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李隆基和李憲,爲何沒有因爲權力相互鬥爭?

歷史上李隆基和李憲,爲何沒有因爲權力相互鬥爭?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5.8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兩千年封建王朝史,權力鬥爭不斷,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小編帶來的文章。

漢語當中有這樣一個成語叫做兄弟鬩牆,出自《詩經·小雅》的“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意思是,兄弟之間雖然會在家宅當中有些爭吵,但當面對外部的威脅時,總是能夠團結起來,一致對外,這種情況總的來說更多出現在平民百姓家中,對於王公貴族來說,隨着涉及到的權力和利益糾葛越大,即便是親兄弟也有兵戎相見的時候。

比如我們非常熟悉的玄武門之變,唐太宗李世民爲了爭奪皇位,將自己的兩位親兄弟親手斬殺於玄武門外,中國歷史上這種用至親之血換來皇權的例子不勝枚舉。但是也有例外,比如漢代的劉莊和劉疆,唐代的李隆基和李憲,他們在面對皇位繼承之爭的時候,選擇的是相互謙讓,最終成就了兩個朝代的繁盛。

漢武帝劉秀得到天下之後,遇到了他掌權當政的第一個難題,那就是冊立皇后。表面上看來,冊封皇后很簡單,找一個自己最中意就行,但是皇帝封后不比尋常人家,複雜的利益和情感問題往往讓人頭疼不已。

對劉秀來說,他當時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對他治國安邦有幫助的郭聖通,另一個是他心中偏愛的原配妻子陰麗華,從利益的角度來說,郭聖通其實是最理想的人選,首先她的婆家是當時河北地區最大的勢力集團,對劉秀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支撐,如果要冊封陰麗華,必須要有一個更合適的理由,比如可以被立爲太子的兒子。

歷史上李隆基和李憲,爲何沒有因爲權力相互鬥爭?

可惜陰麗華兩樣都沒佔到,郭聖通反而先她生下了名爲劉疆的兒子,這樣一來,劉秀再也沒有理由不選郭聖通了。但是郭聖通的家族倚仗這位皇后的權勢,後來開始在朝堂上胡作非爲,劉秀一氣之下,將郭聖通的皇后頭銜廢除,把原配陰麗華扶上了後位置。

但是廢后留下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太子需不需要更換,此時劉疆已經長大成人,聽見朝中的一輪之後,他不僅沒有生氣,反而主動向劉秀提出來廢儲的建議,希望讓自己的弟弟,也就是陰麗華後來生下的孩子劉莊來做這個太子。

很快,這個消息也傳到了陰麗華的耳中,這個宅心仁厚的皇后非常謙虛,認爲劉疆的太子之位是名正言順的,劉莊也表示自己沒有想要和哥哥爭奪的意思,請求劉秀保持現狀,看到家中的孩子們如此謙和禮讓,劉秀自然是非常感動,一時沒有做出決定,擱置了此事。

公元43年的時候,劉疆再次向劉秀提出退位讓賢的想法,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他應該是清楚自己位置無論如何都有些尷尬,而且確實對於帝王之位沒有什麼野心,所以再三請求另立儲君,最終,劉秀應允了他,但是爲了補償他,給了他東陽王的封號,並給了一個封國,劉莊成爲太子,繼承大統,在他的治下,漢代有了明章之治的盛世局面。

李隆基和李憲

再來說說另外一對謙讓的兄弟,李隆基和李憲,唐代雖然有唐太宗的心狠手辣,但也有這對兄弟讓位的佳話,他們二人是唐睿宗李旦的後代,按理說這樣的地位在皇家裏面已經是非常尊貴的了,但其實他們的真實處境並非如此,所謂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掌權的武則天對前朝的李家子孫大力打壓,基本上沒有什麼權勢。

也許就是在這種艱難的處境下,他們兄弟之間也懂得了相互照顧。在紛亂的局勢當中,李隆基與當時的太平公主一起發起了兵變,將唐睿宗扶上了帝位,歷朝歷代的皇帝們登基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太子,這是不能草率的小事,到底應該立誰呢?

歷史上李隆基和李憲,爲何沒有因爲權力相互鬥爭? 第2張

唐睿宗和劉秀一樣陷入了矛盾當中。李憲其實在此前已經被立作太子,只是因爲朝局變動,很多事情已經和以前不同,這個舊日的太子到底是不是應該繼續保留,還是選擇立下大功的李隆基,一時無法抉擇。

李憲是一個非常深明大義的人,他敏銳地察覺到了唐睿宗的想法,於是主動提出要讓位於李隆基,認爲太子本來就應該以德服人,自己身無長物,不能叫人信服,李隆基聞知此事非常惶恐,連忙推辭,他認爲太子之位關係國之根本,不可輕易易主,而且自己資歷尚淺,還不能擔此大任,在唐睿宗和李憲的多次勸說下,他才勉強答應,後來也確實把國家治理得非常好。

這兩對兄弟在一衆腥風血雨的奪嫡之爭當中可以說是非常另類了,這都是因爲他們個人的品德高尚,若非如此,皇室的紛爭必然又會帶來動盪,受苦的終究是無辜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