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古代防暑措施有那些 具體是怎麼做的

古代防暑措施有那些 具體是怎麼做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4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人避暑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北京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曆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稱謂,大致算起來有二十多個別稱。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部、北部和東北部三面環山,東南部是一片緩緩向渤海傾斜的平原。爲典型的暖溫帶半溼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春、秋短促。

古代防暑措施有那些 具體是怎麼做的

可以說,北京作爲明、清的首都,其地理位置還是非常不錯的,但是,寒冬酷暑卻讓人感覺到了這裏的氣候分明。特別是在冬天與夏天的時候,如果,這裏沒有空調,那麼,對於古代人來說是非常難熬的。因此,在北京,一個最基本的防寒防暑措施還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們都知道,故宮是一個讓人無限嚮往的地方,畢竟,他是古代皇帝所居住的地方。那麼,對於北京的氣候來說,故宮到底有着什麼樣的防寒防暑措施呢?不過,對於一般來說,防寒的話是非常簡單的,一堆火足矣解決問題,那麼,防暑措施又有哪些?我們今天一起來看一下吧。

古代防暑措施有那些 具體是怎麼做的 第2張

在北京呆過的朋友,一定都知道夏天的北京,簡直就是一個大火爐。這裏永遠都是滾燙的地板,灼熱的空氣,實在讓人難以接受。我們的“十全老人”乾隆皇帝,甚至,還以《熱》爲題目,做了一首詩,以表達自己對北京酷熱的不滿之情:

豈無九重居,廣廈蓮垂湘。冰盤與雪簟,瀲灩翻寒光,展轉苦煩熱,心在黔黎旁。

雖然,乾隆老爺子這首詩寫的不怎麼樣,但是,從這首詩中,我們可以看出,北京的夏天是極熱的。那麼,在那個時代裏,人們沒有電扇,更別提空調冰箱了,連最起碼的電都沒有,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是如何度過漫漫酷暑的呢?

古代防暑措施有那些 具體是怎麼做的 第3張

其實,爲了避暑,皇宮上下都是絞盡了腦汁想盡了辦法,尤其是底下的人,皇帝、皇后一喊熱,所有人都得想辦法爲他們避暑。這“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雖然,古代傳統方法沒有現代科技那麼方便快捷的去暑,但是,也是有不錯的效果的。這其中,也是利用了不少的自然條件,人們的巧思也讓其發揮了巨大功效。

那麼,具體是如何做的呢?

第一個,就是房屋的建築結構。可以說,自從明朝開始,人們造房子就有了這樣的建築工程式——“檐步五舉,飛椽三五舉;柱高一丈,平出檐三尺,再加拽架。”看起來非常簡單,但是,實際上卻奧妙無窮。

古代防暑措施有那些 具體是怎麼做的 第4張

運用太陽高度角進行計算,設計出相應的房檐的角度,讓宮中的屋檐能夠有效地有起到避暑防寒的功效。夏季的時候,屋檐擋住了酷熱的陽光,致使房內陰涼。至冬季,陽光經屋檐傾斜而灑,屋內溫暖如初。一個簡單的屋檐,就讓房內清涼一夏了。

還有就是,竹簾、涼棚都是不錯的避暑工具。屋檐下掛上竹簾,不僅可以起到遮擋陽光的作用,還能夠讓風透過竹簾的空隙吹進房間裏來,這倒是不錯的。幾時掛上最合適,幾時取下最通風,這在古代都是有着具體規定的。

這需要內侍宮女按規定執行,這樣能夠給予主子最好的避暑體驗。當然,皇宮是有等級制度的。同樣是竹簾,並不是所有人用得竹簾材質都是一樣的。皇帝、皇后享用的是最高級的斑竹、湘妃竹等編制而成,上面還有花紋圖案。像低等級的嬪妃只能是葦箔編制而成的。

古代防暑措施有那些 具體是怎麼做的 第5張

爲此,道光皇帝還爲此做過一首詩《湘簾》:

一桁垂銀蒜,編成翠竹籮。篆煙留細處,草色看時多。月下纖無影,風前動有波。湘江遺趣在,夏永靜如何。

放竹簾比較簡單,快捷,以此來說明竹簾對於夏季避暑的重要性,也讚了湘簾之美。

當然,還有一種辦法就是:打造涼棚。在宮殿頂上的宮苑內搭起一個個頂蓋來遮陽避暑。工匠們用圓木作爲支架,在上面鋪上葦蓆,用繩子將其捆緊紮好。別小看這種涼棚,看似簡單,其實,功能強大。它能夠自主捲起展開,在太陽高照時展開遮擋陽光,早晚時分收起通風。

這個也是有規定,一般是在陰曆四月份,宮裏就開始搭建涼棚了。

古代防暑措施有那些 具體是怎麼做的 第6張

除了這兩種辦法,還有就是用冰桶製造涼意。

古代的時候,人們在冬季收集冰塊,然後,將其貯藏起來留到夏季再用。考古發現,這種“冬冰夏用”的辦法可以追溯到周朝,明清時期,用的比較普及,有錢人家也可以擁有。一般來說,冰塊是放在冰窖裏的,官窖,府窖,民窖都有這種冰窖。

清代僅官窖就有18個,儲藏冬季合適的冰塊入窖,等到第二年再拿出來使用。有了冰塊,古人也就相應地發明了“冰箱”。但是,古人的冰箱並不是現在的冰箱,清朝皇宮內儲存冰塊的器具稱爲“冰桶”或者“洋桶”。

一般情況下,這些冰桶”或者“洋桶”都是用紅木或者花梨木作爲內胎,也有用金屬做爲內胎的,外面用很厚的木板包裹。整個冰桶的形狀呈鬥狀,口大底小,兩邊有銅環,方便大家搬運移動。在當時那個年代,除了皇室之人以外,普通人家可能連見都沒見過。

古代防暑措施有那些 具體是怎麼做的 第7張

雖然,這個東西不是那麼好看,功能也比現在的冰箱簡單,但是,在那個時候已經算是奢侈品了。這種“冰箱”主要是兩個用途:一個是用來冰鎮飲品和水果,保持冰涼感覺,和現在的冰鎮飲料有得一拼。另一個用途就是相當於“空調”,在室內放着進行散熱降溫。

這是在宮內的降溫防暑辦法,也有出去避暑的。自康熙之後,皇帝們每年都會去頤和園、圓明園和避暑山莊去享受大自然的陣陣清涼。這裏分宮殿區、湖泊區、平原區、山巒區四大部分,整個建築東南多水,西北多山,也算是中國自然地貌的縮影。

當然,古代的普通人想要避暑,沒有錢,那就只能硬扛着,熱死的人也不在少數。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