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輕徭薄賦是什麼意思?具體措施有哪些

輕徭薄賦是什麼意思?具體措施有哪些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9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輕徭薄賦是我國歷代相沿的輕稅的財政思想。春秋時,晉文公(公元前636—前628)圖興霸業,提出“薄斂”(《國語·晉語》)的施政措施; 晉悼公 (公元前573—前559)恢復晉國霸業時,也把“薄賦斂”當作重要的施政措施。後來,晏子也主張“薄斂”(《左傳》昭公二十年),先秦諸家普遍主張“薄賦斂” 。 但是,各自的出發點又不完全一致。孔子反對重課,主張“斂從其薄”。是用以攻擊魯國季氏的賦稅改革。

輕徭薄賦是什麼意思?具體措施有哪些

孔子到齊國去,經過泰山旁,聽見一位婦人在野外痛哭失聲,十分悲哀。孔子伏身車軾傾聽,然後說,她的悲哀,好像憂慮很深重啊!於是派子貢前去探問。婦人說:是啊,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我的丈夫也被老虎咬死了。如今我的兒子又被老虎咬死了。子貢說,你爲什麼不搬走呢?婦人說:這裏沒有苛政啊!子貢回來後,告訴孔子。孔子說,你們懂得嗎?苛政猛於虎呀!

“苛政”是指繁重的稅賦,和嚴苛的法令。“賦,斂也。”[《說文》]“賦”就是收斂錢財。“賦,稅也。”[《廣雅》]稅賦是管理國家的標誌。“畿方千里,有稅有賦,稅以足食,賦以足兵。”[《漢書·刑法志》]什麼時候開始有賦稅的?“厥賦惟上上錯。”[《書·禹貢》]應該在大禹的時代就開始收稅賦了。“賦者,稅斂之名,往者洪水爲災,民皆墊溺,九州賦稅蓋亦不行,水災既除,土複本性,以作貢賦之差,故云‘賦謂土地所生,以供天子。”[《尚書正義·禹貢第一》]

輕徭薄賦是什麼意思?具體措施有哪些 第2張

國家有開明的政治,徵收稅賦,負擔勞役,都在合理的程度。“古者十稅一。多於十稅一,謂之大桀小桀;少於十稅一,謂之大貊小貊。”[《尚書大傳》卷四]“十稅一”就是收入的十分之一,交納稅金。《漢書·食貨志》規定:“今一夫挾五口,治田百,歲收一石半,爲粟百五十石。除十一之稅十五石,餘百三十五石。”應該說這樣的稅賦還是輕的,合理的,負擔得起的。“貊”是一種貪吃的野獸。所謂“大貊小貊”,就是貪吃的“大吃貨”和“小吃貨”。 稅收過少,入不敷出,供應不足,不能滿足食物需求,就會出現財政危機的情況。但是稅賦又不能過重。

“有布縷之徵,粟米之徵,力役之徵,君子用其一,緩其二。用其二而民有殍,用其三而父子離。”[《孟子.盡心下》]如果弄得百姓寧願死於老虎之口,也不願意到苛捐雜稅繁重的地方去生活;如果治國者橫徵暴斂,殺雞取卵,涸澤而漁,必然失掉民心。“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飢色,野有餓殍,此率獸而食人也。”[《孟子·梁惠王上》]如此就是“大桀小桀”。“桀”指夏桀,就是暴君。如果賦稅過重,弄得老百姓沒有了生路,那就是“大暴君”和“小暴君”。輕徭薄賦,與民休息,培養民力,富民強國是爲治國上上策。否則“亂政亟行,所以敗也。”[《左傳·隱公五年》]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