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輕徭薄賦的君王一定好嗎?這個王朝因此覆滅!

輕徭薄賦的君王一定好嗎?這個王朝因此覆滅!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7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嘉靖帝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1548年,大明王朝的嘉靖皇帝登基已有二十七年,但此時的嘉靖皇帝並沒有富有四海的滿足感,反倒因爲財政緊張而鬱鬱寡歡。

東南沿海倭寇日漸猖獗,雖然雙嶼港一戰明朝大獲全勝,一舉殲滅海盜數百人,但倭寇問題並未就此解決,反而激起了長達十幾年血腥的倭寇戰爭。除了剿倭作戰開銷巨大,大量江南百姓捲入了規模龐大的走私貿易,一時之間走私成風,明朝境內海貨、香料氾濫,嚴重衝擊了朝廷的貿易稅收體系,導致明朝財政愈發緊張,皇帝內廷開銷也不得不削減。

就在嘉靖皇帝爲財政困難焦慮之時,一支日本朝貢船隊來到了中國。這隻僅有5艘的船隊漂洋過海,一路歷經風雨,終於來到了寧波。在市舶司申報並繳稅之後,隨船商人順利在寧波出售了帶來的商品,本來只需要再到北京呈獻貢品,帶上明朝的賞賜,回國轉手一賣就是一大筆暴利,但沒想到接下來的行程居然如此不順。

輕徭薄賦的君王一定好嗎?這個王朝因此覆滅!

朝貢船隊駛離寧波之後,沿運河北上,一路行經紹興、杭州、蘇州、鎮江等地,但就在穿過長江,想要從揚州進入運河之時,卻遭遇了超出預期的麻煩。由於前方的河道淤積,船閘失修,有些河段已經無法通行,需要卸貨走一段陸路後再裝船重新出發,河道通行效率已大不如前,大量船隻擁堵在揚州,需要排隊等待很久才能進入運河。在等了幾天之後,朝貢使臣一行人已經心煩氣躁,無法上岸休息,只能在船上大眼瞪小眼。又過了幾天,5艘船上的人們早已煩躁到極點,怨聲載道。直到十六天後,已經被折磨得心如死灰的朝貢船隊才得以進入運河,緩緩朝大明王朝的首都駛去……但此時他們還不知道,自己的磨難還沒有到頭……

輕徭薄賦的君王一定好嗎?這個王朝因此覆滅! 第2張

大運河是中華帝國從南方富庶省份向北方地區輸送物資的生命線,是聯通南北經濟的大動脈,歷朝歷代都是朝廷最爲重視的水利工程,幾百年間不斷投入財力維護運河的暢通。但到了大明嘉靖年間,大運河年久失修,通行效率大幅下降,往返一次需要一年的時間。

大明王朝偌大一個帝國,爲何連維護一條運河的費用都拿不出來?

黃仁宇在他的代表作《十六世紀明代中國之財政與稅收》中,鞭辟入裏地闡明瞭箇中緣由。

明朝財政制度設計的根本目的是爲了節省行政成本。各地方政府需要就地解決自己的各種財政支出問題,儘可能地避免大規模的橫向轉運。黃仁宇稱其爲“指令集中,管理分散”,財政體系之下的數百個政府主體都要自己解決記賬、庫存、調動等問題,帶來了數不清的巨大麻煩。

要理解這種財政體系有多麼低效,我們可以把國家想象成一部手機,財政制度就是手機的操作系統,各級政府部門就相當於執行具體功能的APP。正常情況下,操作系統負責統籌全局,所有APP都通過操作系統來獲得硬件的計算、內存等資源。而明朝的財政模式,相當於沒有一套總覽全局的操作系統,所有的APP都要直接寫彙編代碼去調用硬件資源,結果當然是大混亂。

