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封建王朝的最後一位攝政王!一生傳奇可惜仍舊不能阻止王朝覆滅!

封建王朝的最後一位攝政王!一生傳奇可惜仍舊不能阻止王朝覆滅!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3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封建王朝的最後一位攝政王!一生傳奇可惜仍舊不能阻止王朝覆滅!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說到愛新覺羅·載灃這個人,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作爲我國封建王朝中的最後一位攝政王,他的一生還是頗具傳奇色彩的。

封建王朝的最後一位攝政王!一生傳奇可惜仍舊不能阻止王朝覆滅!

載灃既是滿清王朝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慈禧太后名義上的外甥,又是我國最後一位封建皇帝溥儀的生父。通常情況下,古人都講究母憑子貴,但是,到了他的身上卻變成了父憑子貴。如果,僅僅從他個人能力來看的話,此人在一羣滿清貴胄中,無論是從才幹還是學識上來說,其實,都不算是十分出衆。如若,他不是與慈禧太后沾親帶故,同時,又生了溥儀那樣入了慈禧法眼的兒子的話,那麼,他大概也會像許多碌碌無爲的宗室成員一樣泯然衆人矣。

可是,偏偏命運是一個非常奇妙的東西,在他二十五歲的那一年,他的人生髮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那一年,纏綿病榻許久的光緒帝突然駕崩了,這位英年早逝的帝王並沒有留下任何子嗣。所以,他的突然離去,意味着大清王朝的江山即將後繼無人,正所謂:“國不可一日無君”,雖然,光緒帝早已經有名無實了,他的存在不過是一個花架子一樣擺着好看罷了,但他去世之後,慈禧爲了穩固自己手中的權力,必然還是要從宗室成員中挑選合適的皇位繼承人。

封建王朝的最後一位攝政王!一生傳奇可惜仍舊不能阻止王朝覆滅! 第2張

當然,有了光緒帝的前車之鑑,慈禧在挑選皇位繼承人的時候,難免就多了幾分慎重。

在慈禧看來,這新一任的皇帝年紀一定不能太大,如果,年紀太大的話,難免會對自己生出反抗的心思。同時,還得挑選一個和自己有血緣關係的人,如若不然的話,即使自己助其登上了皇位,他也不會和自己太過親近。多番比較之後,年僅三歲的溥儀無疑成爲了她眼中的最好人選。就這樣,在1908年11月的時候,溥儀登上了滿清王朝那個象徵着至高無上權力的寶座。常言道:“開國容易治國難”,想要治理好一個國家,並不像我們想象中的那麼容易。

更何況,此時的滿清王朝早已是日薄西山了。它不但要面對自己內部存在的種種問題,還要提防虎視眈眈的外國列強。這樣既複雜又混亂的局面,又怎會是一個三歲孩子能夠輕易處理的呢?倘若,慈禧身體康健的話,那麼,她還能在其背後掌控大局。但是,她深知自己恐怕時日無多了,一旦自己撒手而去,大清王朝的江山恐怕就岌岌可危了。雖然,朝中不乏才幹出衆的大臣輔佐新帝,但是,她也深知主弱臣強自古以來都是一個大忌。

封建王朝的最後一位攝政王!一生傳奇可惜仍舊不能阻止王朝覆滅! 第3張

那麼,一個懵懂無知的孩子,如何能夠壓制住那些浸淫官場幾十年的老狐狸呢?

到了這個時候,當然還是自己人最爲可靠,因此,她下令:“加封其生父載灃爲攝政王令其統帥百官輔佐新帝。”自此,載灃正式步入了大清王朝的權力巔峯,他的傳奇一生也即將由此開啓。

常言道,“三十而立”,但是,載灃年僅二十幾歲就一躍成爲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攝政王,這大概是許多人終其一生都難以企及的高度了。雖說是憑藉着兒子的關係,他才輕易達到了這樣的高度。但是,那時的載灃其實並不十分在意外界的眼光,他有着年輕人特有的朝氣和闖勁,此時的他,滿懷雄心壯志。

當上攝政王后,載灃一心致力於改革,他希望通過改革來使搖搖欲墜的滿清王朝在自己的手上呈現出中興的勢態。或許,他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怎奈事與願違。載灃不但沒能憑藉着自己的滿腔豪情挽救大清王朝於大廈將傾之際。更甚者,有人認爲:正是他的一系列舉措,葬送了大清王朝百年的基業。

封建王朝的最後一位攝政王!一生傳奇可惜仍舊不能阻止王朝覆滅! 第4張

在時代的滾滾車輪中,個人的力量或許真的是太過渺小了吧。盛極必衰是千古以來永恆不變的鐵律,歷史總是在新舊交替中不段前進的。無論是一個國家還是一個民族,由盛到衰都是它的必經之路。此時的載灃懷着滿腔豪情,意圖給早已病入膏肓的滿清王朝下一劑猛藥,從而,使其再次崛起。

