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孫策傳位給孫權纔有後面稱帝 孫權稱帝后爲何只追封孫堅

孫策傳位給孫權纔有後面稱帝 孫權稱帝后爲何只追封孫堅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孫權和孫策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孫權稱帝后只追封孫堅爲皇帝,卻無視孫策,是忘恩負義嗎?

引言

亂世英雄起四方,有槍就是草頭王。三國,這個動亂的時代,只要是手上有槍、有人,哪怕是沒什麼財力的人,都要在這個亂世中謀一個地盤。

不過,打來打去,這衆多的勢力中就剩下三家了。一個是佔據中原的曹魏集團,一個是佔據江東的孫權集團,還有一個是佔據益州的川蜀的劉備集團。

孫策傳位給孫權纔有後面稱帝 孫權稱帝后爲何只追封孫堅

三國鼎立

三個集團中,以曹魏集團最先成型,滅二袁,除呂布,幾經征戰,加之“挾天子以令不臣”的政治優勢,成爲最強之勢力;江東孫氏,在經歷了兩代創業之後,最終能夠雄霸一方;劉備集團,在諸葛亮的輔佐之下,佔荊州,奪益州,爭漢中後,也在這個亂世站穩了腳跟。

思考

正所謂無情最是帝王家。爾虞我詐,巧取豪奪等人世間最陰詭的手段,最卑鄙的手段,都會在帝王家展現出來。

沒有辦法,只要生在帝王家,就很少有人不對“頂峯”的那個位置感興趣。而一旦有了興趣,什麼骨肉親情,兄弟情義彷彿都不再重要了。

爲了那個位置,骨肉相殘,兄弟反目的例子太多太多了。而這些“無情”即便是在得到帝王位後,也依舊要保持下去。

對於昔日的朋友,昔日的情誼都要放棄,哪怕於自己有恩,只要對自己的權力穩定沒有幫助,都要狠狠地抹殺掉昔日的恩情。

孫權的位置是從孫策手中繼承的,作爲“繼承人”,雖然孫策只是孫權的兄長,可怎麼說也是東吳集團最重要的創建人,孫權在稱帝后爲什麼連個虛名的追封都不給孫策呢?是人性使然,還是政治需要,孫權對孫策真的是忘恩負義麼?

孫權稱帝

魏、蜀、吳三方勢力的領導人先後稱帝。

第一個稱帝是曹丕,之後劉備稱帝,而孫權是所有人中最後一個稱帝的。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孫權甚至在某種程度上要“受制”於曹丕。

