。

朱棣強的同時,也是朝廷軍太弱,最後在幾年的時間內,朱允炆被朱棣慢慢消耗蠶食,雙方是一個此消彼長的狀態,到了1402年,朱棣打到了南京,朱允炆瞭解自己失敗了,這場削藩,終究成爲了笑話。

丟掉這個江山,是朱允炆沒想到過的,他以爲真的像黃子澄說的一樣,既然吳楚七國之亂都能被平復,那麼大明的藩王作亂也是一樣能夠平復的,惋惜的是,這裏面有幾個環節出了問題,所以一切都不可能實現。

朱元璋教會了朱允炆當太孫,卻沒教會他如何循序漸進,朱允炆是在一次次很明顯的錯誤中淪陷的,若是在靖難之役後期,朱允炆改變政策,那麼結果卻是未定的。

但後來連朱允炆最信任的李景隆都投降了,朱允炆的一切“決定”看起來就是有些太過幼稚了,畢竟連心腹都投靠別人了,朱允炆這個皇帝當得還是太失敗了。

朱元璋晚年把心思都花在朱允炆身上 朱允炆的江山爲何還是丟了 第6張

而朱允炆“失蹤”的時候,他也才二十幾歲,要說他犯的錯誤,真的是太多了,朱元璋就不應該把江山交給年輕的他,這樣的他丟掉江山,也是不足爲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