但是,最終的結果卻是:他非但沒能拯救這個身患沉珂的王朝,反而,親手將其推向了滅亡的深淵。也許大家會責備載灃,認爲是他的無知和無能,葬送了愛新覺羅的大好河山。但是,在我看來這種說法未免太過武斷了,歷史的洪流並不是任何一個人就能夠輕易阻止的。就當時的社會現狀而言,大清帝國的覆滅已經是歷史的必然趨勢了。

因此,載灃固然應當爲滿清王朝的滅亡承擔部分責任,但是,我們絕對不應該把所有過錯都推到他一個人的身上。

封建王朝的最後一位攝政王!一生傳奇可惜仍舊不能阻止王朝覆滅! 第5張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在滿清王朝滅亡這件事情中,他到底扮演了怎樣一個角色吧:

作爲一個18歲就代表當時的大清王朝出使德國的親王,他本人無疑還是比較優秀的。雖說,他的這次出使,帶有一定程度上的屈辱性質,但是,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次遠赴德國的經歷,無異於擴寬了他的眼界,增長了他的人生閱歷。這一次的出使,不但讓他接觸到了西方的先進思想,同時,也讓他看到了滿清王朝復興的希望。

或許,正是由於這次出使之旅,讓他目睹了西方的繁榮、強勢,於是,他始終認爲:只有效仿西方進行改革,才能是大清王朝擺脫現如今死氣沉沉的局面。因此,他當上攝政王之後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實行改革。他在主政期間大搞“預備立憲”推行責任內閣,並且,他深知:如果,要讓一個王朝的皇權永葆生機,那必定要將國家的軍政大權牢牢的掌控在自己的手中。

如此一來,手握重權的袁世凱,便成爲了他欲除之而後快的第一人。更遑論當年正是由於此人的出賣,才導致了他的兄長光緒皇帝經歷了長達十年的囚禁生涯,最後,更是鬱鬱而終。如此新仇舊恨加在一起,袁世凱自然成爲了他的眼中釘肉中刺。

封建王朝的最後一位攝政王!一生傳奇可惜仍舊不能阻止王朝覆滅! 第6張

說到袁世凱其人,他還是有幾分本事的。

當年他不但能夠審時度勢,通過告密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後來,更是在慈禧的提攜之下,一路官運恆通。雖然,在新政期間,他也辦過不少實事,但是,正所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大概是風光的日子過久了,以至於,他有點飄飄然了。在新政期間他大肆擴張之自己的實力,當時的北洋新軍將領大多都對他唯命是從,在朝中,他也稱得上是“門生故舊滿天下”了。

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載灃雖沒登上帝位,但是,此時的他也算得上是位極人臣了。一心想要幹出一番大事的他,又怎能容得下袁世凱這樣一個黨羽衆多的慈禧舊臣,來對自己指手畫腳呢?更何況,二人還素有舊怨,因此,於公於私他都要扳倒袁世凱。

但是,那時的他可能忽略了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袁世凱代表的不只是北洋軍閥實力,而且,他還代表了朝廷裏衆多堪稱中流砥柱的漢人勢力。

所以,載灃一心“殺袁”的舉動,難免會讓當時的漢人重臣有着兔死狐悲之感。同時,他的這一舉動,其實,在某種程度上也激化了以他爲首的王室成員與新崛起的漢人勢力之間的矛盾。原本這個國家就已經岌岌可危了,他排擠漢人官員的舉動,對這個國家來說無異是雪上加霜。

封建王朝的最後一位攝政王!一生傳奇可惜仍舊不能阻止王朝覆滅! 第7張

所以,在此基礎上,他又犯了第二個不該犯的錯誤,那就是:他大肆提拔自己的兄弟和子侄,讓他們在朝中擔任重要職位,卻完全不考慮這羣人有沒有與之匹配的能力。我想,他之所以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大概還是由於他在朝中根基不夠穩固的原因吧。

在主政之前,載灃在朝中並沒有多少自己的人脈,被趕鴨子上架當了攝政王之後,他想要重新培養人脈必然是來不及了。因此,他能接觸並且信任的,大概也只有他的兄弟以及子侄等滿族親貴了。事實上,中國人大多都有這樣的通病,那就是:他們總認爲自家人往往比外人可信,因此,大多容易任人唯親。

嚴格來說,這其實並不算什麼太大的毛病,但是,載灃的錯誤之處就在於:他太過着急了。他一心只想着儘快培養自己的勢力,從而,完成自己的改革大業。但是,他卻忽略了這些人的品行與才幹。他的那幾個兄弟大多都是紈絝子弟,又哪裏懂得幹什麼實事呢?因此,他對這些人委以重任,不但沒給自己招來助力,反而,還要分出更多的精力來給這些人收拾爛攤子。