所謂的受制無非就是一種形式上的而已。畢竟孫權的“吳王”是曹丕在稱帝之後冊封的。作爲三國勢力最大的曹魏集團,曹丕稱帝之後總要做些什麼來顯示自己的威嚴與權力。

而孫權那個時候也在表面上與曹魏集團交好,畢竟雙方有過一次針對關羽的完美合作。合作完之後,孫權也擔心會遭到報復,所以他要與曹魏集團交好。

孫策傳位給孫權纔有後面稱帝 孫權稱帝后爲何只追封孫堅 第2張

孫權

一方面減少一個敵人,一方面在有需要的時候共同對付劉備集團。這種操作在三國時代太正常不過了,今天是敵人,明天就可以是朋友,只要有共同的政治利益。

但孫權畢竟是孫權,他怎麼可能會真心依附於曹丕呢。所以,對曹丕的冊封,他只是看似接受,實際上他需要的只是聯盟。吳王不重要,皇帝才重要。

夷陵之戰後,劉備集團實力大損,爲了發展,諸葛亮再次主動發起孫劉聯盟。從此,蜀漢集團不再是東吳的敵人。孫權可以甩開膀子大幹一場了。

吳、魏之間的戰爭爆發,吳國於石亭之戰中大勝。藉着勝利之勢,孫權稱帝。稱帝后的孫權,追諡孫堅爲武烈皇帝,廟號始祖;追諡孫策爲長沙桓王。

孫策與孫權

誠然,在三國亂世之中,孫堅的確是一顆將星。但他的格局還只是一個將星的格局。征戰沙場就是他的本命格,割據一方對孫堅而言還有些遙遠。

但在征戰沙場的過程中,孫堅有了一批自己的老班底,老弟兄。程普、黃蓋、韓當等人都是孫堅的屬下,也是他忠誠的追隨者。

假以時日,孫堅或許也要稱雄一方,但惋惜的是,孫堅過早的隕落了。

於是,孫策接過了孫堅的班底。初接班的孫策還要依附於袁術,在幾經輾轉之後,孫策開始有了自己的起家地盤,也逐漸有了自己的一批人馬,在這些人中就有着周瑜。

孫策傳位給孫權纔有後面稱帝 孫權稱帝后爲何只追封孫堅 第3張

在周瑜的輔佐之下,孫策終於是統一江東,成爲了確確實實的一方諸侯。可就在這個時候,孫策遇刺,臨死之前選定了弟弟孫權爲自己的繼承人。

選擇孫權,是因爲當時的孫策也沒有什麼其他的選擇。兒子孫紹年幼,在亂世中根本無力撐起大旗,能夠擔當大任的,只有自己的二弟孫權。

孫策選擇了一個最合適的繼承人,孫權也從此走上政治舞臺。在繼承了兄長留下來的班底和責任之後,孫權不負兄長所託,的確把東吳集團帶上一個新高度。自己最終還當了皇帝。

無視孫策?非也!

我們可以肯定的是,孫權並沒有無視孫策,他追封孫策了:追諡孫策爲長沙桓王。他不僅追封了孫策,對孫策的兒子也是不錯的:

權稱尊號,追諡策曰長沙桓王,封子紹爲吳侯,後改封上虞侯。紹卒,子奉嗣。

由此可見,無視之說,無從談起。孫權只不過沒有追封孫策而“帝”罷了。

從兄長手中接過大旗,然後當了皇帝的,孫權不是第一個,在他之前還有一個叫劉秀的,就是堂堂的漢光武帝。

當然了,劉秀與孫權的是有差別的。劉秀雖是追隨兄長劉縯而起義,但在劉縯被殺之前,劉秀已經能夠獨立成爲一個領袖。可如果從題主的道理上說,劉秀在當了皇帝之後,也應該給自己的領路人劉縯追封帝號。

不過劉秀沒有這麼做,他只是追封了劉縯爲齊王。畢竟,這個只是兄長,而非自己的父親。

其實,不管是在孫權之前,還是在孫權之後,追封父輩爲帝者,不少見;但追封自己兄長爲帝的,怕是太少不過了。

而孫權之所以不這麼做,擺在明面上的原因,那就是“天子之意,血脈關係”。父系社會裏面,父親的地位是高高在上的。

而作爲繼承了父親血脈的兒子,必須要對父系的血脈認可。換句直白點的話說,孫權能做皇帝,是因爲父系的孫堅有帝王的血脈。

孫策傳位給孫權纔有後面稱帝 孫權稱帝后爲何只追封孫堅 第4張

所以,我繼承了這個血脈,我當這個皇帝很正常。這其實就是一種精神慰藉。至於兄長孫策,雖然是親兄弟,但絕沒有父親那麼親。

當然了,孫權不追封孫策也有政治考慮的因素。那就是孫策有兒子,如果追封孫策爲帝,那麼之後的“帝位”繼承權如何傳承。是給孫策的兒子孫紹,還是給自己的兒子。

這個問題就像一把懸在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永遠要擔心他落下。而一旦有別有用心之人,以此爲藉口,把這把劍落下了。那政權毫無疑問會發生混亂。

雖然孫權在的時候,政權可以長久穩定,可一旦他死去,是否有人會借“孫策”來說事,那就是個問號了。爲了避免隱患,他也不能給兄長追諡帝號。

孫策傳位給孫權纔有後面稱帝 孫權稱帝后爲何只追封孫堅 第5張

結語

雖然說,無情最是帝王家。但孫權對孫策還真的不是無情。

從孫策手中接過大旗的孫權,並沒有辜負兄長的期待。而且,他對兄長的尊重,以及對兄長家人的關照,也是不用懷疑的。

之所以不追諡孫策帝號,也不是無視,如果無視了就不會追封孫策爲長沙王。

我們只能說,無論是從封建的禮法血脈,還是政權的穩定傳承,孫權不追封孫策帝號,都是符合當時時代背景的。

參考資料:《三國志》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