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李恪深得李世民的喜愛,爲什麼會淪爲爭鬥的犧牲品?

李恪深得李世民的喜愛,爲什麼會淪爲爭鬥的犧牲品?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4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恪,唐太宗李世民第三子,他是一位優秀的青年才俊,被後人銘記。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李恪英勇果敢,德才兼備,深得李世民的喜愛,他的身世也頗具傳奇色彩。李恪的出身不凡,在文采和武藝上有極高的天賦,按理說他的人生應該是一片光明,榮華富貴的。但事實並非如此,出生在皇室自然有太多的隱晦,自古皇家多爭鬥,李恪也免不了捲入這場紛爭當中。

李恪最終成爲爭鬥的犧牲品,他一生的幸與不幸被載入史冊,人們每每讀到他的記載時,總是不斷嘆息,而這其中的種種原因究竟又是什麼呢?

一、年少受封官職

李恪從小才華出衆,深得李世民的喜愛,根據許多史書的記載,李恪既文學才華出衆,又擅長騎射,可謂是文武雙全。李恪的脾氣性格也與李世民十分相似,性格活潑好動,尤其喜歡打獵。李世民曾經多次得意洋洋地說,“這個兒子和我一樣英武果斷。”

李恪深得李世民的喜愛,爲什麼會淪爲爭鬥的犧牲品?

貞觀二年,年僅十歲的李恪就被封爲蜀王,擔任益州大都督的要職,同時行政上下監管三十六州,但由於他年紀尚小,沒有赴任,而是遙領職位。益州大都督府,地段廣闊,人口衆多,經濟富庶,有民族聚居於此,矛盾關係相當複雜,是唐王朝首屈一指的核心利益地區。

在貞觀十三年大帳所存資料中記載,益州每個州有十七萬七千戶的人口,僅次於帝都長安,確實爲帝國重藩中之重藩。而李世民將此地指派給李恪,足以看出李世民對他的看重和信任。

李恪獲封此重地,但又不去赴任,也是李世民對年紀尚小的李恪的照顧和對封地的重視。直到貞觀七年,才正式赴任。李恪在正式赴任齊州都督之前,還曾侍奉李世民,與他一起用膳。

李恪離宮赴任後,李世民感慨萬千,對房玄齡等衆位大臣說,想要時常和兒子多多相處,但是家與國不能兼併,實際是大不相同的,希望自己的子子孫孫可以代代傳承。

因此,貞觀十年,李世民想通過世襲封建,重置封國這樣的方式,去穩固大唐王朝的統治,不顧衆位大臣的反對,將自己的兄弟兒子全部都世襲封建。

二、無緣太子之位

皇室之中太子之位一直都是衆矢之的,一個合適繼承人是大唐江山的延續,在皇室中選擇繼承人,自古都是根據宗法制度挑選嫡長子作爲繼承人的。李承乾是李世民與長孫皇后的兒子,也是最好的人選,年滿八歲的李承乾,就被定爲太子,昭告天下。

李恪深得李世民的喜愛,爲什麼會淪爲爭鬥的犧牲品? 第2張

李世民對這個兒子十分給予厚望與期待,從小就對他悉心培養,仔細教導,希望有朝一日他能不負衆望,挑起肩上的重擔。但事與願違,李世民萬萬沒想到自己給予厚望的太子李承乾,非但沒有繼承自己的治國才能和雄圖大略。

反而整天的花天酒地,無所作爲,絲毫沒有一個太子的樣子。李世民見到李承乾這副模樣,便想廢太子改立新太子。太子之位空出以後,需要挑選新的合適人選,李世民將目光轉移到李治和李恪兩人身上。

李恪文武雙全,不僅有治理國家的能力又有帶兵出征打仗的果敢謀略,在李世民所有兒女中十分出挑,李世民對他是十分滿意的,甚至有意讓他當太子。

但是由於李恪是庶出,他的母妃楊妃又是隋煬帝的女兒,李恪相當於擁有一半的隋朝血脈,歷代皇朝都對自己的血統看的很重,國舅長孫無忌因此利用了這一點,向皇上進言,極力反對李恪爲太子。

李世民也萬分無奈,儘管自己非常喜愛李恪,但最後還是放棄了李恪,立了李治爲太子。縱使李恪有萬般才華和能力,最後還是沒能成爲太子,與儲君之位失之交臂。

三、被害蒙冤而死

當初長孫無忌就是因爲李治是長孫皇后的兒子,如果李治當了太子,自己將來也是位高權重的,所以才極力反對李恪當太子,把李治推上儲君之位。李恪的才能出衆,在皇宮中始終是一道刺眼的目光,加上李治確實才能不及李恪。

李恪深得李世民的喜愛,爲什麼會淪爲爭鬥的犧牲品? 第3張

李恪的存在也就時刻威脅到長孫無忌等人的利益,因此長孫無忌將李恪視爲眼中釘。李世民在世的時候,長孫無忌不敢有什麼動作,表面裝的很溫和良善,直到李世民去世以後,太子李治登上皇位。

長孫無忌真正手握大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他才展露出真實面目,終於讓他找到了機會報復李恪。正巧當時高陽公主十分看不慣李治當皇帝,她召集了一大堆親貴們發泄心中的怨言,甚至想要密謀造反。

房遺愛和高陽公主等人的造反事件走漏了風聲,傳到了長孫無忌的耳朵裏,這讓長孫無忌有了合適的理由和藉口。長孫無忌將這些密謀造反的人通通抓了起來,上報給李治,唐高宗李治將這案件全部交由長孫無忌處理。

長孫無忌便藉着這個機會將事態擴大化,把已經分藩的吳王李恪牽連進來,污衊他合謀造反,有不臣之心。百口莫辯的李恪最後在獄中含冤而死,李恪臨死前萬分悲憤,怒罵長孫無忌並且詛咒他:如果祖宗顯靈,一定會將他的家族毀滅。

李恪深得李世民的喜愛,爲什麼會淪爲爭鬥的犧牲品? 第4張

如此文韜武略的吳王李恪最後卻落得如此下場,他的兒子們也全都被流放,女兒們則被幽禁,去給唐高祖守陵。和他同爲一母同胞的弟弟蜀王李愔也被牽連,流放巴州。

四、總結

這樣一個天之驕子李恪就此隕落,充滿着無奈與惋惜。他雖富貴顯赫,但一生卻是如此的不幸,皇室之中的明爭暗鬥數不勝數,如若不敵只能成爲犧牲品。長孫無忌也沒有風光多久,他也終會爲他的所作所爲付出代價。

長孫無忌萬萬沒想到,後來會有武則天的出現,他自己也栽在武則天的手上,被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聯合逼死,在顯慶五年獲罪,聲名顯赫的長孫家族也就此沒落,死的死,流放的流放。

再到後來,神龍元年時期,李恪一案終於昭雪平反,還了李恪一個清白,永徽四年,李恪被以吳國公之禮,葬於高陽原。李恪的事蹟被記入史冊,後人每每讀到他都會十分感慨,懷念這位有勇有謀,文武雙全的天之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