而且,他這種任人唯親的做法,更是讓那些有能力的老臣感到異常寒心。這也在某種程度上,爲他日後的失敗埋下了隱患。

封建王朝的最後一位攝政王!一生傳奇可惜仍舊不能阻止王朝覆滅! 第8張

更要命的是,他以爲只要牢牢抓住了軍權,自己就可以高枕無憂了。所以,他在抓軍權方面出手可謂相當果決,行動也相當迅速。他執政剛滿一個多月,便下令從陸軍中挑選精壯勇武的士兵和一些閒散的宗室成員共同組成禁衛軍,負責保護皇帝和拱衛皇宮。之後,他又以宣統皇帝的名義下令,將海、陸兩軍的軍權都收攏到了自己的手中。

他的做法,雖然,在很大程度上收回了軍隊的控制權,但是,卻引引發地方巡撫的不滿。甚至,連皇族內部的將軍,也對他的這一做法怨聲載道。原本,這些人都是有一定的調兵權的,但他的這一做法卻完全肘制了這些人的行動。如此一來,這些人但凡想要調動一兵一卒,都必須要請示軍諮處。這樣的做法不但非常麻煩,而且,讓這些人感覺到自己的權力受到了制約。

雖說,這些人對載灃的做法十分不滿,但是,他如果能夠藉此機會牢牢地掌控住軍隊的控制權的話,那麼,這也不失爲一件好事。可是,他卻在這個時候又出了昏招:竟然放着鐵良和良弼這樣的軍事專家不用,而將海軍和陸軍的軍權分別交給了自己的兩個弟弟載濤和載潯。這倆人不過是個只會吃喝玩樂的紈絝子弟罷了,他們又哪裏會統率什麼軍隊呢?

二人得勢之後,一不忙着訓練軍隊、二不忙着增強海防。反而,有心忙着排除異己打壓賢才,久而久之,好好的軍隊,被他們搞得烏煙瘴氣。而那些原本忠心耿耿的老臣的心,也在他們的一系列荒唐行爲之下,越來越涼了。

封建王朝的最後一位攝政王!一生傳奇可惜仍舊不能阻止王朝覆滅! 第9張

所以,最後載灃失盡人心,也不過是必然的結果罷了。

同時,他所代表的新北洋勢力不但與漢人官員之間矛盾重重,並且,跟以奕劻爲首的老牌貴族勢力之間也是矛盾不斷。因此,他當政之後,不但要忙着自己的改革大業,還要忙着與各方勢力的爭權奪利。這樣一來,他自然沒有多餘的精力去一一剪除清王朝沉積多年的弊病。

經過兩年多的爭鬥之後,雖然,從表面上來看,載灃佔據了上風,但是,他的改革之路走的卻不太順暢。特別是在地方,特別是在軍隊之中,少壯親貴還遠遠沒有拔除袁世凱的勢力,以致袁在革命爆發後可以東山再起。

宣統三年(1911年)十月十日,武昌起義爆發,革命風暴立即波及全國,清廷已是岌岌可危。載灃在走投無路之際,不得不重新估計形勢,認爲:“不用袁世凱指日可亡,如用袁世凱或可不之。十月十四日,載灃任命袁世凱爲湖廣總督,要他率領北洋軍去鎮壓革命。

封建王朝的最後一位攝政王!一生傳奇可惜仍舊不能阻止王朝覆滅! 第10張

野心勃勃的袁世凱對此並不滿足,他以“足疾未痊”爲由,拒不出山。十月二十七日,清廷任命袁世凱爲欽差大臣,節制湖北水陸各軍。同時,“預備立憲”的騙局暴露以後,立憲派內部開始分化。同時,皇族內閣集權,也造成統治集團內部的分殘,引起漢族官僚的離心。

自此,清政府陷於空前孤立的境地。到了十一月一日,載灃只得宣佈解散皇族內閣,任命袁世凱爲內閣總理大臣。到了這個時候,載灃將軍政大權全部拱讓給了曾被他罷斥回籍的袁世凱。之後,袁世凱立即派兵攻打武漢革命軍,奪取了漢口。

不久,卸任的前監國攝政王載灃,以醇親王的名義退歸藩邸,結束了他短暫且備受煎熬的三年當國生涯,從此,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之後不久,清廷的一切自衛堡壘,儘自行撤毀,只留下一個孤兒,一個寡婦,再無能力抵禦袁世凱的操縱與欺詐。

封建王朝的最後一位攝政王!一生傳奇可惜仍舊不能阻止王朝覆滅! 第11張

這其實,與他的性格有很大的關係,換句話來說,也就是:他缺少了改革者最重要的一個素質——不夠雷厲風行。想要成爲一個成功的改革者,做事情必須殺伐果斷。他軟弱的性格註定了他只能不斷地妥協,換言之,他並不是一個合格的主政者。

如若,身處太平盛世,載灃或許能安穩穩的做當一個太平王爺,他的一生或許沒有那麼的波瀾壯闊但卻也不會有太大的紕漏。可是,他卻偏偏身處亂世,以至於,像他這樣一個性格忠厚之人,在這樣的時代中註定不能身擔大任。

所以,滿清王朝的覆滅其實並不是載灃一個人的過錯,他已經竭盡全力去挽救它了,只不過是力有不逮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