輕徭薄賦的君王一定好嗎?這個王朝因此覆滅! 第3張

這種非常簡陋的制度設計,導致明朝整個財政體系的效率極其低下,該收的稅收不上來,朝廷沒有辦法集中全國財力,僅僅維護一條運河的資金都難以保證,政府公共服務始終停留在一個非常低的水平上。朝廷拿不出錢維護運河,只能讓地方自己想辦法籌款,工程質量必然沒有保證。江蘇淮安當時是漕運造船業的中心,擁有數以百計的造船廠,但是由於朝廷長期撥款不足,這些國營船廠陸續陷入虧損,最後紛紛倒閉。維護大運河的士兵長期被拖欠工資,爲了生活大肆走私,上級也只能睜隻眼閉隻眼,使得明朝公共管理的嚴密性遭到巨大破壞。

此外由於朝廷無力興修水利工程,導致很多地區旱災水災日益頻繁,豪門大戶乘人之危壓低價格吞併土地,社會兩極分化日益嚴重,老百姓民不聊生,使得整個王朝逐漸走向衰亡和瓦解。

更爲嚴重的是,低效的財政制度使得國家收入上限被鎖死,但開支卻越來越大,朝廷只能用其它手段來間接增加收入。比如默許制度性的腐敗,把成本轉移給鹽商之類的專賣商,再由這些人轉嫁給老百姓。老百姓負擔太重之後逃亡,稅收就要分攤到未逃亡的百姓頭上,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到了明朝中後期,財政困難積重難返,嚴重的財政危機演變爲政治危機。明朝財政制度的簡陋和低效,使得朝廷在面對倭寇戰爭與後金進犯時,有限的財力難以應對日益嚴重的內憂外患。軍屯制度名存實亡,士兵長期領不到兵餉,武器裝備落後,軍隊大幅缺員,士氣普遍低落,戰鬥力嚴重下降,遭遇敵軍時一觸即潰,甚至倒戈相向,否則憑明朝兩百萬軍隊,怎麼會打不過區區十幾萬清軍?讓崇禎皇帝落得個身死國滅的下場。

明朝的覆滅,很大程度上與國家財政制度設計不合理有關,是從一開始就註定的。那麼我們能從中吸取哪些教訓呢?

想要“民富、國足、軍強”,就需要政府充分調動國家的資源,提供優質的公共服務。古往今來,人類的行爲無非是兩種:創造財富、分配財富。市場的無形之手尋求更高效的財富創造,政府的有形之手製定分配財富的規則。

那麼問題來了,政府與市場要如何互動,形成一種怎樣的關係,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呢?

西方經濟理論總是把政府與市場對立起來,似乎只有減少政府對市場的控制,經濟才能發展得更好。

這種觀點太過狹隘,政府作爲市場的組織者,承擔着提供公共服務、促進市場與社會健康發展的職能。

政府要有所作爲,必然要使用一定程度的社會資源,因此徵稅能力是國家提供更高水平公共服務、改善營商環境、提高市場商業效率、維護社會公平穩定的前提和基礎。

稅收並非越低越好,輕徭薄賦可能是仁政,也可能是失敗國家的標誌。

現實中治理良好的發達國家,無一不是高稅收國家。比如北歐各國,不僅所得稅高,還要交消費稅、房產稅、環保稅等等,一多半的收入都交稅了,但也換回了全球最高的居民幸福感。

輕徭薄賦的君王一定好嗎?這個王朝因此覆滅! 第4張

經合組織國家2018年所得稅和社保繳費佔工資收入的百分比,圖片來源:OECD

反觀低稅收國家,治理水平普遍十分低下,連基本的社會治安都難以保障,低稅收的原因也不是他們主動選擇的,而是政府能力有限根本收不上來。比如根據聯合國毒品和犯罪事務辦公室今年11月發佈的一份報告,阿富汗的海洛因和鴉片走私猖獗,每年僅銷往歐洲的就高達280億美元,甚至超過了該國的GDP(194億美元,2018年)。顯然阿富汗政府沒有從中得到任何稅收,自然也就難以對抗富可敵國兵強馬壯的販毒集團。

輕徭薄賦的君王一定好嗎?這個王朝因此覆滅! 第5張

稅收絕不是“與民爭利”,只有能力強大的政府才能承擔起中華民族復興的重擔,要想讓中國重新挺直腰板站起來,需要我們每個人都爲建設更強大祖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